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赛(1 / 1)

加入书签

报名以后的准备时间是三个月,叶先生知道陆羽嵩总算是报上了名,很是高兴。

“有空多练练,你要是能拿个大奖,我也能跟别人说这是我叶静千的人。”

叶先生半开玩笑地说。

陆羽嵩到这个时候真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压力。

其实压力和动力真的就是密不可分的。假设你没有目标,没有别人给你的期许,那么人的惰性一上来,可能就成了一个无限期拖延症的患者。

陆羽嵩虽然一直对于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但也没有想太多什么初试复试如果没成功怎么样,不过看叶先生这句玩笑话,说自己是他的人,那么这样给的压力就大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摸清楚人家比赛的要求,并且加以复习巩固。

其实在陆羽嵩专职做甜点以前,也算是个全能选手。好比是医学院的学生,一开始也是全面学习的,只是到了后来才分了具体的东西。

像陆羽嵩的家庭状况,让他很早就决定不上大学,而是早早到社会上学一门手艺找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了

当年他也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电视上有很多厨师学校广告,说是就业前景很好,学费可以在里面勤工俭学抵掉一部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的确,社会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饮食男女都是一样的,吃,总是少不了的,何况越往后发展,人对于食物的要求越高,吃饱吃好就是说的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记得童年的时候看过一部港片,几个演员都是香港的明星,有他最喜欢的张国荣,演个小混混,阴差阳错做了厨师,最后还一步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大师傅,对,电影的名字就叫《满汉全席》。

他也很想像那个主人公一样,有朝一日脱胎换骨当大厨,所以他在学校是最用功的一个。()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勤奋,勤奋的人不够聪明。但是陆羽嵩属于那种又有点天赋又肯花功夫的,基本上不管中餐西餐都学的不错。

不过后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人家大酒店的西餐部开的工资高一些,就专做甜点了。

他看了看比赛的规则,主要还是中餐,他有点小心虚,毕竟这段时间以来都是做甜点多,不好好练练刀工火候,一个不注意,前几轮就被刷下了。

空闲的时候,他开始想着初赛复赛的菜品,想好以后就开始专门练习。好在叶静千非常支持他,让他尽管用厨房好了,一定不要辜负自己的厨艺。

时间总是这样匆匆而去,转眼就是初赛的日子了,对于初赛,他到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初赛的规则跟选秀海选一样,淘汰一些基本功特别差的人,他还是挺自信的。

那天是个周六的上午,他们这些选手到了比赛地点——还是水色嘉木,不过是在十二楼的一个超级大的大厅里面,每个人的面前有材料和电磁炉——初赛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灶头。

题目布置得也很简单,就是蒸排骨饭。

排骨饭是当地的快餐店里很常见的一种饭,吃起来方便快捷味道好,很大众的选择

因为是初试,评委们并没有弄出太高端的题目来,陆羽嵩听完了题目,呼出一口气来。

对他来说,确实很简单,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看评委席上,一共有三个人,比他想的规模还要小。

其实再大再厉害的比赛,只要有了众多人员参加海选,一开始都不会搞得多么隆重的,因为资源总是要放在最关键的时刻。

因为这是个比较知名的厨艺大赛,报名的人很多,现在这三个评委的目标就是先刷掉一大半基本功不过关的。

陆羽嵩看看那三个评委,清一色的男性,看年纪都过了五十的样子,面目也没细看,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个男性主持人简短地说了些开场白,最关键的就是宣布的比赛的时间,两个小时,绰绰有余了。

其实排骨饭真的很常见,在这个城市的很多快餐店里,排骨饭,鸡腿饭,肉丸饭,就是三大支柱种类了,便宜好吃量大。

陆羽嵩等着评委宣布开始,心里一直在想着怎么做到稳中求精。

倒计时开始了,整个流程在他心目中简直就是清晰无比,他没有心思去透透扫描别人都在做到哪一步了,只是想着自己怎么才能做到最好。

蒸饭,蒸排骨,最重要的就是把米饭和排骨那种口感都做到鲜美的软糯。

排骨被他稍微拍了拍,以便让肌理松散开来,陆羽嵩知道本地人都喜欢酸甜一点的口味,特意在原来的调料中加入了果汁调和了一下,等一切的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就要蒸了。

蒸饭的工具是一个很大的竹筒,仔细闻闻还是比较清香的——这也是这边的特色,非常喜欢用竹筒做饭,因为竹黄也是可以入药滋补的。

大米洗淘干净以后,陆羽嵩仔细地把它们都倒进竹筒里,放水的时候,他想了想,多加了一小勺。

再看看周围的选手,不管是神定气闲的,还是手忙脚乱的,这个时候也都差不多在等饭熟了

规定的时间终于到了,三个男性评委刚才到后台休息了一下,现在又重新坐上了评委席。

主持人宣布现在就是开始评判的时候了,每个人将自己的饭取出来放在料理台上,由评委一个个先看外形再品尝。

光是看外形这一关,三个评委就已经暗自刷了不少人——排骨饭最上面的排骨也是考验刀工的,有些参赛选手实在是切得不怎么样,也没有配上花型颜色都漂亮的配菜。

到了陆羽嵩这里的时候,三个评委都不由自主多看了一眼,因为颜色好像更好看一些。

其中一个评委喝了一口白开水,尝了一口,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另外两个拨开排骨,把竹筒里的饭也尝了一口,随即三个人都点点头。

陆羽嵩知道这是评委的认可了,其实他一进来就观察了三个评委,觉得年纪也都不小了,蒸饭的时候才多放了一点水,让饭的口感更加软糯入味。

很快主持人就宣布了进入复赛的名单,陆羽嵩很轻松地就进入了下一轮的名单。

通知了复赛的时间地点后,评委们一再说明,大家一定要利用剩下来的时间好好加油。

陆羽嵩的心里,没有觉得结束,倒是觉得压力更大了些。

第一轮的顺利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做纯中餐了,但是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温习,找回手感是没有问题的,凭着底子,拿下初赛自然不在话下。

组委会给每个参加复赛的选手分发了下一轮的题目,请选手们按照要求好好准备。

按照比赛的规定,即使到了复赛的时候,还是由比赛放提供材料,除非能进入最后的决赛,才能自己预备材料。

组委会就是准备到了决赛的时候,再请电视台进行直播,到那个时候能闯下来的,才值得大作宣传。

复赛的要求比初赛难多了,首先是数量上的变化,比起初赛简简单单的一个排骨饭来,复赛的要求就是包括冷盘,热炒,甜点,主食,汤品,水果在内的五样菜品,食材当天才能公布,到时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回到叶家,叶先生正好在家,看见陆羽嵩的脸上很平静,心里倒是有点诧异,但随即一喜,这个年轻人倒是沉得住气。

叶先生当然没有告诉他,其实这个厨艺比赛中的最大的出资方就是他自己。

叶静千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能有今天,全都是因为当年参加了厨艺大赛,那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很多怀才不遇的人其实缺的就是能有一个机会去展示给观众,只要在恰当的时候有个平台让他展示一番,其实就很有机会被人认可,从而有个高起点。

叶静千后来成为了厨艺比赛最大的出资方,一方面也是跟当年的境遇有关,另一方面更是想培养这个行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他透露信息让陆羽嵩去参赛也是故意的。

而今天的初赛结果,其实当时他就知道了,而且还知道陆羽嵩的排名是最高的——不过这就是内部人员才知道的了。

他以为这个年轻人应该是开心地回来的,起码也应该面露喜色吧!但是陆羽嵩的神色不但很平静,好像还在思考什么似的,总之一副什么都淡淡的样子。

叶静千不由得更加相信自己的眼光。、

“叶先生!”陆羽嵩一如往常地跟叶先生问好。

叶先生手里拿着报纸,前面的茶几上还放着一摞子报纸——这是叶静千的老习惯了,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叶静千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看报纸,以求获得最新的信息,他是一个习惯于看到任何文字信息就要进行思考并且觉得是一件乐事的人。

社会发展了,网络的影响无处不在,叶先生也习惯于每天抽时间去各大门户网站上看新闻,可是因为曾经常年习惯了纸质媒体,结果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一边是报纸,一边是电脑。

“小陆,今天的情况怎么样?”他明知故问。

“恩,挺好的,我进复赛了。”

陆羽嵩平静地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