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回长安(1 / 1)

加入书签

后宫内因为选秀闹得鸡飞狗跳,而云中里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抱歉,等我去了长安以后,会主动以死谢罪的,尽量让你少受点牵连。”

这几日的相处,吕书伦跟肖振的关系也热络起来。

虽然年纪相差很多,但肖振亦是把他当做忘年交。

今日吕书伦就要回长安了,肖振看他脸上的洒脱,一时无言,只好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日吕书伦带回的十万兵马,只有三万是云中军的人,其他四万皆是覆灭。

任斌也趁乱被匈奴人救走了。

肖暄这几日一直因为父亲这件事十分担心,心里害怕皇上接下来会如何惩罚肖振。

四万兵马不是小数目,那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要我说,那些大人物的事你就别去操心了。”柳春望翘着二郎腿坐在床边,有些无奈的看着肖暄。

他也搞不懂肖暄到底是怎么想的,自己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士兵罢了,却总想着那些大人物才想的事,她是吃饱了撑的吧?

柳春望脑子本来就聪明,他自然能想明白如今外面的状况对于肖振和吕书伦来说,是多么的严重。

但是他觉得各有各的命吧,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

“只是担心肖将军罢了。”

柳春望嗤笑一声,摇摇头:“放心吧,肖将军不会有事的,难不成皇上还能因为这件事,把他砍了不成?”

“那倒是不至于......”肖暄也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个什么,但是自从知道任斌是刘帝的人之后,对于刘帝,她就没放心过。

“再者说,那不是皇上说要咱们肖大将军配合他们的吗?肖大将军也不过是遵从圣旨罢了。”

道理他们都懂,肖暄微微苦笑,但是谁又能去指责皇上呢?

王大力掀开营帐,走了进来:“朝廷派来的那些人,还有那个吕将军都走了。”

如今也只能看吕书伦到长安之后,皇上如何做决定了。

雁门关。

沈斯年不像肖暄那般早早就考核进主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他还会在三号营里巩固经验。

云中战火连天,雁门关除了一些小打小闹也没什么大事。

明日就要考核了,索性沈斯年也不睡觉,反而训练了一晚上。

第二日一早,训练营里都沸腾起来,三号营考核是允许其他人旁观的,所以在考核的附近已经围了一大群人。

“沈斯年!你今日考核一定能过的!”

沈斯年转过头一看,原来是这个天天跟着他的小兵,叫做郑文武。

“谢谢。”

见他回了话,郑文武更加高兴了:“你上次教我的那个招式我已经学会了,要不是这一招,我这次考核也没把握呢!”

外界的人心里都断定沈斯年这次一定能够考核通过,觉得这是毫无悬念的。

“沈斯年!”

台上已经开始叫他的名字。

“学会了就好。”

沈斯年朝他笑了笑,走上台去。

因为知道沈斯年的实力所以叶松让他第一个上场热场。

雁门关向来以武力定胜负,不管你平时训练多辛苦,只要考核的时候你赢了,那你就能晋级。

这才刚上场,对面的一看是沈斯年,直接喊了弃权。

周围的人齐齐“嘁”了一声,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对面的人是沈斯年嘛。

只不过却少了一些看头,让人觉得有些乏味。

接下来的几场结束以后,晋级的人又要再一次比试,比完了之后才能进入主帐。

剩下的一共有100人,每个人心里都不停的祈祷不要和沈斯年对上,但是最后一轮的比试却是抽签决定的。

沈斯年注意了一下晋级的队伍里,正好有郑文武的身影,对方看起来十分高兴。

抽完签以后,沈斯年对上的是一个比较矮小的青年。

没有悬念,这一路沈斯年就像开了绿灯似的直接通过考核。

半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吕书伦到长安城以后,进宫和皇上通报了这件事。

刘帝沉默许久,才把手中的狼毫放下。

“你说三十万人马只剩七万,肖振借了七万兵给你只剩三万?”

“是臣一意孤行,不知天高地厚,望皇上让臣以死谢罪!”

刘帝看着跪在地上目露懊悔之色的吕书伦,低声呵斥道:“胡说什么!虎毒尚且不食子呢!你给我听好了!这次的事和你无关!是肖振自作主张!”

袁公公站立在不远处,闻言抬头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刘帝,又快速的低下头,仿佛入定老僧。

“什么?关肖将军何事?还请皇上不要冤枉好人,一人做事一人当,臣宁死都不可能让肖将军顶替我的罪名!”

吕书伦满眼倔强,在刘帝面前,他倒不像在外时的老成话少,而是更像一个孩子。

刘帝就这么看着他,两人僵持了许久,刘帝才叹息一声:“三十万人的性命,不是你一个人能到的起的。”

其实一开始刘帝也不想攻打匈奴,只不过那段时间凌文熙这段时间不知为何,天天上折子。

说如今情势稳定,应当拿下匈奴,便一统天下。

刘帝一拒再拒,紧接着就是凌文熙一派的人也倒了一片,几乎半个朝廷的官员每日上折子要他收复匈奴。

他无法,只是这个人选一开始大家都是定肖振领兵,只是到后面,刘帝自己却又私心,想让吕书伦去挣这份功劳。

一开始所有人听到这个名字都是一脸茫然的,直到后来刘帝一再保证,其他人才勉强松口。

毕竟一开始是他们在逼刘帝,现在定人选的时候若是不后退一步,把他惹急了就得不偿失了。

吕书伦回长安这件事如同长了翅膀似的所有人都知道了。

大部分的官员也都不知道为何凌文熙要主动请求刘帝攻打匈奴,只是到底是他的门生,所以才愿意听他的话。

吕书伦只带回七万兵马的事凌文熙是第一个知道的,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件事,所以吕书伦刚踏进长安的时候就马上有探子来告诉他。

怎么会只有七万?

难不成失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