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九真(14)(1 / 1)

加入书签

桓季踏上前去无功的路。而这时吕岱派来传令的使者也到了无功。在得知吕岱让自己马上率军北上会师,同围龙编后。黄寻立马将所有人召集来开会。

黄寻将吕岱的军命传报之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这时桓治听到黄寻要离开无功,当即急了。若是黄寻带领大军去往龙编,那现在无功就没有镇守之军了。

凭现在桓治收拢到的桓家势力,根本无法阻挡桓业父子。若是桓业父子趁机举兵北上或以投降为名进入无功,那桓治的家主之位就保不住了。而且桓业为斩草除根定会清洗桓治一脉,这是桓治最为着急的事。想到这里,桓治说道。

“黄校尉,我以为现在可先暂缓北上龙编,看桓业到底是战是降再定行止。不然大军一走,偌大的无功无兵可守。桓业趁机带军进犯,无功必得而复失矣”。

黄寻听到桓治所言,心想无功好不容易平定。若是自己真带军北上之时,桓业乘虚而入,那自己平定九真的功劳就大打折扣了。还是先看桓业如何表态才是。不过吕岱以交州刺史的官职身份下令,自己怎么回复呢?

黄寻于是问道:“桓大人所言极是,不过现在刺史大人已下达了军令。这上命如何回复,才能让刺史大人不致生气,诸位可有办法”?

李开听到黄寻发问,出言回道:“主公,现在桓真已死,安定守将乃是桓家大长老桓临。这桓临的儿子桓真,孙子桓谕皆被我军除灭,其定恨我军入骨。

我军何不向刺史大人上报,先拔掉安定,以防我军粮道被断,然后才北上龙编。这样刺史大人知道我军在攻打安定城,定旷日持久。但是其实我军一战而灭桓真主力,安定之军定是稀少,我军可以此为名处理桓业之事。

这样刺史大人那里不就有了说法吗?我相信只要我军说正在攻城需要时间,刺史大人定会理解的”。

桓治听到李开所言,也附和道:“黄校尉,正如李统领所言。只要上报刺史大人,我军正在攻打安定,就能得到时间处理桓业之事。请黄校尉察断”。

黄寻听到两人都是这个意见,当下说道。

“没错,既然九真只剩下桓业父子未曾归服,我军就要先将桓业父子处理了,不然又会再生波折。攻打安定是个好理由,不过我军还得派军队去做这件事,光说是不行的。吾彦”。

“属下在”。

“我命你率奉难营前去攻打安定。记住,你只需要在城下扎营围城即可,不必攻城。这样刺史大人知道我军正在围攻安定,就不会再下令催促我军去往龙编了。我就可留在无功将桓业父子之事处理了”。

“是,属下这就率领奉难营出征”。

“好,士则你去吧”。

吾彦自率领奉难营前去安定。吾彦走后,黄寻说道。

“桓大人,你觉得以现在的形势,桓业有多大可能归降”?

桓治听到黄寻再问自己这个问题,心中思虑一番后说道。

“黄校尉。如今桓业手中尚有七千大军,以桓业的性格定是想坐观刺史大人与桓冲之战谁胜谁负,再定下步行止。我看其会以各种借口迁延时日,直到龙编战事明朗。然后其再根据结果做出有利于桓业自身之行动。不会马上归降的”。

黄寻听了桓治这样说,心中对于桓业有了反复小人的印象。于是解散会议,自去研究从九真去往龙编的地形图怎么走最方便。

就这样过了几日,桓季带领百人到达无功。

黄寻得知桓季前来无功献降,大喜之下摆宴招待桓季。席间黄寻询问桓业何时放弃军权,交出胥浦。桓季以喝醉为借口直接瘫倒在了席上,避过了黄寻的追问。

黄寻见桓季喝醉,只好命李开将桓季带下去歇息。等待明日桓季酒醒再询问归降之事。

李开命人扶着桓季前去下榻之地。出了宴饮大堂,到达下榻偏房之时,桓季却拨开扶着自己的两名卫士,对李开抱拳行礼说道。

“这位大人请了,在下其实并未喝醉,实是有要事相商。刚才宴席之上人多嘴杂,不便开口,只能以装醉为名避难。现在已至人少之处,还请这位大人告诉黄大人,请择一地点,我有大事相告”。

李开听桓季所言要告以密事,当即警觉起来,说道。

“桓季,我乃是黄大人之家臣李开,黄大人乃是我主公。我为主公心腹,你有什么事尽可告诉我。现在主公还在宴饮,一时之间不便出来。我可宴饮后再禀告主公,现在你就说吧”。

桓季听李开言是黄寻之心腹家臣,有些犹豫告不告诉。李开见桓季犹豫,幽愤说道。

“桓季,你现在既然入了无功城,你以为你还能有什么依仗不成。我若想对你不利,现在就可动手。我何必对一个没什么抵抗力的人说这些话呢?直接动手不就行了。

我现在告诉你,你别看不起我。我可是有随时下令抓捕你的权利,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桓季听李开这口气,再加上身边刚才搀扶自己的两名卫士对李开甚为恭敬,当即信了李开所言乃是黄寻之心腹的话。不然李开何能有这种自信和态度,敢对自己这使节说硬话呢?

想到这里,桓季说道:“李大人请找个僻静之地,我这事乃是密事,切不可为外人知也”。

李开于是带领桓季来到自己的住宿之地,让卫士把守好周围各处。两人进入屋中,坐定之后,李开说道。

“好了,这里乃是我休息之所,安全得很,你有什么话便说吧”。

桓季观察四周,确实很安静,于是开口说道。

“李大人是这样的,我父亲已经决意向黄大人投降了。可是父亲有个顾虑想让黄大人解决下”。

“哦,你父亲有什么顾虑想让我主公解决”?

“父亲现在之所以有军权在手,全靠跟随桓冲废掉桓发的家主之位,从而得到桓冲的提拔。现在桓发与其父桓治重新夺得桓家家主大权,父亲担心归降之后。桓治会对我父子进行清算,是故忧心不已。

我等父子本是心有归顺朝廷之意,但恐归顺之后被桓治小人所害,故犹豫不决。绝非有抵抗朝廷之心,实在是担心回到无功后被害,小命不保。所以期望黄大人能帮助我父亲,夺得桓家家主之位。

这样一来,若我父亲成为家主,那便不用担心桓治利用桓家势力来迫害我父子性命。而父亲愿意将手下军队的一半献予黄大人,以示诚心。希望黄大人为我父子解决这个隐患。还请李大人告知黄大人此事,以宽我父子之心”。

李开听完桓季这番言语后,心中想到。好家伙,果然不愧是世家子弟出身,这是打仗不行,投降也要算计对手于死地啊。桓业父子仗着手中有兵,这是来做交易来了。

不过桓治现在对主公已无用了,用这无用之桓治能换来桓业手中一半的兵力,这买卖划算啊。而且还能让主公无损而得胥浦,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是大涨主公之名望的好事啊。

想到这里李开说道:“桓季,你放心,你说的话我会一字不落的告诉主公。这事你和我家主公都是有利之事,我想主公定会答应的”。

“那就拜托李大人了”。

“哎,不必如此客气。你现在还是继续装醉,我回去后待宴席散场,自会告诉主公此事。明日主公就会与你私下见面商讨此事。你就等待明日之会面吧”。

“好,一切有劳李大人了”。

李开告辞桓季之后,回到宴席之中继续喝酒。待宴饮散场之后,李开来到黄寻身边说道。

“主公,还请随我来。我有密事报之”。

黄寻听到李开言“密事”二字,当下从酒昏状态清醒了,跟随李开来到一处僻静之地。李开说道。

“刚才我带桓季下去歇息时,桓季却说自己是装醉,却原来告诉了属下一件大事。属下得知之后不敢在席中说出,只待宴席结束之后才能于此处告诉主公”。

黄寻听李开将此事说得如此神秘,当下说道:“李开,你快将此事说出来吧,别卖关子了”。

“主公是这样的。桓季说他们父子已经下定决心投降了,只是有一个顾虑,需要主公为他们解决,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带兵归降。这顾虑就是桓治”。

“他们投不投降跟桓治有什么关系”?

“桓治原来是桓家前任家主,后来朝廷召桓治前去建业任职,桓治将家主之位传于儿子桓发。其后桓治之弟桓冲,夺家主之位废黜桓发。桓业父子在此事中帮助桓冲废黜桓发,因此恶了桓治父子。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得到桓冲的信任,授予桓业军权。

现在桓业担心自己归降之后,桓治要清算他们父子的旧账报仇,所以有此顾虑。桓季请求主公出面帮助桓业,夺取桓家家主之位。这样桓业答应事成之后,将其军队一半的兵力送予主公。

我觉得现在桓治对我等来说已无用处,用桓治换取数千军队,这是很划算的。主公若是能得到这数千军队,那平定九真之后去龙编会师,也能在刺史大人面前展示功绩。所以我才告诉主公说,这是密事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