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应战之策(1 / 1)

加入书签

裕明帝的目光在他的脸上停住了。

陆逾白站在这里,在许多朝臣的眼中原本就是来充数的。

谁不知道这个聿亲王府横空而出的庶世子不学无术,不过是得了皇上的垂青才得以有机会能和他们这些为大朔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肱骨栋梁站在一起。

眼下大家在讨论的,是战事,这位纨绔世子还以为是在谈一桩茶酒生意吗?

方才提出建议的老臣眼见陆逾白直接反驳了他的提议,不禁有些面子上挂不住,但碍于此刻是在朝堂之上,又不能说什么过于激进的言论,只得冷笑了一声,甩了甩宽大的衣袖,斜睥着陆逾白道:“禹世子既然认为下官的提议不妥,那还请世子明示,让下官知道我错在了哪里,若是可以,世子最好还能提出一个更加妥帖的方案出来,如此方能服众!”

陆逾白不用回头,也能听得明白他身后那帮朝臣的窃窃私语中,有多少是饱含了对他的不屑和讥讽的,又有多少双幸灾乐祸的眼睛在等着看他出糗。

可他却并不以为然。

面对那老臣的挑衅,他也不过是淡然一笑,转向了裕明帝。

“皇上,虽说眼下黔州相对安定暂无战事,可黔州毗邻的西梁如今也并不能算是全无隐患的,那西梁新任国主于两年前继位之后,便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如今百姓民生发展十分迅猛,虽说与我大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照这样的势头下去,未来十年内或将成为可与大朔比肩的强国。

如今,若是为了抵御北桑而将驻守黔州的守军调走,便是在西梁壮大之际为其又添了一把柴,谁能保证,西梁不会生出趁着这个机会侵吞黔州十四城而进一步壮大的野心?”

老臣不服气。

“世子何必危言耸听呢,世子应知,我大朔已与西梁相安无事数十年,西梁向来也并非是穷兵黩武之国。”

这下,冷笑的人换成了陆逾白。

“季大人连自己的子侄都尚且不能完全了解,又怎么能这么了解一个卧榻之侧的雄起之国?”

这一句话立时将那言辞凿凿的老臣说得满脸通红起来。

谁不知道,这位季大人当年过继了族中兄弟的孩子到自己名下,悉心将其抚养长大,却不想这孩子长大之后却是借着季大人的官名到处在外行坑蒙拐骗作威作福之事。

季大人得知之后,欲将这孩子逐出家门,这孩子得知风声后竟掳掠了季大人的独女用其性命威胁他。

虽说后来那养子被人拿下投入了大狱,可这季大人识人不明的名声也再洗脱不清了。

只是这事毕竟事关他自己的家宅阴私,外人即便是心知肚明,却也甚少有拿出来当面说道的,眼下这陆逾白话说得,实在是不可谓不扎心。

果然,季大人在被气得嗫嚅了半晌之后,再也说不出话来与陆逾白辩论。

陆逾白本就不是有意要针对谁的,眼见季大人知难而退,也没有乘胜追击的打算,再度转向了裕明帝。

“方才季大人所言也有道理,西梁已与我大朔相安无事多年,足可见其并非好战之国。但这也仅限于西梁原本的国主而言。西梁老国主保守谨慎,对于西梁国力心中有数,故而这么多年,西梁也从未有过挑衅之举。

只是如今西梁的王者已另换他人,据臣的了解,这位西梁新国主当初在一众皇子之中便极为受人瞩目,一来是因其的确有着过人的才干,二来则是由于这位新国主十分胆大,富有冒险精神。且在他继位之后,不光是大力改善了民生,更是花费了相当的精力在治军强军一途。西梁三面环海,诸位觉得,他如此不计代价地发展军事,意在何方?

倘若北境一战,大朔其他边境的驻军都能继续严防死守,纹丝不动,那其他邻国若是生出异心,想必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可若是此时,因着北境而需要调拨他地的守军,那会不会给了那些国家一个大朔边防已然虚乏无力不堪一击的错觉,使得他们生出不该有的野心出来?”

原本还觉得陆逾白是危言耸听的朝臣们此刻都沉默了下来。

谁也没想到,陆逾白这么一个在他们眼中成事不足的纨绔子,竟然将时局形势分析得如此透彻。

裕明帝并没有那些朝臣表现得那么震惊,但也还是有些意外。

他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最偏宠的这个侄子绝非池中之物。

他的能力甚至要远在自己的这些个皇子之上。

只是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想到,陆逾白早就在关注着这些相邻各国的动态并了解得如此深入了。

倘若陆逾白是他的儿子,那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他立为太子。

甚至,即便明知道他不是,裕明帝也曾经动过别样的心思。

当初他在勤政殿告诉陆逾白自己才是他的父亲时,就是在赌。

若是陆逾白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信了他的话,认了他这个父亲,那他便会将陆逾白当作自己的儿子一般对待,日后,将本就该属于聿亲王的这个位置,还给他的儿子。

在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裕明帝有一瞬间甚至分不清楚,自己会有如此惊世骇俗的念头,究竟是因为对稚芸的爱意,还是与聿亲王之间斩不断的手足情谊,亦或是单纯的、对于陆逾白本人的欣赏?

“逾白,你说得不错。如你所说,驻守各地的守军都不能轻易调拨,那依你之见,北境的问题又当如何解决才是?”

方才陷入短暂惊愕的朝臣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陆逾白。

只是这一次的目光中,少了原先的轻视,多了几分狐疑和期待。

陆逾白早就在进宫的路上有了思路,故而面对裕明帝的问话,他几乎没怎么思索便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回皇上,臣认为,或可直接从安京派兵驰援北境。”

从安京派兵?

陆逾白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们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就连裕明帝的脸色也变得不淡定起来。

安京派兵,派的便是驻扎京郊拱卫安京城的畿防营。

畿防营共统军十万,旗下分为突击、骁骑、暗卫等九支分营,统领护卫安京城中安定之职。

倘若外敌来犯,边境御敌不力,这畿防营便是大朔皇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可陆逾白,竟然提出,要将畿防营派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