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追查毒源(1 / 1)
果真,在重案队员们冲进屋内,将劫持者段波海控制住以后,被救下的一老一小却反过来央求警方,不要带走段波海。
但法网无情,不是儿戏,虽然段波海绑架的都是自己的亲人,也没有勒索财物的目的,只是吸毒后的反应,但其行为已经涉嫌构成了绑架罪,被重案队员们迅速带离现场,带往办案机关扣压。
段波海的父亲和儿子,则也被带往公安机关,接受询问。现场的勘查由技术人员进入继续查实每一个细节。
经过询问这一老一小,警方算是知晓了一些细节。
段波海前几年与前妻离婚,一直没有再娶。不是不愿意再娶,而是娶不到。段波海平时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都是打个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又要照顾儿子和年迈的父亲,生活压力很大,心情自然比较烦闷。
有一天,段波海从外面拿回来一个瓶子,瓶盖上还插着两个吸管。只见段波海拿出一张锡纸,放了点味精一样的东西,用打火机在底下烤。烟气顺着吸管进了瓶子,段波海用另一根吸管从瓶子里往外吸。
段波海的父亲看着很奇怪,因为没见过这些东西,就问段波海是什么东西,段波海称是自制的水烟袋,让他不要管。老人也不大敢管,就这样过去了。从那以后,段波海经常这样干,有时候吸了这个“水烟”情绪好点,有时候就会很暴躁。
对现场进行善后处理后,萧云天先带队离开了现场,准备等段波海稍微清醒的时候再进行讯问。其它的队员对段波海进行尿检
。
此时距离案件发生,到进行尿检,已经过去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进行检验。
目前,国内检测冰毒方面较常用的是尿检(met试纸),其它的专业方法还有毛发检验、血液检验、唾液检验来进行。
为什么尿检能够检出人是否吸食过毒品呢?在这里需要科普一下。比如冰毒吸食掉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它肯定是转化为了某种东西,新陈代谢后的转化物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使用专门的吸毒测试试纸可以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方便、便于携带、准确率高等特点。
但刚才说了,毒品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这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没开始以前,或者结束后一段时间了,都是不会查出来吸毒的。
比如,刚刚吸食了冰毒,立刻拿尿液检测试纸来测,是测不出来的。因为这个时候,毒素还没有完全挥发啊,还没有进入血液尿液啊。
再比如,吸食完冰毒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新陈代谢,毒素排除出了体外,如果从此再不吸毒品,再过多长时间就查不出曾经吸过毒品了呢?这个问题因人的体质、因毒品的各类而各异。
对于常见的冰毒,快的两小时后就检不出来了,慢的要三天以后才能检测不出来。摇头丸是一小时到五小时后检测不出来,k粉两小时到两天后检测不出来,大麻和冰毒一样。至于咖啡,也就是海洛因和大烟,最长的可以持续六天。
以上的这些时间表,都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对于那些吸毒量很大、吸毒频率很高、吸毒很久的人,这个时间段会更久些。或许十天八天以后,还可以检出毒素。
经过对嫌犯段波海的尿检,显示出呈阳性,也就是说在作案前果真吸食过冰毒。应该是在冰毒的刺激下,产生了被害妄想,错把父亲和儿子当成了要害他的人,所以才不顾亲情,拿刀胁持亲人。所幸尚未酿成严重后果的时候,被重案队林玄鹤等人拿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吸毒,实际上危害最大的还是身边的人。海洛因这样的毒品没有身体依赖,只是心理依赖大,而冰毒这样的毒品,不仅有心理依赖,而且人生理依赖也很大。尤其是吸食完之后,由于对神经的刺激,容易产生被害妄想,这是种类似精神病似的症状,而妄想的对象,则大多是身边的人
。
国内的其它地方,也发生过因为吸毒失去理智,持刀胁持身边的亲人,最终在劝解无效、人质受到伤害的情况下,由狙击手一枪毙敌。胁持的不管是谁,是自己的亲人也一样构成犯罪。
今天的这种情况下,要不是考虑到段波海已经把煤气罐打开了,屋内煤气浓度有没有达到爆点不太确实,所以就没有贸然采取狙击或强攻的方法。所幸林玄鹤能够作到随机应变,最终化验为夷,不仅拯救了一老一小的性命,实际上还相当于拯救了段波海本人的性命。
如果没有及时制服段波海,对峙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段波海被一枪爆头。因为随时时间的流逝,天色会越来越暗,对狙击手视线的干扰就会越来越强,狙击的最佳时机就会一分一秒地逝去,必须要在白天结束战斗。
等到段波海的毒性下去后,萧云天吩咐手下去去审讯,最后给他一份报告。对于审讯这样的小喽罗,是无需队长亲自出马的。
楚剑雄和柳如雪去审讯的段波海,林玄鹤在与嫌犯谈判过程中立了一功,其实他的精神也是高度紧张的,于是已经先让他回去休息了,案子毕竟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后果,不需要上这么多的警力。
待段波海清醒之后,刑警们给他讲述了之前惊险的一幕,他竟然目瞪口呆,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几乎是一无所知。对于吸食了冰毒之后的事情,基本上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吸完之后刚开始是飘飘欲仙,但接着就是烦闷无比,老觉得有人要害自己,刚抓住要害自己的人,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警察抓回来了。
吸毒劫持人质的事情查清楚了,但段波海的毒品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才是问题的重点。段波海肯定没有自己制造冰毒的能力,从他家里还搜出了两三克尚未吸食的冰毒。这么少的数量,应该是从别人那里购买过来的。
上家到底是谁?抓住了上家,层层摸瓜,看看有没有收获?只要有冰毒出卖,必有制毒的源头,那才是真正的大毒枭。因为制毒的很少会自己去零售,总是会象一般商品一样,有生产商、总经销商、分销商等。到了买家手里的时候,通常已经化整为零好几层了。
“说,冰毒是从谁那里买的?”楚剑雄问道。
“这个,这个,真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段波海倒不是在说假话,而真实情况就是这样
。
段波海走上吸毒之路,都是源于交友不慎,在一个毒友的窜掇下,尝试着吸了几口,结果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上瘾了,期间想戒却是再也戒不掉的了。有时候停吸了几天,一想到生活中的苦闷事,又忍不住的又复吸了。
所以,戒毒和戒烟一样,戒掉一天两天,甚至几个月、几年,那都不算彻底戒掉,只有等十年左右的时候,再没有复吸过一回,那才算真正地戒掉。
至于毒品的来源,由于毒友之间都互相介绍,有时候也从怪好的哥们那里蹭一些,有财大气粗的哥们不在乎一点半星的。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自己去买。
对于吸毒的人来说,吸毒并不构成犯罪,而只是一种违法行为,最多就是行政拘留或者是强制戒毒。而卖毒品的人就不行了,只要是贩卖毒品,无论是贩卖了多少,哪怕是零点几克,都要构成贩卖毒品罪。而且这种犯罪是国际社会重点打击的对象,国内自然也不例外。
在这样的严刑峻法之下,贩毒的肯定知道被抓到了就得重判,一般在贩卖的过程中都会小心翼翼地。通常不会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化名,即使被别人供出来了,一时间也查不到本人。
而且,有的时候,毒贩为了安全起见,不会把毒品卖给陌生人,而是通过吸毒人的口碑相传,互相介绍再来买卖毒品。
因此,段波海的毒品,大多是来自一个叫“三”的人,他在海东市涉毒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三”提供的冰毒,份量足、质量好、口感佳,比较有信誉,很多人都喜欢买他的。“三”有很多电话,有需要的都打电话给他,报上名号谁谁谁介绍的,说清需要的份量和价格、交货地点,每次都有人来送。
段波海买的这么多次中,经常换人来送冰毒,有时是这个人,有时是那个人,有时是男的,有时是女的,来的人也都是来去匆匆,戴着口罩、墨镜,一手交给他东西,一手接过钱就走了。
这种买卖毒品的事情,互相对对方知道的情况越少越好,知道的多了反而没有什么好处,反正“三”是比较有信誉的,也不怕他给假货。他的势力那么大,自然也不敢欠了他的毒资。
根据段波海提供的这几个电话号码,警方一一拨打,结果都停机了,“三”,到底去了哪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