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免死金牌(1 / 1)

加入书签

一回到沈府,管家便来通报琉昭,沈夫人连夜敢来,已在西厢书房等候多时。琉昭一听母亲亲自前来,知道大事不妙,健步来到书房,刚一推开门,便迎上母亲焦急的眼神。

“娘,莫不是梦儿出了什么事罢?”已经几日没有妹妹的消息了,琉昭心中忐忑。

沈夫人见儿子一猜即中,泪水瞬间涌入眼眶:“前日船行终于有了消息,梦儿她们的船在经过叶城一带时遇上了洪水,叶城的分行已派人出城搜寻,但至今仍是下落不明。”

琉昭听后,心中一紧,怎么偏偏是叶城,水患最严重的地方。不过好在出宫前已得到陛下旨意,奉命前去叶城赈灾,也就可以趁机寻找妹妹。

“娘,今日早朝,陛下特命我前去叶城一带抗洪,妹妹的事你就放心交给我,我一定带着她安全的回来见您。”琉昭开口保证。

可一听连儿子都要去虎口冒险,沈夫人眼前一阵晕眩,胸口瞬间喘不过气来。

琉昭见状,急忙扶着母亲坐到筵席上,开口安慰道:“娘,您是担心我的安危罢,您放心,我从不做没把握之事。您想想,我从小在船行长大,又在水部当值三年,对水性已颇有一番了解。

再加上这次梦儿也身处其中下落不明,无论是作为水部郎中还是为人兄长,我理应首当其冲。我向您保证,我们两兄妹定会安然无恙的回到您的面前。”

看着儿子眼中那坚定的目光,沈夫人知道,此事无论在工在私,儿子都是去定了,这也是自己嫁进沈家大门的那天,沈夫人便知晓的道理,作为沈家人,就注定要为国献身。

转头将眼角的泪水擦净后,沈夫人也恢复了平静,继续说道:“既然你要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前去,那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告诉你。

听叶城分行的人说,此次赈灾期间,叶城整日紧闭城门禁止出入,根本不管附近乡镇老百姓的死活,就算有逃出来的村民想进城,也因害怕带有疫病不许开门,活活饿死在了城外。就连分行的人去寻找梦儿,也是给了太守好处才能出城,但也不能再进城。”

说到这里,沈夫人看了看紧闭的房门,示意儿子上前,继续低声叮嘱:“不仅如此,朝廷播下去赈灾的银两全被太守扣了下来,还联合当地的富家老爷找来巫婆,说要为河神献女才能止住洪水,弄得城内百姓人心惶惶。

你此次前去,定会与那叶城太守有一番较量,切记不可义气用事,否则吃亏的只会是自己。”说罢,沈夫人含泪握住儿子的手,并从腰间取出一个玉牌,放在儿子手中。

琉昭低头看了看那玉牌,惊讶地望向母亲:“这是当年弘帝赐给爷爷的免死牌,后来爷爷赠予梦儿一直带在身边,此刻怎会在您这里?莫非梦儿她——”

见儿子有所误解,沈夫人急忙出声打断他:“梦儿吉人自有天相,定不会有事。这玉牌是我临下船时她留下的,说是以备不时之需。听闻近日来皇帝性情大变,朝中不少官员吃了闷亏。这次我上京也是专程为了把玉牌带给你,你在朝为官伴君如伴虎,比我们两个半百的老人更需要它。”

听完母亲的话,琉昭将玉牌举到眼前,只见那玉牌一面雕有腾龙,中心一个弘字,另一面刻着免死二字,玉质细腻油润,是一块难得一见的上等白玉。

当年弘帝将这块玉牌赐给爷爷后,爷爷一直悉心保存着。后来梦儿渐渐长大,爷爷也在梦儿五岁那天,送给了梦儿。这是爷爷的一片心意,更是梦儿的救命之符,就算妹妹一辈子也用不上它,自己也不会浪费这唯一一次保命的机会。

想到这里,琉昭坚定了心意,微笑着对母亲说道:“娘,儿子此次前去叶城不知凶吉,你且把玉牌留在身边,待我将梦儿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后,再定夺这玉牌之事。”说罢,琉昭将玉牌还于母亲手中,默默地点头示意母亲收下。

沈夫人看儿子主意已定,迟疑片刻后便重新将玉牌藏于腰间。两母子闲话了一会儿家常,就到厅堂用晚膳去了。

傍晚时分,琉昭靠于书房的凭几之上,计划着对抗洪水的策略。

方才听母亲说起叶城一事,琉昭万万没想到结果竟会是这样,难怪都半月过去了,灾情没有一点减轻。要是这件事让陛下知道了,恐怕那叶城太守的项上人头就保不住了。

可与此事相比,眼下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梦儿失踪一事。当初为了保她安全,才决定将她送到西边投靠卓凡,可没想到却在半路遇上了水患,莫非真是难逃一劫么?

琉昭蹙眉看向窗外的细雨,想起半月前收到的,卓凡的警告。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