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进退两难(1 / 1)
老百姓有冤不来找他这个公安局长,而是去政府求跪,不知是人民警察的耻辱,还是老百姓对法制的一种失望。无论怎样,那一刻都令他感到脸红,真切地感到手中权力的有限和无奈,他没有勇气让那么多老百姓认出自己的身份。纵然问明了情况,又能如何?
他虽然是公安局长,可这些年来尤其是乔银忠当了刑警大队长这一年多,许多事情已经说不清了,许多事也不敢再认真去管。在大鼎县只要他不敢深入权力保护之内的另一处禁地,或不想让自己有一天失势沦为囚犯,就只能掉头默默无语地上车离开,忍受着意欲猎取而无计可施所带来的尴尬和心痛。
因为种种原因,他心里明白,那些人无非也是为黄老八、黄老六哥俩所累,也是告他们的啊!
这怎么管?都是乔银忠的社会兄弟,那一幕所带来的后果,便是他虽身在办公室却无法进入正常工作。
他无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楼下,围观者甚众。
此时此刻,乔银忠也在关注着楼下的那些人,远远望去,有一些围观的人甚至开始愤怒地大骂。有人给老人一家出主意,看样子是告诉他们这样是没用的,有人偶尔还指指近在咫尺的公安局大楼,每到这时,站在窗前的局长丁黎明和乔银忠都下意识地往窗帘后面挪动一下,他们或许不想让人们看到公安局长和副局长在注视着他们……
不知老人悲愤过度还是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指点,对公安局大楼瞅也不瞅一眼,除掉哭诉,老太太仍然倔强地冲着面前威严的政府大楼一句句地喑哑喊着,似乎仍在喊叫着那句“老百姓啊!老百姓……”
办公室门开了,乔银忠走了进来。
局长丁黎明回头看看,乔银忠苦笑,两人都没有说话……
“有事啊,银忠?”丁黎明看见乔银忠手里拿着一张纸片,知道找他有事商量
。
“恩,于晓中工作上的事。”
“你打算怎么安排?”
“这个小子,昨天当面敢跟我叫板,”乔银忠一屁股坐下,顿时陷入软软如包子一样的大真皮沙发里,道:“根本没把我这个副局长放在眼里,不能惯他这个臭毛病,要不以后局里有样学样,都这样,不乱套了吗?”
一听他这话,丁黎明就明白了:“那就让他上看守所去吧?”
“对,我就这个意思,虽然看守所有一些事跟跑了的那个老孙有关,有点儿**,不过,我让所长看紧他点,估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次,就让他在看守所干一辈子吧!”
谁都知道,不管什么地方的公安局,县里也好,市里也罢,只要是公安局,几乎是内部所有科室中,看守所是最让人头疼和瞧不起的地方,大凡让人羡慕的好单位都是内部人人争抢的地方,比如刑警大队、治安大队、派出所,最不济也得交警大队,而看守所,尽管很重要,不可或缺,然而除了老弱病残,打发去那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局里不待见、犯错误或让人给穿小鞋的人……
乔银忠其实早就有把于晓中发配到看守所去让他在那里终老一生的想法,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没有那样做。
于晓中是个精明强干之人,乔银忠因此必须防范他,比如说他担心至今仍然无法结案——又意外脱逃的有关老孙他们走私汽车、枪支、贩毒那个大案要案,其中又涉及到早已被他放了的亲小姨子胡秀华等等……而一旦要把此人放到了看守所,如果说不小心翼翼防备,看紧他,迟早会让这个**的家伙嗅出一点什么东西来。()
所以他一直没下决心,而是上次在于晓中顽固释放之后,把他又弄回了刑警大队,其实也是让他什么也干不成,却在自己眼皮底下,可以每天掌握他的动静,便于控制。
然而,这次不同了,乔银忠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他当面顶撞自己!
立马把此人打到看守所去,也是杀鸡给猴看,让全局的同事和下属们看看,今后工作要抓紧抓好,对抗领导,就这个下场……
“那行,就那么办吧,一会儿你让下面把手续办了,让人过去就行了
。”
丁黎明说。
这时候,他和局长丁黎明看到,县委县政府大楼里面终于出来人了,动用了保安,几个穿制服的人当着众人没有打骂,强行把这些人弄了进去。人们议论纷纷,渐渐散了。
乔银忠扔给局长丁黎明一支烟,两个人坐回到沙发上,点燃,抽了不到几分钟,乔银忠起身看到那一家老少又出来了,还是长跪呼叫,凄惨异常。很快又哭叫来围观的群众。
“怎么回事啊?”乔银忠询问。
“不知道……”局长丁黎明闷闷地应了一声,继续狠狠抽烟,“大概又是黄老八、黄老六哥俩社会那边的破事……”
墙边那座精美的省公安厅“打击刑事犯罪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奖给大鼎县公安局的落地大钟,时针已经指向10点47分。清脆的钟声不断敲击着局长丁黎明的神经。领奖时,他心情舒畅而激动,现在冷丁看到它,却不知这个奖品是对自己的激励还是映照出自己的虚伪。他从窗前收回目光,轻轻揉-搓着太阳穴,走回宽大的办公桌前。
乔银忠郁闷地吐了气,看看他,一时间心潮涌动,颇不是滋味。
“我让人下去看看,把他们叫上来。”
局长丁黎明没说话。黯然神伤,点点头……
乔银忠就快步出去了。安排人下去叫人,请老太太一家上来:“快,你们几个下去把县委政府门前的老人家请上来,问问怎么回事……”
“好,乔局长,这就下去!”许多人上班时早都看见了那一家人了。
回到局长丁黎明办公室,乔银忠看见局长丁黎明还坐在那里默默不语地抽烟,知道楼下的一幕让他可能又让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心情难受了吧?
有关局长丁黎明的少年故事,乔银忠不止一次在酒席上听说过,那一段属于这个国家也属于局长丁黎明局长个人的历史,乔银忠认识局长丁黎明后,尤其是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铁杆朋友后曾经不止一次地在酒后听他伤心地详细说过,不堪回首啊……
三十多年前,那是一个除了果腹什么都不渴望的饥谨年代,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家庭里,一个叫丁黎明的七八岁男孩已经与父母一样很久没有正经吃到一点“粮食”了
。而长期吞食榆树叶、榆树皮和代食粉的结果是肚皮又饿又胀,大便屙不出,全身浮肿得发青发亮,一按一个坑……
一个风雪之夜,漫天大雪,黑夜沉沉,身为“国家干部”的父亲为了不让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眼前,更为了不给党脸上“抹黑”,在心如刀绞、万般无奈的绝境下,偷偷跟妻子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一咬牙,决定趁风雪之夜把丁黎明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十子沟远房亲戚家。
那个可怕的年代,农村也不好过,甚至更苦,但把丁黎明送到那里去说不定还有绝处逢生的希望,是死是活,看孩子造化吧,总比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饿死在眼前好受些!
亲戚家果然更不好过。但他们说什么也不让把小黎明再带回县城,在农村,猪猫狗食胡乱填一肚子,总不至于让孩子饿死呀!小黎明舅舅——丁黎明母亲的哥哥害怕又瘦又小的孩子遭到不测,拖着病残之躯,每天出外挣点血汗钱,把能弄到的食物尽量填到他的小嘴里,总算保住了一条小生命。两家人一直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局长丁黎明自己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当官,而且还是专门抓坏人、为民作主的警察,然而每当看到一些类似问题和可怜的老百姓,那时的情景有时候仍然清晰地出现在局长丁黎明眼前,常常令他热泪盈眶。
楼下这一幕,不仅让他想到父母,也想到了自己的舅舅和舅母。
如果跪在那里的是他们,自己会如何?
也许正是这一来自心灵深处的质询让他心神难宁,无法集中精力工作。
乔银忠也好像猜到了这一点。
*****
ps:今天还有一更,求票!求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