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在人间(三十三)(1 / 1)
原本穆战平的死及穆继英被罢官这些事,都是瞒着穆老夫人的,可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小心的说漏了嘴,被老夫人听去了。
老夫人不能不心生凄然,尤其是对孙儿穆战平的死难以释怀。人死不能复生,他怎么都料不到孙儿竟会死在她的前头。
老夫人已上了年纪,身子骨不再硬朗。眼下又夏日炎炎,好好的人还易心浮气躁,把小病小痛招上身。何况是正面临家道零落的老人呢。
在得知穆战平横死后不久,穆老夫人就因为伤心过度病倒了。作为儿子的穆继英,强忍下内里的悲痛,一直从旁服侍着。
老太太心灰意冷,只将一双混浊无神的眼望向窗外,兀自念着:
“平儿那么好的一个孩子,又懂事,又孝顺,老天爷怎么就舍得让他回去了,还不如让我这个老婆子替他去呢。”
“我们穆家世代都是忠臣良将,为国殒身者亦不在少数,可背不起这‘叛国投敌’的罪名啊。”
“从前都只为着别人的悲惨而难过落泪,如今天降大祸到自己家门里,奈何泪已尽,又有谁肯为我们伤心呢,当真是世事难料。”
“穆家上百年的基业要毁在我们手里了!”
穆继英自幼就失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风风雨雨几十载相守到如今,从未见母亲如此凄怆绝望过。听了那些话,早已背过身哽咽不能言语。心里又为这不能让老人家安度晚年而深深自责。
穆老夫人这一病就再也没好起来,没过多久,就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撒手人寰了。
山河破碎,家道零落之际,又逢母亲新丧,穆继英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前,这位昔日的铁骨硬汉终于泣血倒下了。
而且他这一病十分的凶险,几乎丢掉了性命。偌大的穆府一时没了主心骨,乱成一团,一些不安分的侍从逃了,有的还顺手偷走几件值钱的物件,谁也顾不得去追究。
穆夫人早已心力交瘁,每日只守着卧病的丈夫和儿子流泪,什么主意也没有。
可日子要过下去,总得有个管事拿主意的,齐管家问询穆夫人时,她最常说的就是“去问问三公子吧”,仿佛之前一切的恩怨都不存在了,眼下只有这个“三公子”是可靠的。
元念被推到了当家人的位子,开始着手料理穆府的一切。他先是惩办了几个企图拿了东西逃走的下人,从此府里秩序如常,再无人敢轻举妄动。
又为穆继英四处请名医来问诊,使他的病渐渐有了好转。
然后劝着穆修远走出屋子,到处走走看看,心结散开,他的精神气色也好了许多。
穆继英见了,不胜欣慰。病就更快的好起来。
在元念的勉力维系下,风雨飘摇中的穆府总算没有彻底垮掉,待穆继英恢复一些后,元念便向穆继英提出他想去边关寻回穆战平的尸骨。
穆继英感念他如此有情有义,肯不顾自己的安危去苍茫遥远的边塞走一趟,一边忙不迭的点头称“好”,一边忍不住落下几滴老泪。
元念并不耽搁,回去打点了行装,第二天就上路了。为了行动方便,又不惹人注意,他执意孤身前往。
夏末秋初的清晨,已微微有了些凉意,时辰尚早,街上寥寥几个行人都自觉的添了衣服。
元念骑着马,转眼就来到城门口。待要出城时,正好遇上余立岑携风带露的策马进城来,身后跟着几个家奴。
余立岑也看到了他,脸上的神色有些复杂,有吃惊,有愧疚,还有些胆怯,只见他扬起鞭子猛抽几下坐下的吗,然后飞驰而去,倒像是逃了似的。
元念只当是他还在为当初在兰园和天香阁的事,对他怀恨在心,并不去在意,呼呼喝喝的驾马出城而去。
元念日夜兼程,一路风尘仆仆,总算在十数日后抵达了边塞。
这边塞确是苦寒荒凉之地,几乎寸草不生。元念一路走来,人烟越来越稀少,村落也是半天见不着一个。及至到了最后,几乎是一片茫茫大漠了。
元念在一块高过头顶的石碑前勒了马,石碑上书“边关要地”。元念由此知道自己已经到地方了。但是到底该去哪里接应穆战平呢?
正心下茫然时,突然从一旁的沙堆后面冒出个人来,剑指元念道:“兵家重地,不得擅闯,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元念想到,在没有弄清楚来人前,不能轻易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道:“我是凌烟,哥哥在军中,此番是过来找哥哥的。”
那人收了剑,狐疑的打量元念两眼,像是对元念的话将信将疑,他从怀里取出张画像,比量着元念看了看,道:“跟我走吧,有人想见你。”
元念被带到了一个山洞里,却看不到有什么人或东西,正要问究竟是谁想见自己时,转身却不见了之前带他过来的那个人。
山洞里有些黑,元念踉跄着向前走了几步,抬头一看,依稀像是有个人影蜷缩在角落里。他大着胆子走上前去,边走边问道:“是谁在那里?”
却没有人答应他,只有粗重的喘息声越来越清晰,为这幽暗的山洞平添了几分恐怖和危险的气息。
元念见岩壁上有个火把,就伸手取下来,放到那团人影前一照,禁不住惊呼道:“大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