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我要造反(1 / 1)
光有《革命军连坐法》还不够,挡员也该下基层加强把控。
可惜合适的政工根本找不来,泥腿子们觉悟有限,不能指望他们为天下大同奋斗终身。所以,暂时拉倒吧!
士兵委员会倒是可以设置。任务主要有五项:一是参与军队管理;二是维持军纪;三是监督经济;四是作群众工作;五是加强士兵政至教育。
士委只能对某个问题提出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干涉和处理。士兵如要开会,主官必须在场。战时,军事主官可以暂停士委的各种活动。
李自成很怀疑小兵们能不能玩转士委,先搞起来再说。别的不提,起码有人贪污了伙食费总是能发现的。
给众头目训完话,李自成又拉着田见秀单聊。
“秀儿,那群老粗不顶事,你要把重担挑起来,尽心辅佐我。”
“大哥只管吩咐,敢不效力。”田见秀感动的不行。
“你的差事非常紧要,革命军能不能成功,多半要系于你一身。”
“我这条小命是大哥给的,火里来水里去,死而后已。”田见秀激动的快要热泪盈眶了。
“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你要做的就是给革命军当耳目,将探子、细作布满天下。”
李自成掏出一本册子,封面四个大字:特务秘典。
“拿回去好好温习,一概要点记录详细,照章办事,万无一失。”
首先要在米脂安排暗探。
将来大队离开后,兵将们还要给家里送回钱粮,没人照应不行。看家的袁宗道还是太显眼,搞不好哪天就被抓了。
第二就是往以后即将攻占的县城埋钉子。
早点发展内应好打听虚实。
第三是宁夏、汉中、吕梁山、太行山、大别山等等地方。
李自成打算做根据地的去处有十几个。暂时都没啥把握,多留几个备用,看形势发展再定。
探子再往后排就是去京城、边外、江南、山海关等处。
消息总要有个来源,老是依靠“天授”容易让人怀疑。而且随着蝴蝶翅膀扇动,李自成的“先见之明”迟早完蛋。
派出去的特务也分两种,一类是普通打探消息;最要紧的一类只蛰伏不启用,待战时出奇效。
打发走田见秀,李过和李满天相跟着进来了。
“叔,是这么个情况……”
李满天左思右想一个月,终于下定决心彻底入伙了。
他想让儿子、闺女认李自成为干爹。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顺便张鼐一直嘴上叫干爹,李自成推脱几次都没用。李满天趁机会想一齐定下。还给孩子改了个名叫李双喜。
“让李过收下他们吧,我一天天忙的也没空管教,反倒耽误了娃。姓氏名字仍然照旧,都是父母生的,夺了人家本姓不好。”
大明风气就是这样,上到王公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义子义父比比皆是。明代庶民不能蓄奴,还有四十无子才可纳妾,所以为了钻空子,很多奴婢小妾明面上是干儿子干女儿身份,称呼主人爹娘。
还有,张献忠就收了十来个得力干儿子,令人羡慕嫉妒恨!孙可望,李定国等都是陕北人,可李自成寻不到啊。
认爹的事情定下,这边行完礼,三个娃第二天又带着些礼物去常峁墕看望李自敬。
然后他们返回时就多了一个人。
邢秀娘已经在常峁墕住了两三天,对外一直诈称是李自成媳妇。
李自敬虽然是个没主意的人,好在不傻,把她安顿去跟李诚婆姨作伴,准备观察几天看看有没有异动。
李过带着娃一到,他正好把女人甩出去。
“你啊你啊!”李自成一个头两个大。
邢秀娘蹲身施礼,“让老爷为难了。妾粗通文墨,随侍左右不求名分,红袖添香足以。”
她一上西山茆就听到了阵阵喊杀声,倒也没慌,只当是整训团练。
李郎文武双全,反令邢秀娘更加顷心了。
“何苦呢?我给你拿点钱,去找个老实人……”
“老爷不必多说。妾若稀罕银子,只需回转江南便是。无价宝易求,有情郎难得。”
青楼女子纵然做的是皮肉营生,但是无不渴望遇一良人。
这良人最好是达官贵人;不然有功名傍身,通琴棋书画的才子也行;最次也要是小土豪。老实人靠边站去吧。
良人还要一往情深矢志不渝,哪那么容易找啊。
前有马湘兰后有杜翠娟,没一个有好归宿,邢秀娘听过见过的多了。
李自成摇头叹息,“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李有才!
邢秀娘眼睛一亮。
“妾自知身份低微,只愿做一婢女。”
“我后半生纵马天下,可没法带着你。”
“古有梁红玉,今有邢秀娘,如何不可?妾也骑得马,不是小脚之辈。”①
“……”李自成头疼。
其实把邢秀娘安排到江南开个紫明楼、丽春院什么的不错。笼络士人、采购军需等等,大有用处。
凭李自成的本事,丽春院最多一年就能名动天下。
可是这玩意儿好说不好做啊!
先劝师足从良,再骗良家上炕?
李自成真不愿干那买卖。
“你知道我练兵为了什么?直说了,老朱家坐了太久皇位,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我要造反!”
“……”邢秀娘愣在当场。
李自成再劝,“回江南吧。相遇也是缘分,我送你一本曲谱,可保后半生衣食无忧。”
邢秀娘紧咬嘴唇,低头不语。
“好好想一想。”李自成转身出门。
院子里很快响起了二胡《梁祝》。
女子姿色真不错,技巧也应该超群,可玩物丧志呐!老李很矛盾……
……
一连几天,李自成忙于整顿军务。
西山茆上练兵忙。
基本队列熟悉后,要开始学列阵。
军阵很重要。
以老农民的纪律性组织性,你敢玩散兵,他们就敢四散乱窜放羊。所以必须用阵型禁锢他们,同时也是为提高战斗力。另外,后世的三人战斗小组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阵型,甚至航母战斗群也有阵法。
当前列阵以一队为基本单位。
虽然存在“甲”这种更小的编制,但过小的战术单位在大型战场上无法指挥且战斗力和生存力堪忧,那只是行政编制单位。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阵型有5种:方、圆、曲、直、锐。
方阵是能攻能守的稳健阵型;圆阵主要应用于防守;曲阵差不多就是横队,一字横开的阵型有利于将所有兵力同时投入战斗,并且包围敌人,但展开后不利于指挥;直阵是纵队,纵队利于行军,也利于指挥,能投入的战斗正面却较窄,有很多兵力无法发挥战斗力;锐阵利于进攻,特别是突破类型的进攻。
所以,行军时候可以用直阵(纵队),若遭遇敌人而情况又不清楚的时候,则应转换成方阵(地形适用下);若敌人立足未稳或处于劣势,地形又开阔适合展开兵力,则可转换成曲阵(横队),去包围歼灭敌人;若敌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双方又必须一战的情况下,可以用锐阵来冲击粉碎敌人正面;若处于敌人几路袭击的危险中,可组成圆阵来应对威胁。
再次,各种军阵之间的变换方式是有规定的,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转换适当的阵形,否则在实战中非常危险。如果小兵们缺乏训练,战时走位混乱,就不战自败了。
具体展开水一下——
对于步兵来说,基础的战斗队形很简单:方阵、锥阵、圆阵。
方阵是进攻,排横队还是纵队要看情况。
横队正面宽,代表着在时间上集中兵力。反之纵深就是空间集中兵力。
开仗时如果你的正面比对方宽,那么已经赢了一半。因为平原上视线不佳,对方不清楚你纵深多少,一看正面那么宽就先虚了,怕被包围。
打仗以短兵相交为主,除了三列线等可以调动纵深的阵型外,作战一般都是在第一线,后面的士兵大部分时间在打酱油。所以在作战时,纵深远没有正面发挥作用来的快与直接。
正面是一只军队攻击力的直接体现。可以说,你的正面越宽意味着你的有效战斗力越强。
当然,宽度还要考虑地形背景以及士兵素质等等。
总之,军队交战时,纵深的效果不会很快体现出来,但是如果你正面不够宽被包抄却是必然的。
最后,如果对方是强军,那人家列纵队直接冲击,弱军被一捅就破,有多宽的横队都没用。
具体如何分配纵深和正面需要看情况定。
方阵对士兵的训练要求比较低,但是在列阵时需要在阵形的四角和正面布置精锐老兵“夹住”阵形。
这样一是可以更快地完成列阵,二是能提高方阵牢固度。
锥阵也是进攻。
冲击力强,可以用来突破战线,破坏敌方阵形。只是稍微难练一些。况且冲阵被骑兵代替后步兵锥阵也几乎不用了。
大明当前只有西南土司兵仍然在用锥阵,以一人三人五人七人七人排五行成三角形,为一旗。若干旗再组成更大的三角形。
圆阵以及其他变种军阵如缺月阵或空心方阵是防御队形。
这类阵每个方向都是正面,可以同时应对来自四周的进攻。
而普通方阵防守时需要将正面转向,方阵越大转向就越困难,容易在遭到敌方骑兵突袭时发生崩溃。
再者圆阵便于指挥与弹压。当某一方向上的威胁较大时,将领可以方便地调集预备队进行加强;圆阵也便于保护军旗、主将、伤员和辎重等,还能在内部布置一定的骑兵、炮兵用以反击。
另外,空心方阵不是单纯防骑兵的,或者说不如实心的防骑兵效果好。主要是空心阵能防止火炮炸烂队形。毕竟传统方阵被淘汰的最大问题就是:骑兵四处冲击或者假装冲击,但是不硬拼。步兵会越来越靠拢,挤作一团,然后被火炮轰的稀烂。
阵型的作用太大了,因为很多时候胜败就在一线间。
比如卫青围剿匈奴的王庭之战,促不及防的汉军遇上了同样促不及防的匈奴。
谁先列好阵谁赢。最后卫青险胜。
总之,不管什么阵法,都是在“纵深”和“正面”上以士兵素质为基础,因地、因敌制宜的不同侧重。
所有阵型只有一个目的: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对的地方,在局部形成优势,击败对方。
历史上还有名目繁多的阵法,那些玩意儿摆出来并不是为了好看,多数也并不是为了临阵使用,而是为了在日常训练中管理小兵。
正如子弟兵叠“豆腐块”一样,有助于杀敌吗?有!令人厌烦的内务条令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纪律性、组织性等,潜移默化教导他们要绝对服从,以小见大。
除了步兵外,骑兵也非常要紧。
骑兵特点是机动性强、冲击力强。
相对步兵军阵而言,骑兵军阵要显得松散许多。
最基本的骑兵队形为小型横队,每个小队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
横队内各骑兵要保持适当间隔,以防止与敌方骑兵直接相撞、避开障碍或者尸体。
骑兵小横队可以组成大横队,但是人数不能太多,否则会导致指挥困难,而且机动力也会下降。
骑兵也能排方阵。
多个骑兵横队前后排在一起,每队间隔视情况而定。
“三堵墙”就是三个横队。每队前后间隔几丈或十几丈,冲击时如同汹涌的海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敌军。
除了横队外,骑兵还可以列锥形阵冲击步阵。
它的优势在于机动性良好,方便转向。所有骑兵只要盯着最前端的旗帜行动就行。
锥形穿透力强,但是后劲不足。
前队冲入敌阵后可能会被黏住难以摆脱,那就会阻碍后队继续冲击,可以说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冲锋的骑兵不能凿穿敌步兵方阵,就要陷入混战。骑兵没了机动力等同于嗝屁。
所以这一阵形用来冲击弱逼时非常有效。
宋朝就有记载“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乡,郎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郎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若敌方步阵队形整齐不散,骑兵冲击时还可选择切角战术,从外面一点点磨掉对手。
骑兵战术,也可以说没啥战术,玄学,没人知道哪种方法能吃遍天。干就一个字!赢了就是名将,输了嗝屁着凉。
骑兵的强项在于机动力,相应的步兵对付骑兵就是限制它的机动。
可以说,一流军队以步兵为主。步阵胜,骑兵冲出去收尸;步阵溃散,一切完蛋。
除了步兵骑兵训练之外,治军还有非常多细节——
粮草有多少?油盐有多少?衣装鞋袜有多少?帐篷被褥有多少?柴炭有多少?锅碗瓢盆有多少?银子有多少?被上官贪污了多少?
人医有多少?兽医有多少?药品有多少?绷带有多少?有没有鼠疫、霍乱、天花、疟疾、痢疾、流感、伤寒、肺结核、淋饼梅独?
木匠有多少?铁匠有多少?备用军械有多少?征召的后勤民夫靠不靠谱?
找来的向导可不可靠?野外怎么扎营?帐篷能不能遮风挡雨?茅坑挖多少挖在哪里?水源够不够?水是苦水还是甜水?附近有没有草地放马?
粮车要隔多远安置一个?岗哨撒出去多远?设了明哨有没有暗哨?有没有口令?
将领有没有威望?军官们有没有矛盾?后方有没有人扯腿?小兵们有没有士气?死了残了能领多少抚恤?
……
打仗的细节太多太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