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蜀郡太守(1 / 1)
武阳城外。
大军列阵,兵甲森严,刘范居中,身侧分别是法正与郑度,而后才是徐晃与李虎。
原本刘范是准备将徐晃留在临邛驻防越嶲兵的,但黄权主动请缨,刘范见他一直想领军作战,便准许了他。让徐晃调拨了两校兵卒与他,驻守在临邛县,顺道负责对接越嶲洽谈的事情。
默默盯着武阳的城门,一路上谈笑生风的刘范,此时竟也变得深沉起来。
或许不是他故作深沉,而是看到武阳城,他又重新想起了自己得知犍为俊贤后,心中陡然跳出的悸动。
是的,刘范不是因为真的求贤若渴才赶忙奔赴犍为的,而是源于内心初起的那种忐忑。
在他觉得胜券在握,益州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忽然从犍为冒出了几个人,大乱了他的节奏。虽然这人或许并没有恶意,但他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这也是刘范忐忑的原因,这种对未知的心悸是刘范不愿接受的。
所以,他为了隔绝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他迅速率兵抵达了武阳。
这几人必须要在他的掌控之下。
武阳县乃犍为郡治,犍为太守得知刘范率兵前来,也不敢有丝毫不敬,连忙大开方便之门,将他们迎进去。
而随着刘范被顺利迎入武阳,关于峡谷山道大捷的消息也同样被郡守得知。
张续等人从峡谷道口回来后,并没有将截杀黄元的事情禀告给郡守。初始听闻这个消息,郡守也是一愣,数息后才反应过来,应该是郡中的俊贤义士所为。
虽然他很想将这份功劳揽在自己头上,但眼下刘范都已经问起,显然也知晓了些眉目,索性郡守也知道,郡县中若有贤才被刘范看重,带在身边,以后州府里也算有同郡之人了。
郡守反应很快,迅速从刘范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信息,将这件事情与郡中的几位贤才纷纷对应上。
“世子说的此人,我知道,正是武阳县贼曹张续。其人善交友,家中亦豢养不少豪侠,平日里多行义事,想必此事便是他联合郡中其他几位俊杰一同做的!”
“世子说的此人我亦知晓,南安费公举,出身费氏家族,在南安也算中等豪强,少年时这费诗便与五梁齐名,后来五梁往绵竹拜在定祖公门下,费诗才声名独占。在下,听闻那五德山如今也在世子麾下效力,想来此二人今后也能成为世子的左膀右臂。”
“此人我最清楚不过,武阳杨氏杨季休!此子我看着长大,少年是便聪慧不凡,亦有奇志,我曾听数人言过,此子不醉心仕途,想来,必是有大抱负之人,否则也绝难有如此洒脱之举!”
默默看着郡守述说着与自己提到的每个人都关系匪浅,刘范终于选择了沉默。
而原本滔滔不绝的郡守,见刘范停下不再说话后,也有些讪讪的闭上了嘴。
见他终于闭上嘴,刘范才重新转移话题,了解了些犍为郡中政务。犍为属于益州内介于平原与山地的大郡。它既不像蜀郡多以平原为主,又不像牂牁、南中深陷山地丛林。
犍为既接壤平原的蜀郡,又连接南部的牂牁等郡,更向东连接江州,有通渠大江的便利,所以,犍为郡在益州也是极其重要的大郡。
按照现在整个益州的人口与农业的发展,广汉、巴、蜀、以及犍为,就是益州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不过好在刘范抵达益州与平定州郡叛乱的时间都太短暂,南中各郡都还没有感受到这位年轻益州牧的政治方略,并未觉得有压迫,所以并没有自己动乱。
而事实上,益州真正有动乱的其实就是与平原县邑有密切接触的两族山民。
一个是巴郡的賨民,一个是越嶲叟人。
至于南中深山的那些少数民族,其实常年在山中为生,只要他们不捣乱益州平地上的县邑,州府以往都不带搭理他们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那里都是不毛之地。
而后来蜀汉丞相之所以要南征,一是问了征募兵力,二是问了维持大后方的长治久安。
正如其出师表中所言,“天下三分,益州疲敝。”举一州之力,与天下相抗,若不能促进生产,就只能掳掠人口。如同孙权掳掠山越人作战,丞相也要掳掠这群悍勇的蛮族作战。
只可惜,那个时候的益州已经不仅疲敝,甚至有些积重难返了。
纵使孔明又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力回天。
然而,今时今日刘范的情况却与他大不相同,刘范正赶上了一个最佳的人口培育期和人才吸引期。如今中原三辅大乱,流民四起,只要他能迅速稳定益州,后面就不担心没有人迁徙过来。
按照历史发展,这段时期,益州是整个天下最安定,最宽和的地方。
在荆州刘表时不时还要与江东与荆南作战,但在益州,刘璋一家独大,治理有本土士族相助,用兵有东州兵作战。一手握书,一手持刀,益州安逸且稳定。
所以,益州今后也注定会成为天下最吸引贤才避难的地方。
了解完犍为具体情况后,刘范知道并没有什么大动乱,就开始将目光投向费诗等人。
郡守很爽快的就将杨洪的地址告诉了刘范,还自告奋勇的要替刘范带路,不过被刘范婉拒了。
刘范让徐晃率领军队直接先包围了武阳杨氏,自己再不紧不慢的向那里走。
突然被军卒包围,杨洪也是震惊,但早已与费诗、张续等人侯立在府门口的他,还是低头等待着刘范到来。
跨坐骏马上,刘范远远瞧见府门口站立的数名青年后,只是数息,便翻身下马,快步向他们迎去。
而一直关注大街动静的杨洪等人反应也很是迅速,连忙躬身拱手长揖,“恭迎世子!”
“免礼免礼!”连忙伸手虚托起众人,刘范展开双臂,扶住领先那一人,“久闻季休异于常人,今日一见着实不凡!”
突然被刘范热情的抓住手,杨洪也是面露讪讪,“世子谬赞,微末之能,愿效犬马!”
“好好好!”眸光锃亮,刘范眉眼含笑的看着杨洪,没想到这杨洪倒是个妙人,“听闻峡谷山道一役,季休出谋划策,居功至伟?”
“不敢谈论功勋,拙劣谋划,主要还赖将士用命!”
“不错!”欣慰点头,刘范同样感慨附和,“良谋配以精锐,作战必然可胜。”紧紧握着杨洪的手,刘范不由感慨,“我得季休,如高祖得子房矣!”
话落,空气陡然为之安静,刘范也察觉到异样,盯着杨洪,只见其微微侧目瞥向一侧的张续,当下,刘范也随口询问:“季休何不与我引荐诸位贤达?”
闻言,杨洪便开始介绍起来,“此乃费诗、费公举,与世子麾下五德山乃同县人,颇有才干,愚以为将来可为一方牧守。”
“好!公举风度翩翩,面容刚毅,当得干吏之名!”听着杨洪的介绍,刘范也同时点评着。
接着,杨洪又将刘范带到张续面前,轻咳一声,介绍道:“此乃张续、张子继,乃汉初留候之后!”
眸光一愣,刘范当下恍然大悟,难怪刚才自己称赞杨洪的时候,他表情有些怪异。一不小心,直接将杨洪比作别人祖宗了。
然而,刘范又是何许人也。当即,极其自然的把住张续的手臂,瞪大眼眸,惊异不已道:“阁下便是留候之后,范身平最敬仰之人便是留候,如今得遇其后人,范此生无憾矣!”
面对刘范突然将自己先祖抬的如此高,张续也丝毫发作不得,当下,只能推笑谦虚,“先祖荣光,不肖子孙,倒是失了先辈声名!”
“张君此言差矣,先辈之荣光,我等后辈可以敬仰,却也无需执念与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谁也不能确定,将来我等能走到何地步。”紧紧抓住张续的手臂,刘范表现的激动不已,“难怪我感觉与子继似曾相识,原来冥冥中,你我竟有这份渊源,当好生长谈一番!”
一席话,连捧带拉顺盖,倒是让气氛变得没有更尴尬,接着,刘范就拉起张续,主动朝杨家的府宅厅堂内走去。
作为如今益州最具权势的人,刘范当仁不让高居主位,下方一众人才分宾主落座。在刘范的授意下,张续倒是挨着刘范附近落了座。
随后,在刘范的引导下,众人倒是寒暄了好一会,最后刘范才开口询问起张续,峡谷山道截杀黄元的始末。
闻听刘范发问,张续自然不敢欺瞒,将整件事情的过程都与刘范说了一遍。其中包括费诗久仰刘范威名,杨洪出谋献策,他出人出兵,三人一拍即合,合力设伏峡谷山道,拦截了越嶲叛军。
“如此说来,此番你三人都是战胜不可或缺的关键!”微笑环视三人,刘范欣慰。
三人闻言倒是连忙声称不敢,其实实情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费诗执意要投效刘范,杨洪也不会献出计谋,而没有杨洪的计谋也就没有张续率众行动,没有这次行动,越嶲叛军也就不会被拦截在峡谷山道。
“既然此番三位都有功勋,不知诸君想要何封赏呢?”笑着从三人面上扫过,刘范目光却是先落在费诗身上,“此番我既然知晓公举心意,本当重用,但目下军中缺少一主簿,不知公举可愿屈就?”
眸光一亮,费诗瞬间振奋起来,其实行军主簿的官职不大,但其却能与主将密切相处,更能参与到行军作战中。换句话说,刘范作为主将,让他做主簿,就是想招拢他费诗做心腹了!
“粗浅之人,承蒙世子看重,在下愿为世子军中主簿!”
“好!”笑呵呵点头,刘范没有意外,接着目光看向张续,“听子继方才所言,似是颇擅兵事,不若你再招拢些游侠勇士,组建一别部,领别部司马如何?”
眉梢一挑,张续也是兴奋,别部司马不仅是正式军职,还有自主权力,可临机作战,有很多机会获得升迁,刘范这着实是在照顾他。
“蒙世子不弃,续愿领此职!”
瞥了眼激动的张续,刘范不以为意,似乎觉得招揽张续,只是为了拉拢费诗、杨洪而顺势为之。可他若是知道,张家将来会有一名叫张翼的,就不会这么想了。
此时刘范的目光已经落在了杨洪身上,面带微笑,刘范盯着杨洪,这次他倒是没有直接报出官职,“季休谋划无双,不知可愿入我帐下为官?”
看着刘范的笑容,只是数息,杨洪便干脆回应道:“洪愿为世子效劳!”
没有丝毫的拖迭与犹豫,杨洪仿佛早就想投效刘范一般。
“好!”朗然开怀,杨洪的应承,并没有让刘范意外,“如此季休便为我随行参军!”
随着刘范一锤定音,杨洪也没有反驳的余地。对于杨洪,刘范是多了些心眼的,杨洪既没有表现出如费诗那般的热忱,又没有像张续似的耿直,刘范有理由怀疑他是为了家族才被迫追从的。
就好像当初的黄权、谯岍等人,当他们正式进入牧府,发现刘范麾下人才济济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受到紧张,才会努力表现自己。而刘范就是要让他们先进入自己麾下,再说其他。
随着三人陆续归顺到刘范帐下,厅堂内的气氛也变的热烈起来,互相聊着近来的趣事。越嶲那边已经交给黄权去对接,刘范只要等消息就好了。
不过既然闲谈,刘范就免得想起那个犍为的郡守。
向杨洪了解了些关于他的事迹后,刘范也唏嘘不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惊艳才学的,郡守出身中等豪强,凭借自身努力能走到今日位置,也算是一方翘楚。
不过既然聊起犍为郡守,众人就不得不提起那位远在荆州的蜀郡太守!
-----------------------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