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弃车保帅(1 / 1)

加入书签

礼部尚书褚登科,这日正拥着美妾在房中醉生梦死,忽然一直利箭破窗而来,直直地射入了他的房内,钉在床前的柱子上。

伴随着小妾的一声尖叫,褚登科匆忙翻身下床,扯着嗓子吼起来。

“来人啊!有刺客!”

声音刚落,守在院外的护院呼啦啦涌进来五六个。

可这些人绕着前厅后院找了个遍,也没把所谓的刺客找出来。

褚登科嘴里怒骂着这些护院没用,一回头看到那利箭的箭尖下似乎钉着一张纸条。

他三步并作两步过去,将箭头拔出,展开了纸条,看了一眼眉毛便拧成了一个疙瘩。

吓得魂不附体的小妾凑过来想要寻求自家老爷的一个安慰,可刚依偎到了褚登科身边,便被他不耐烦地一把推开了。

“我即刻便要回礼部一趟,你们把这府里给我翻过来也要找到这胆敢擅闯褚府之人!”

无论这纸条上写了什么,能有人越过他众多护院直奔他所在之处,只要一想想,褚登科身上便惊出一身的冷汗。

当然,最令他恐惧的还不是这支箭,而是这箭下的纸条上写的字。

今次会试第二名沈景煦,身份有异,实乃商户之子,罪同欺君!

若这纸条上说的事是真的,欺君的又岂止是沈景煦一个?

身为礼部尚书,统管会试一应事宜,却连考生的基本信息都没有查明白,无论这当中有怎样的隐情,他都难辞其咎!

褚登科赶往礼部召集各级官员的途中,心中恨极了那闯进他府中放肆坏了他这春宵良辰的人,同时连带着也恨上了这事件的当事人沈景煦。

可一路上,他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劲。

你说这沈景煦不就是工部尚书沈志彬的儿子吗?那可是从小他们都见过的,怎么就突然成了商户之子了呢?

不不不,这不可能!

当年沈志彬的夫人寇氏有孕时,还曾和他夫人戏言若是女娃两家要定个娃娃亲呢。

后来因为沈景煦是个男娃,这戏言自然也就没再提过了。

这从出生到长大,没有丝毫蹊跷可寻啊!

莫非,这只是有人眼红沈景煦而使的恶作剧?

可这人深夜冒险前来送信,真就只为了让他因为这空穴来风去查一查沈景煦?

褚登科能做到礼部尚书,就绝不是会凭感觉和猜测办事的人。

只要有任何一丝的疑点,他都不会放过而给自己留下隐患。

欺君之罪非同小可,几乎没费什么周折,褚登科便从沈志彬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褚兄,你是知道我的,我怎么会有欺君之心呢?实在是当时得知这一切的时候,景煦已然在礼部报过了名,而且我到如今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景煦换回身份,他还是我的孩子啊!”

沈志彬直至褚登科找上门来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此刻已然顾不得是谁将这么重要的消息泄露出去的,只想着能将褚登科这关过了再说。

因为工部实权最小,在六部之中最没有话语权,故而六部尚书之中沈志彬的底气已然底气自然也弱了些。

但也正因为如此,六部之中的其他五部对他倒都没有什么猜忌争斗之心,反而沈志彬是这些人中唯一一个跟五部关系都还算可以的人。

沈志彬此时便是想要通过这点交情,在褚登科那里换一个高抬贵手。

沈景煦的事,往大了说是欺君。

可要是往小了说,它也可以完全不算个事,毕竟沈景煦如今仍旧养在沈家,即便是沈家养子、继子那也是可以以沈府之子的名义参考的。

这一切就要看褚登科如何考量了。

褚登科叹了口气,道:“沈兄,你我相交多年,你为人如何我自然是再清楚不过。按理说这事我义不容辞该帮沈兄一把,可你也知道,这六部之中,多的是盯着礼部的人,单就礼部内里,也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在我身上。这事既然有人能捅到我这里,也就能捅到礼部其他人那里,甚至是宫里。这真要出了事,我担不起啊……”

沈志彬的心一沉。

若真论起欺君之心,那说不好可就要抄家灭族的!

就算是此事罪不至此,但他受牵连是免不了的,最不济也要降个职。

他辛辛苦苦地熬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才爬上了工部尚书这个位置,如今又怎么甘心就这么被推了下去?

想到这里,他心中隐隐有些埋怨起沈景煦来。

说不定就是他坚持住在书院不回家,才让人起了疑心,查到了这些内情。果真是别人的孩子养不熟?

“沈兄,我这里还有一个主意,就是不知道沈兄肯不肯听我一言。”

毕竟二人同朝为官多年,沈志彬也是个不轻易得罪人的,褚登科也愿意在这个时候卖他一个人情。

沈志彬果然眼前一亮,忙道:“褚兄请讲。”

褚登科向前俯低了身子,压了压声音道:“事到如今,若是沈兄舍得弃车保帅,或许沈家和沈兄还能得以保全……”

弃车保帅,这意思……将沈景煦推出去?

沈志彬的心狂跳起来,又重重一沉。

“那他……会怎么样?”

毕竟是自己养了多年的孩子,沈志彬也做不到真就冷下心肠来不管不问。

褚登科拍了拍他的肩膀。

“沈兄放心,性命无忧,至多是,没了前程。他家中不是营商吗,就让他日后本本分分,做个商人,也是好事。”

只要沈景煦弃考了,事情到不了皇上面前,殿试那一关还没过,此前发生的这一切自然也就可以大事化小。

这样,对沈志彬好,对沈家好,对礼部好,对褚登科,也好。

至于沈景煦,谁叫他出身不好呢?就这么认了吧。

然而没几日,朝中却又出了一桩贪腐的大案。

满朝上下被牵涉进去的官员不在少数,皇帝震怒之余下令彻查,除此案件之外的一应事宜皆往后搁置,自然也包括了殿试。

因为殿试本就没有个固定的时间规定,故而也没人说什么。

褚登科原本想要趁早将头顶那柄利剑斩断的打算也因为这道口谕而搁浅。

这么一耽搁,就到了沈若初的生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