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金蟒玉令(1 / 1)

加入书签

沈若初恭恭敬敬地站在帝后的面前,眼睑微微下垂露出谦逊的模样,将路上嬷嬷教导的礼仪应用得恰到好处无懈可击。

因是后宫,陆逾白无权擅入,便是陆晏未经获准也不可随意进入,故而此刻她的周遭此刻并无一张熟悉的面孔。

好在,这一世的沈若初,已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她。

听得皇上发问,她上前一步跪了下来。

“民女所为皆是本心,本不该挟功求赏,但圣上隆恩民女不敢推辞,但民女别无所求,心中唯愿一家人和乐美满便已足矣,故民女恳请皇上,赦免家父欺君之罪!”

她这话一出口,皇上脸色变了。

欺君之罪,这可不是小事。

虽说这姑娘立了些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家人便可以藐视君威欺下犯上了,这沈志彬竟然有如此罪行,身为一国之君,他岂可轻易放过?

但皇帝并没有直接拒绝沈若初。

“你且说说,你父亲是如何犯下了欺君之罪的?”

若事关重大,别说封赏了,怕是这姑娘也要一并被牵连入大狱的。

沈若初不慌不忙,将沈景煦和江落雪自出生起便被调换了身份的事说给了皇上听。

末了,沈若初又将沈景煦今春会试并荣登榜首的事也说了出来。

“民女兄长先前对于身份一事毫不知情,待到榜单揭晓时方知自己并非是沈家人,民女父亲素来规行矩步,陡然出了这样的事,他日日惶恐不已,自觉有负圣恩,如今已成心病致多日难寐,民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恨不能替父分忧,如今既蒙圣上眷顾,民女以为是天赐的良机可让民女一进孝心,故而才斗胆恳求皇上,若民女有所僭越,还请皇上看在民女粗陋无知的份上恕罪。”

皇帝听故事一样,听完了沈若初的叙述,松了一口气。

他原本以为是多了不起的大事,都已做好了雷霆震怒的准备,谁想最后却只是这沈志彬高墙内宅中的一桩家务事。

京城中许多高门大户中都难免有些关于儿女的阴私事,这种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也能和欺君扯上些关系,但通常不会闹到皇帝跟前来。

究其根本,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沈景煦参与了今年的会试,并且还是即将要参与殿试的贡士。

皇帝并不认为沈若初对沈志彬诚惶诚恐的描述夸张,在他看来,沈志彬的确是这么个小心谨慎的人。

“倒是难得你一片孝心。”

皇帝说完这句,沉吟了片刻。

沈若初也不急,就静静等他把话说完。

之所以没有直接为沈景煦求情,而是打着沈志彬的旗号求皇上宽恕,沈若初是笃定了皇帝对沈志彬的为人有所了解,也愿意相信于他。

且为父求情还可说是懵懂孝心,是为求一家平安,若是直接恳求皇上赦免了沈景煦并特许其仍以原身份参与殿试,那便是置喙科举之事了。

事实上,为两者求情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

只要皇帝愿意既往不咎,沈景煦的身份自然便轻而易举便被揭过。

果然,皇帝思虑一阵之后,终于开了口。

“难得你一片赤诚孝心,沈志彬是个有福气的。既然这是你心中所愿,那朕便成全了你,沈景煦的身份朕不会追究,也让你父亲把心踏实放回肚子里去,好好给朕盯着河东的防水堤坝去。”

沈若初大喜,立即俯首叩头,谢过了圣恩。

然而皇帝却并没叫她平身,而是接着方才的话又说了下去。

“你小小年纪便能有这般孝心,又如此聪慧仁义,实在是可贵。朕若是只以这一事便抵消了你立下的功劳,难免要被世人诟病朕占了你的便宜。除了此事之外,你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来听听,朕都赏你。”

只除了真金白银之外,便是要,也别要那么多。

沈若初并未表现出大喜过望的模样,而是垂着头,推却道:“多谢皇上隆恩,但若初一介小女子,功名利禄于民女而言并非所愿,民女只愿皇上、皇后娘娘洪福齐天,愿大朔社稷千秋万代海清河晏。”

帝后二人对视一眼,皆是十分满意眼前的女子。

有一刻,这位君王再度升起了要将这女子指给他某个儿子做他的儿媳的想法。

也因了这个念头,皇帝生生压下了要给沈若初封个郡主当的想法。

封了郡主,就是他皇家的人了,日后还怎么嫁给皇室的人。

但话说在前面了,若是此刻什么都不赏也不像话。

一番思量之后,皇帝回首对着跟在身边的内侍说了几句话。

片刻之后,内侍去而复返,手中捧着一个极为精致的锦盒,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用真金雕刻成蟒镶嵌于内的白色玉牌。

“既是如此,朕便将这金蟒玉令赏赐于你。持此令者,可自由出入内宫,所到之处有如亲王亲临,三品以下官员需行拜礼,并有可向户部支万两银、兵部调千人马的特权。”

沈若初此时已然不是喜,而是惊了。

这金蟒玉令的权力这么大,皇上竟然赏给了她?

事实上,皇帝心中自有主意。

一来沈若初并非狐假虎威之人,想来不会时时将这玉令带着令百官拜见;二来即便那些官员真向沈若初行个礼也不亏什么,毕竟她日后是要做皇家王妃的人;三来那万两银本就是该给沈若初的,且不说她很大可能不会去支,便是她真去户部支取了也没话可说;四来沈若初一介女子,断然不会去兵部调遣兵马,且一千人马也远远兴不起什么风浪来不足为患。

但这些华而不实的权力放在一起,赏给了沈若初,却能够显示他这位君王的天恩浩**。

何乐而不为?

皇帝的小算盘沈若初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只是当她回到沈府时,早已得到消息侯在门外的沈府上下连同江落雪在内的人不得不对她屈膝行礼的那一刻,沈若初心里是真真感谢皇上的。

搀扶起沈志彬和寇氏之后,沈若初便头也不回地回了隐月阁,对身后那两道恨不得在她身上戳出个窟窿来的目光选择了视而不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