第28章 乱起(2)(1 / 1)

加入书签

黄寻带领手下来至高凉,派徐四先去打探消息。

徐四得知李开被挂在城中一处大树桩上暴晒,遂化装前去查看。发现李开被打得皮开肉绽,而且在阳光下曝晒,伤口已经结成痂,周身都没一处好肉。

徐四也觉心疼李开。但是徐四还是要以保证黄寻的安全为主,在打探了城中的布防后,回去报告给了黄寻。黄寻得到徐四的情报后,直接对赵达说道。

“去,把李开给我放下来”。

徐四见黄寻也不商量下计策,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准备入城。当即大惊,正要阻止。黄寻直接摆手对徐四说道。

“如今我们既然来到高凉,那就正大光明的去救李开,让钱博知道我黄寻的为人。我黄寻的手下,我说救就救,不跟你来阴的”。

赵达当下就率领摧锋营战士把看守李开的守兵驱赶走,一些反抗激烈的守兵直接被弄晕了。摧锋营战士受赵达的训练日久,弄晕人根本不费事。赵达把李开从大树桩上放了下来。

黄寻见李开嘴唇干裂,知道李开长期缺水,忙叫徐四去弄水。徐四早就打探清楚高凉城的一切,赶忙带人去一口水井处取水。

徐四将水弄回来后,赶忙给李开喝了。李开喝水后,虽然依旧昏迷,但是气色不再是惨白的了。这时被驱赶走的守兵终于带了大队人马回来,赵达等人马上将黄寻、李开保护在中间。

钱博得知有人把李开公然放下来,还打伤了守兵,立刻知道是李开的同伙来救他了。但钱博也没想到李开的同伙竟然这么大胆,直接进了高凉城来救李开。

钱博于是命自己的大儿子钱讽,带五百人前去捉拿李开的同伙。因为据守兵说,救李开的只有二十几个人。所以钱博也没打算自己亲自去处理这事。

钱讽带人来后,直接说道:“哪个贼人如此大胆,敢在高凉给我钱家找事。还不出来与本大人解释清楚”。

黄寻见不是钱博,知道钱博还自恃身份,没有亲自带兵前来,而是派了一个纨绔公子来。

黄寻直接走出保护圈说道:“本将乃是大吴建忠校尉黄寻是也。奉吕将军令,特来向高凉都尉钱博宣布朝廷任命。你等快回报你们都尉大人,快快前来迎接,不然治他个藐视上官之罪”。

钱讽见黄寻一副大官做派,真好似有官威像大风吹拂在自己身上似的,扑面而来的威压。钱讽突然感觉气势上就矮了黄寻一头。但想到这里是我钱家的地盘,马上喝道。

“你说你是朝廷派来的,可有证据”。

黄寻直接将自己的将印交给徐四,让徐四拿给钱讽。钱讽将将印看了看,无奈自己没有学过辨认,认识不了将印。当然也没有把将印还给黄寻,只是说道。

“这个将印,我只能让我父亲察认。在此之前你们都是贼人身份,随我一起去县衙吧”。

黄寻见钱讽要拿自己,当下喝道。

“大胆狂徒,我将本将将印交予你手以证身份。而你却不但不认,反倒还要拿我等去县衙。

需知我乃朝廷武将,征伐交州各地。各地太守见我尚以礼相待,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我面前放肆”。

钱讽见黄寻直接辱骂自己,那还能忍?这可是我钱家的地盘,当即命令手下五百人进攻,拿下黄寻。

黄寻知道乱世之中,光靠朝廷的官职是压不住地方实力派的,最后能指望的还是手中的刀。于是命令赵达等人不必留手,拿出全力战斗。

赵达等人起先打守卫时,因为黄寻的命令打的束手束脚,这下听到黄寻不必留手的命令,当下全部亢奋起来。自从讨灭罗厉以来好久都没杀敌,今天终于可以畅快打一仗。

虽然摧锋营只有二十人,但是面对五百敌人怡然不惧。当初三百摧锋营尚敢正面硬战罗厉的万余夷越战士,何况现在只有五百人呢。

钱讽本来以为拿下黄寻是手到擒来之事,没想到这二十人如此能打。而且身穿的甲胄直接免去了钱讽军的攻击,钱讽军倒被直接杀了三十几人,伤了百余人。

钱讽知道遇上硬点子了,这五百人不够的,忙命手下去找父亲钱博调援军。

钱博在县衙等待钱讽将李开的同伙抓来,却得到了钱讽派手下来报。敌人二十人攻势凶猛,我军五百人不能拿下,求发援军的消息。

钱博当下知道情况不对头。以二十人敌五百人不落下风,这让钱博想起了以前听闻的,吕隆在与罗厉决战时有一支部队打垮了李桓的建制。而且与罗厉的王牌部队,夷越战士打得有来有回的刚猛队伍,不会是他们入高凉城了吧。

钱博想到这里,坐不住了。毕竟人的名,树的影,有这么一支队伍进入了自己的地盘,自己怎么可能坐得住。

钱博当即带领手下亲兵前去李开所在之处。这时赵达所率领的摧锋营战士已经斩杀六十余人,伤一百余人。钱讽见敌人如此难缠,心中渐生胆怯之心。

可巧钱博这时率人赶到。钱讽见父亲来了忙靠近父亲,告诉父亲敌人的刚猛之势。

钱博见自己手下士兵,伤员遍地还是奈何不了这二十人,心中越发肯定,是自己所听闻的那支部队来了。遂下令到,全军后撤。

那些逼不得已同摧锋营交战的士兵,得到了撤退命令忙退下去。黄寻见有一中年人站在钱讽身边,威泰显容。身边之人皆俯首听命,料知是钱博。遂大喝道。

“前面可是高凉都尉钱博?我乃朝廷敕封建忠校尉黄寻是也。受平越将军之命,来高凉宣布其令。未想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袭击我等,钱都尉你可要给本将一个交代”。

钱博见黄寻打起了官腔,心中不喜。虽然钱博也习过汉家礼章制度,不过钱博却不想按制度来办事。如果这样,那黄寻身为钱博的上官,钱博势必要被黄寻以规矩相制。所以钱博直接挑明说道。

“黄校尉当初派你手下前来说项,如今却在我面前耍起了官威。需知当初你诈称朝廷有五万大军入援之说,这是无中生有,乱了朝廷纲纪之事。

若是我禀报上去,你黄校尉可是欺君之罪。如今黄校尉到底来高凉如何,还请黄校尉给个明话”。

黄寻见钱博直入主题,不跟自己绕着来说。这下直接把自己编好的一系列铺垫给封死了。但既然钱博是直来直去,那黄寻也得变换方式。黄寻想到这里,直接对钱博说道。

“昔日,士徽逆乱交州。钱都尉发兵攻占临允,虽未明言拥附士徽,但也是被吕隆将军列入士徽逆党之中。我知钱都尉并无附逆士徽之心,只是想趁机除掉不服你管制的临允县令。故我说服吕隆将军,饶恕钱都尉。

吕隆将军仍然怀疑钱都尉之心。所以我派手下心腹李开前来说服钱都尉,让钱都尉响应朝廷,不要附逆士徽。李开之言虽有夸辞,但最后结果,士徽被诛,其余党皆身死族灭。而钱都尉却稳坐高凉,无追究之责,这还不能说明我之诚意吗?

上次钱都尉据守高凉,但也无功无赏,只是保有原本之位而已。我知钱都尉心中定有建功之心,故向吕将军请命。将高凉从合浦郡划分出来,另建高凉郡。就由钱都尉担任高凉太守。

今日士规起兵再乱交州,我欲请钱太守出兵与我一道讨伐士规,拨定交州。如此,不仅钱太守高凉太守一职能得朝廷认可。还能建功立业,将钱太守之英名散布于交州。钱太守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钱博听了黄寻这番话,大笑道。

“真是有其奴必有其主。当初李开说我,朝廷有五万大军入援,结果却是只有吕岱本部军和朱据的军队跟士徽作战。我信了李开之言,故将幼子质于吕隆,换得安稳。

如今士规作乱,黄校尉却又来高凉,将那根本就不知道从哪杜撰出来的高凉太守之事诓我。要我征本族儿郎之性命,随你黄寻去跟士规拼命,我岂能再上当。

黄寻,你别以为我钱博是夷越出身,便小觑我。我也知你使的是卞庄刺虎之计,就是想引我钱家与士规二者相杀,你好从中取利也”。

黄寻见钱博看清自己的一部分意图,也觉钱博此人不比罗厉等夷越人简单。此人更有学识,且凡事以保全自身为优先。要说服此人,出兵帮助,对抗士规,可谓困难。

不过黄寻可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来高凉的。黄寻见钱博看似封死了出兵帮助吕隆的决策。但无论是没有杀死李开,还是在这里与黄寻辩论,都透出一个钱博的内在基调,那就是利益。

钱博之所以还与黄寻辩论,就是因为黄寻给的利益还不够。在钱博看来,高凉本就是自己的地盘,你给个高凉太守的职位,充其量是认可钱博在高凉的地位。

但是其实名分这个东西,若是在中原是非常有力量的。但在夷越人占多数的交州,名分这东西可有可无,比的还是你的实力够不够。

钱博想跨出高凉,不止在高凉做一个土皇帝,还要扩大钱家在交州占据的地盘。黄寻揣测到了钱博的心思,但是让钱博跨出高凉,占领交州其余的地盘,吕隆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于是黄寻决定走第二条路。除了利益还有什么能让人支持你呢?在古代答案很明显,那就是结亲。

姻亲关系是除了利益关系外,最能无条件支持的关系了。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黄寻知道吕隆有一女,年十三,正可以配钱博长子钱讽。黄寻通过对吕隆的相处,知道此人为了自己夺得吕岱的继承权,可以不择手段。那么舍一女而得钱博之助,想必吕隆应该会答应。

因为钱博是高凉的土皇帝,吕隆结了这门亲事,钱博必定支持吕隆。那出兵讨伐士规,保全交州,是吕隆的又一大功绩。只要吕隆立得功越多,那么以后吕隆就越有底气与吕岱的长子吕凯争衡。

黄寻想到这里,对钱博说道:“钱太守心有疑虑,这是正常。我有一言可让钱太守打消疑虑,跟我一道帮助吕将军讨伐士规”。

钱博见黄寻再出新招,心中也是期待黄寻能再出什么筹码,竟然说得如此笃定。当即说道。

“黄校尉既然说此大话,我倒要听听黄校尉有何良言可打消我之疑虑”。

黄寻说道:“如今钱太守是不相信吕将军,故而不愿出兵。那若吕将军与钱太守结为亲家,姻亲有难,钱太守岂能坐视不理”。

钱博回道:“你此言何意”。

“我知吕隆将军有一女,年十三,正可配钱讽公子。若是如此,钱太守之意若何”?

钱博听完黄寻之言,当即大悦道:“若能为犬子娶得吕将军之女,我岂能不为吕将军奔走焉。必命我本族儿郎勠力同心,讨伐士规。拨乱反正,清肃交州”。

黄寻一听,心想果然不愧是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只要有姻亲之牵连,那从前毫无关系的两家就会立刻合力,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不过这也就是解一时之困,当年孙权嫁妹不就是如此吗?

不过也难怪钱博会大喜,毕竟钱博是夷越出身。而吕隆怎么说也是吕岱次子,公卿之后。若是钱博能为儿子娶到吕隆之女,那是大为光彩之事。也难怪钱博前面如此为难黄寻,但听到黄寻为之牵线促成联姻时,就直接变了个人似的。

在一旁的钱讽听到自己有可能娶吕隆之女,也是心中大喜。这就好似后世宅男知道自己要娶女明星时的心情一样。

父子二人马上命手下撤军,并唤来大夫为李开医治。钱讽更是对黄寻赔礼道歉,极尽恭敬。毕竟关系到自己娶世家贵女的大事,钱讽能马虎吗?

徐四见黄寻一言就摆脱了刚才的不利局面,也是心中对黄寻大为佩服。不过现在仍然是在钱博的地盘上,钱博随时可能变卦。所以徐四不敢掉以轻心,继续暗中警戒着。

钱博与钱讽将黄寻迎到县衙,黄寻才说道。

“这次为让钱太守安心,吕将军特地将钱太守幼子交予本将一同带来。只是我担心李开之安危,故让钱太守幼子随本将手下在后,我先行赶来。

我估计再有三日,其就会到来。到时钱太守可以父子团聚,也可享受天伦之乐也”。

黄寻本是一番好意,没想到钱讽听完却脸色一变。钱博倒是对黄寻表示感谢。

黄寻敏锐地抓住了钱讽的脸色变化,心知钱讽对自己这个弟弟有些故事啊。但这是钱家家事,黄寻也不多问。就这样,黄寻先在高凉住下。一面等李开恢复,一面等待马文率军汇合。

其间黄寻写信让徐四速回番禺交给吕隆,将欲撮合联姻之事,及其理由详细说给了吕隆。并言自己会马上赶回番禺,向吕隆细说其中道理。

黄寻还在苦思怎么说服吕隆时,钱博、钱讽父子也商量了起来。

“父亲以您之见,黄寻真欲说合我钱家与吕隆结亲之事否”?

“你对黄寻如此殷勤,怎么如今反而怀疑起来了”。

“我只是觉得别人既然作为我的媒人,我自然要客气点。但是我也没有傻到偏听偏信的地步”。

“你不用担心了,我看黄寻是真要撮合你与吕隆之女结亲的事。其实我在与黄寻的辩论中,已经向黄寻释放了我的意图。不过黄寻没有接我的招,反而欲让我与吕隆联姻来邀我出兵。

虽然与我的预期不符,但若真与吕隆联姻,那我钱家便可以刺史大人姻亲的身份登上交州的官场。也好过在高凉做一辈子被人看不上眼的土帅”。

“既然父亲大人相信黄寻,那不若我们与黄寻搭上关系。黄寻是吕隆的心腹,若是以后我们与吕隆联姻,那黄寻就是自己人。我们若再与黄寻搭上关系。这交州之地,就没有我钱家手伸不到的地方了”。

钱博见到儿子突然灵光,于是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钱讽回道:“最好我们也跟黄寻成为姻亲。可惜我知道黄寻早就被吕隆看上,欲以妻妹拉拢。不然我钱家可招黄寻为婿。

既然不能结为姻亲,那便让弟弟拜黄寻为义父如何?到时黄寻与我钱家也成为亲家,如此岂不安好”。

钱博听到钱讽如此说,心中当然大怒。还以为儿子有长进,没想到还是怕自己宠爱幼子而威胁钱讽的地位。如果把幼子让给黄寻为螟蛉义子,那钱讽之位稳如泰山。

为什么钱讽对自己的弟弟如此顾忌呢?

原来钱讽之母已逝,现在的当家主母是钱博娶的继室。由于钱博通读汉家文章,故而对于钱讽也是以经义教授,让钱讽知道了嫡庶之别。

又钱讽得知了近朝袁绍儿子袁谭和袁尚争位之事,怕由后母所生的弟弟威胁自己的地位。故而先提出让弟弟为人质。钱博因钱讽已长成,而幼子尚小,没有用处,故而答应幼子为质。

没想到黄寻将幼子送回来了,钱博当然高兴。但钱讽心中不甘,又想出将弟弟送给他人为义子的办法来,总之要排除这个隐患。

钱博当然不想将幼子送出去,但想到如果钱讽真娶了吕隆之女,那钱讽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样的话,幼子在内必成为钱讽的眼中钉,势必要祸起萧墙。

钱博这么一想,再看向钱讽,发现钱讽的眼神犀利。钱博突然觉得,钱讽自得到娶吕隆之女的消息后,就不在自己面前畏首畏尾了。因为钱讽觉得自己有依靠了。

钱博知道,现在钱讽就是逼自己答应此事。不然以后钱讽必向幼子下杀手。钱博为了保护幼子,只得答应钱讽,送幼子拜黄寻为义父。

钱讽见父亲答应,当然喜笑颜开。过了两日,马文率领军队来至高凉,黄寻当然去迎接,将高凉之事告诉了马文。而钱博父子得以团聚,当然激动相拥。

晚上钱博父子设宴款待黄寻,感谢黄寻送归幼子。但是这时钱讽却说道。

“黄校尉之英武威名,我等边远之人早就知晓。故想向黄校尉攀一门亲事,不知黄校尉之意若何”。

黄寻一听,心中咯噔一下。不会是又要送女人给我吧。在骆越部落时,黄寻就被这么搞过。幸亏黄寻应变得当,让赵达代黄寻顶缸了。不然黄寻可没法。

但是如今吕隆已经替自己求娶步家结亲。有了这个底牌,黄寻当下说道。

“不瞒钱太守,我已向步家求亲。若是联姻之事,实在不好意思”。

钱讽却道:“非是此事。我之幼弟得黄校尉照顾,能从番禺安全回家。我作为其大哥,当然感激。只是高凉边荒之地,不能学有所成。我弟之才甚是聪慧,若是待在高凉,是毁了我弟这身英才。

故我惶恐谏言,欲让我弟拜黄校尉为义父,学习黄校尉之军略才学。望其日后能入朝封官,也不负了我弟这身聪慧之才也”。

黄寻听后大惊,这是直接送儿子了。我还没有娶媳妇呢?怎么儿子就先整出来了。黄寻当即回道。

“此事万万不可,我尚未娶妻而得义子,这叫别人如何看我?我娶妻之后,我夫人又将置这个孩子以何地位,此事恕我不能答应”。

钱讽见黄寻推辞,又说道。

“如今我钱家与吕隆将军将结姻亲,黄校尉乃是吕将军之心腹,我听闻吕将军特意为黄校尉求娶步家之女为妻。

若是如此,黄校尉与吕将军为连襟,而我钱家又将与吕将军结为亲家。若是黄校尉能收我弟为义子,则我钱家与吕将军、黄校尉互为亲族。三家合力讨伐士规,士规还有何能敢乱交州乎”?

黄寻听明白了钱讽的意思,心中对于钱讽的看法大为改观。当时钱讽带兵来围攻黄寻时,一副纨绔公子的做派,毫无军事能力可言。没想到玩起这些小算计来还是很有章法的嘛。

钱讽的意思就是,黄寻虽然提出要为钱家与吕隆联姻牵线,但是钱家还是觉得这个不一定能成。若是黄寻收钱博幼子为义子,那即使吕隆不同意联姻。黄寻收了钱讽之弟,那有黄寻这个亲家,钱家也有收获。

需知黄寻的英武之名,经过平定士徽之乱已经广泛流传于交州。钱家得到黄寻这个亲族,也能在交州官场占有一席之地。

自从士徽被灭之后,交州的势力出现了大片的空余。如钱博这种占据高凉一地的人,自然想乘机扩大势力范围。而士规则是利用士徽的余党再次起事,声威之盛也是让交州许多小豪族为之侧目。

如今吕岱不在交州,吴国的精锐或防御曹魏,或跟随潘濬征伐五溪蛮,也暂时抽不出兵来援助交州。只有吕隆的军队驻守在番禺,所以还在观望中的小豪族都想参与士规之军。但是毕竟有士徽之败在前面,所以这些小豪族还是慎之又慎。

黄寻想清楚了此事之后,为了自己与吕隆的平叛大业,自己也只能答应收个干儿子了。

不过一想到收义子这事,黄寻就想到了董卓收吕布、刘备收刘封之事。这两件事都是以悲剧收场的。所以黄寻心中对这个硬塞过来的干儿子是很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