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袋鼠外卖(1 / 1)

加入书签

李初伯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打开千度搜索,搜寻外卖相关信息。

网页上许多垃圾广告,真正有关于外卖平台的,寥寥无几。

大多都是处于在校园摸索阶段的小团队的信息。

就像一个叫o点校园的网页,里面倒像一个校园内容大杂烩:信息发布,快递代取,校园外卖...

好像网页注册时间还在几年前,发展还停留在几个校园内?!

样样都想做,样样都干不好。

这个不足为虑。

李初伯再往下看,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目光。

《魔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一名‘饿了吧’,荣获10万元创业奖金》

来了,就是他们!

地球上名义上国内第一个做好外卖平台的公司,曾经外卖行业的老大哥,不过后面才被袋鼠王反超而已。

张旭浩团队,一个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

李初伯点进去文章看了看,在里面获取了‘饿了吧’的网址,搜索。

网页跳转到一个点餐系统,主页面很简单,连搜索框都没有,只有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李初伯把商家列表拉到底,算了算,已经有53家商家进驻。

创业这个过程,最难的是从零到一。

新的行业诞生,意味着没有先行者的经验,全部流程只能靠自己和团队去摸黑探索。

对比与0点校园,看来‘饿了吧’团队已经在慢慢找对方向了。

五十多家,看上去确实没有多少,但想想,‘饿了吧’诞生的位置处于大学里。

外卖这一行兴起时,群居的大学生和都市白领,本就是主要消费群体。

李初伯预计,现在的‘饿了吧’日订单,绝对能达500—1000单!

看起来也不多?不是的。

互联网公司的优点在于,大规模复制。

路子走对了,把模式往其它区域一放,规模到一定程度,单量人流量立即呈指数增长!

“那‘饿了吧’,下一步就要从校园往外扩张了吧。”

李初伯自言自语着:“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资本盯上这一块...”

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模式大致不过就是:

找到痛点—提出解决概念—研发产品—初步推广—吸引资本进来—烧钱占领市场—融资Abc...—继续烧钱扩张,烧—无尽地烧...

当行业稳定下来,之后就是前两三名的竞争。

其余那些跟风者,要不就是被兼并,要不就是卷席倒闭。

99%以上属于后者,大多死于烧尽干粮那一步...

说起外卖这一行,永远离不开一个人,就是‘不创业就要回家继承庞大家业’的袋鼠王!

李初伯在搜索框打上‘王星’的名字时,神色都认真了许多。

在他穿越前,美团这家公司还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市值第三的万亿巨轮。

那它的缔造者,谁敢小觑...

历史是相似的,受国外团购巨头Groupon快速崛起的影响,国内团购的模仿秀正式开启。

王星结束了上一次‘饭否网’的创业,今年也带领着老团队,开始在团购领域深耕。

美団网并于年初获得种子轮投资,投资金额未披露。

今年团购是资本青睐的一年,纷纷下场的同时,也预示着千团大战的火点燃。

只是暂时还烧不到同属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外卖这一行。

等千团大战落幕,作为胜利者的王星,会依靠团购业务,已经覆盖全国几百个城市,再切入外卖行业。

简直是游鱼得水,无人可挡啊!

那时,外卖行业也即将迎来群魔乱舞,波澜又起。

“还可以风平浪静个一年半载啊...”李初伯摸着下巴,细细思索:“‘饿了吧’现在处于初步推广阶段,那我也要尽快起步了!”

想着,李初伯拿起一本笔记本,在空的一页写上:袋鼠外卖。

是的,这个袋鼠王的位置,他想坐坐...

之后就是一份简易的策划书,与实施方案。

....

“初伯,你想做这个...外卖?!”

温子舒与凑着头过来看策划书的张帆陈旭明对视了一眼,转头望着李初伯。

李初伯翘着二郎腿,叼着一根烟:“不,是我们。或者说你们没有兴趣?”

起步阶段,他很缺人,事事俱到不可能。

调研市场,之后的推广,商家的维护,配送环节...

又同是舍友,当时李初伯的父亲那边急需要钱,他们几个能借钱给他,这是一份情义在。

如果他们想一起做,不妨可以带带。

“你这里写的意思是,开发一个点餐平台,叫饭店入驻里面,学生就可以在上面点餐?”

“对的。这个平台就是整合线下的店家资源,更直观全面地搬到线上,实现线上线下的信息互通,解除了地域限制....”

李初伯打开‘饿了吧’的网页,把电脑递过去给温子舒他们:

“刚开始平台的大致就是这个模样。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订餐,配送完成,线下交易....”

说再多都没有直观看到来的直接,温子舒滑动着手提鼠标,在‘饿了吧’平台上滑动着,又点进去。

他的目光也越来越亮,这么好的点子,之前他怎么没有想到?!

最后温子舒抬起头,看着李初伯,语气里有些兴奋:“初伯,这个有搞头喔!”

温子舒生活在校园里,感悟很深。

作为大学生,除了每天上课的几节课外,时间上特别充沛。

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宿舍里,到饭点了,连食堂都懒得过去。

所以,平时温子舒经常性的会打电话叫外卖。

只是很多时候,简单的比喻他想吃汉堡,手里却只有猪脚饭的商家电话...

温子舒不想出去的话,只能打电话叫份猪脚饭算了。

如果有李初伯所说的,这样的外卖平台出现,他可以直接打开平台下单,方便快捷,餐品选择性还更多了!

一旁的张帆和陈旭明两人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这样的平台,怎么盈利?”

“可以收租金吧。”温子舒一下子就想到了。

见李初伯点头,他好像受了鼓励般,扶了扶眼镜,“还可以收取店家平台的服务费,或者帮人打广告!”

李初伯微微一笑,互联网型平台初期的盈利手段,大概就是这样。

只要以后平台有流量了,变现的手段会更多。

“确实像子舒说的。”李初在他们脸上看了一圈:“那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

温子舒想都没想,“我加入!”

“算我一个。”

陈旭明明显犹豫了一下。

创业这词,对他来说,有点遥远了。

第一是不懂,第二是不知道会投入多少钱,现在他们的谈话,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拿钱进去,怕会打水漂。

陈旭明小心翼翼问:“初伯,这个要投入多少钱啊?”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温子舒和张帆想问的,个个眼神望着李初伯。

李初伯却无所谓摆手,“其实,旭明你加不加入都没什么事。”

“如果加入,到时都是合作伙伴了。那我就先兜个底吧,前期开发平台的钱等一些钱,我这边先出。”

“到时公司成立了,按股分配,你们投入多少拿多少股权。”

李初伯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前期阶段,不会分散太多股份出去。

更重要一点,就是眼前三人对未来公司的发展,或者能力什么,他暂时还看不到。

但就是李初伯这样的保证。

不止让陈旭明松了口气,连温子舒和张帆两人都喜上眉笑。

陈旭明开口:“我要加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