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挑衅(1 / 1)

加入书签

眼看着炎夏已过,陆逾白向裕明帝求旨赐婚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自沈若初及笄之礼后,陆逾白已经不止一次地向裕明帝表达了这样的意愿。

可裕明帝每每都没给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先是“以北桑使团平安离朔为要”,后是让他代为在全国内巡视防汛情况。

好容易等他巡视完回到安京,这裕明帝又以避暑为由,带着皇后和几位嫔妃去了行宫居住,非军国要事不予接见。

好在沈若初年纪尚小,此事倒也不急。

但陆逾白眼看着沈若初每日在自己眼前,却不能同她耳鬓厮磨日夜相守,总是有些不甘。

于是裕明帝回宫的第二日,他便再度进宫了。

看起来一整个暑期的修养颇有成效,裕明帝的气色较之出宫前明亮了许多。

见到他来,裕明帝先是一喜,继而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迅速地恢复了原本的严肃神色。

“难得你能想起来要来跟朕请这个安,晏儿跟晚儿可是昨日就来了。”

陆逾白苦笑不已。

陆晏是皇子,陆晚跟公主,他们连夜进宫来探望父皇母妃自无不可,他这个做侄子的,能跟着他们一道来凑这个热闹吗?

他若真是昨日就来了,今日朝堂上少不得又有言官弹劾说他不知礼数没有分寸了。

但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只能请罪,再连哄带逗地陪着裕明帝说了好一会儿的笑话。

好容易将裕明帝哄高兴了,才总算把绷着的脸放了下来,露出了些笑意。

“说起来,你此前巡视江南江北一带防汛工程的部署情况,发现并整治了不少问题,朕还没有好好赏你呢。说说看,朕该赏你些什么?”

陆逾白心情大好,趁着皇上封赏的时候提出求娶沈若初的请求,皇上一定不会不答应。

“谢皇伯父,臣侄所为皆是本分,不敢求赏。只是臣侄想...”

“皇上,有急报!”

门外的内侍忽然通传起来,截住了陆逾白的话。

每每都在他临门一脚时被意外拦下,陆逾白心中实在是苦闷不已。

若非进来之人面色焦虑言语急促,他几乎都要以为这是裕明帝安排好的双簧了。

可来人接下来的话,便使他很快意识到,这非但不是裕明帝安排的,更是一场十分严峻的、对于大朔的再次挑战。

地处西北的临照,位于大朔与北桑的边境,与西羌毗邻。

大朔与北桑和谈之后,临照便首当其冲,成为了两国之间开放贸易互通有无的第一个互市之城。

最初的两三个月里,北桑的客商在临照经营生意时皆严格依照大朔的规制缴纳税赋,而大朔的商人道了北桑之后,却可以享受大规模的赋税减免优待,故而他们的商品货物价格便比北桑地处不少,在北桑境内占据了有力的优势。

久而久之,北桑客商心中便生出不平来。

他们开始想方设法逃避税赋,或是设法拖延,或是改头换貌,或是一走了之。

不仅如此,北桑境内的商户也开始针对大朔的客商发起了一系列的排挤打压活动,明面孤立暗中破坏,甚至指使一些泼皮无赖打砸抢掠之事也时有发生。

而北桑官府对这些事情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丝毫没有要严密遵循两国之间和谈条款的意思。

时日一长,那些原本意图在北桑境内靠着优渥政策发些财的商户便退回了不少。

而前几日,更是发生了一起颇为令人心惊的案子。

一位在大朔境内颇有名气、几乎可与江枫齐名的荆南楚姓富商,因不同意按照当地商户的意见统一价格,竟然被当地十数家商户联合雇了人,当街击杀。

不仅如此,就连他的家人掌柜伙计也都无一幸免,楚家十几口人带数间商行内的多名掌柜伙计也悉数被杀害。

之后,他的商行更是被人洗劫一空,还被人喷上了“驱逐朔贼”的标语。

这位楚姓商户在大朔是皇商,去北桑发展经营也是奉了宫里的意思,想着通过这次的有利政策在北桑境内壮大产业,以为自己和大朔朝廷谋求更大的利益。

谁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尤为可恨的是,北桑官府的人却并未将此事当成大案要案来处理,竟只是将那几名杀手捉拿起来审讯一番判了死刑了事,至于他们背后的主谋,却毫无要追究的意思。

“岂有此理!”

裕明帝刚泛着红晕的好气色又在一瞬间褪成了铁青。

“这些北桑贼子,简直欺人太甚!真当我大朔没人了不是!”

眼看着裕明帝胸口起伏得厉害,魏公公急忙上前递过去茶水,并替裕明帝轻拍着后背顺气。

陆逾白也上前道:“皇伯父息怒,此事虽令人发指却也并非无解决之策,还请皇伯父以龙体为重,切勿伤了身子。”

裕明帝咽下两口茶,将茶杯重重放在桌案上。

“说说你的解决之策!”

陆逾白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开口。

“此事看似是商户之间利益相争的一桩凶案,实质上也是北桑对我大朔、对两国和谈条约的一次挑衅。”

这一点,裕明帝自然早就看了出来,否则他也不至于会生气至此。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在这第一次明显挑衅的时候拿出态度来,否则臣侄相信,第二次、第三次的挑衅很快便会接踵而至,这些人会不断用这样的方式试探大朔的底线。

但两国和谈条约刚签订不久,北桑应也是料定我大朔不至于因此事便骤然发兵。此事若是轻置会叫北桑越发变本加厉,但若是大而化之又会失了和谈的信誉。

那倒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裕明帝皱了皱眉,“你是说找人也杀几个北桑商户?”

可这北桑如今在朔境内的商户中,并没有与楚家身份地位相当的,影响力自然也不大,并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皇伯父误会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臣侄还是懂的,更何况这还是双方和谈之后来朔务商的人,若是成了两国之间对弈的牺牲品,难免会令天下人寒心。臣侄的意思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