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相国寺第八日(1 / 1)

加入书签

六月二十二,参天大契第八日。

相国寺明堂,众人等着太平帝驾到。

太平帝此时还在房中,大太监冯真向来善于猜度主子心思,于是不紧不忙地帮太平帝整理衣衫。

从到相国寺第二日起,太平帝就脱下龙袍,换上道袍,他自称此道袍非道门之道,而是天道之道。

龙袍穿着并不轻松。

太平七年,虞夫子致仕归乡,他便没怎么上过朝了。

他的父亲龙德帝兢兢业业,在位十三年,他的兄长天正帝呕心沥血,只在位三年,他不问政事,已经在位十五年了。

可见天下是否太平,与皇帝是否勤勉关系不大,九州四海,黎民百姓,还是要靠官员治理,而太平帝要做的就是管好官员,而要管好官员就要拿捏住那些官员的领袖。

他生性聪慧,本来是不太难的事情,奈何因这真龙之血的漏洞,让一切变得异常被动。

他曾经因为龙德帝命阴阳门封印他龙灵之力而耿耿于怀,后来邹一帮他解开封印时,告诉了他龙灵之力有残缺的事,为了争夺帝位,他也顾不得许多。

于是有了那场易灯之变,于是宗室子弟几乎死绝,如今只剩下严亲王龙璧和龙渊龙泽两位世子,而他自己,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妻舅不亲,兄弟不睦。

他像前两任皇帝一样,每月饮用风椿寿的鲜血度日,还将风椿寿的女儿召进宫中。

风椿寿有风氏和巫族咸氏的血脉,他的女儿自然也是一样,太平帝想的是,若与风椿寿的女儿结合生下男孩,那男孩的龙灵之力应当没有残缺,疯魔咒也自当失效。

所以他才做那荒淫无耻,有悖人伦之事,奈何几年下来,毫无成果。

还有两个办法可以弥补真龙之血的残缺,一个是北海神珠,一个是阴阳门的阴阳造化功。

二百年前天降神珠于北海,世间始有灵化之力,二十多年前,北海神珠出现在中原,百家万门与竟相争夺,十五年前,云州总兵,获赐国姓的伏魔将军龙烈,与神珠同时消失于北境大漠,自此二者再无音讯。

北海神珠本是灵化之力的本源,若能开启,大有可能修复龙灵之力,当然,也大有可能龙灵之力没有修复,反而有其他人觉醒灵化之力,如此便得不偿失,况且如今神珠已经丢失,太平帝遂不再指望。

所以,只能依靠阴阳门的阴阳造化功了,邹一应当是阴阳门历代门主中最差劲的,那功法不像是阴阳门嫡传,倒像是街上买到缺了页的剑谱,永远练不出最强一招。

于是邹一只能耗费修为替太平帝浣洗灵犀,太平帝为了细水长流,便让三门供奉灵犀供其消耗,如此这般,儒道佛三门敛财日渐猖獗。

敛财还是其次,收拢人心最是要命。

仁礼忠孝早已崩坏,严刑峻法也被荼毒,百姓们还能信什么?

除了钱就是神。

现在钱和神都控制在三门手中。

他的龙灵之力也算神,只是有残缺的神还能叫神吗?

“陛下,整理好了。”

冯真的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移驾明堂。”太平帝下旨道。

冯真伺候他出门。

李无疾守在门口,见太平帝出来,握剑护送圣驾至明堂门口。

进了明堂,坐上宝座,众卿叩拜,太平帝赐众人平身。

而后李道悬又开始代皇帝发言:“昨日灵犀之事已经议定,明年须从妖族猎取灵犀五万粒,从倭国购买灵犀一百五十万粒,可有异议?”

众人心中很是不爽,十五年前从妖族猎了三万粒灵犀,从倭国购买了一百万粒灵犀,这次定的量实在太多,本来都不乐意,七日下来费尽口舌,太平帝就是不松口,最后只能同意。

此时众人大多回话:“无异议。”

只有九霄真人道:“那倭国小国寡民,上次就购买其一百万粒灵犀,明年又要购买其一百五十万粒,不知其能否供上?”

李道悬道:“下月各国使者会来京城,届时朝廷会同倭国使者交涉此事,若有不妥,可单独再议,九霄真人不必担心。”

九霄真人又道:“之前不是说倭国大肆建造船只,扩充水军,若其有不轨之心,东南沿海必先受其害。”

道门总教千岁观就在江东,若有敌寇海匪,千岁观首当其冲。

李道悬道:“九霄真人提醒的是,防范之心自然不可松懈,东南沿海有大云水军驻守,量他倭国不敢放肆,且倭国进犯,必先取朝鲜,千年以来皆如此,若有风吹草动,我大云水军必将让其有来无回。”

众人交口称是,九霄真人不再言语。

李道悬道:“下面咱们开始议定北海神珠之事,十五年来,三门可有北海神珠的线索?”

孔先闻道:“我儒门没有。”

九霄真人道:“我道门没有。”

鉴真菩萨道:“我佛门没有。”

李道悬道:“当年北海神珠由你们孔孟二府看管,却被九尾白狐盗走,转手赠予幽州叶氏,陛下仁德,不曾降罪,你孔孟二府可曾派用心人寻找?”

孔先闻道:“我孔孟二府不曾忘记罪过,更是感念陛下宽仁,十五年来苦心寻找,不敢有丝毫懈怠,奈何当年神珠消失于北境大漠,我等只能派出少量人员暗中查访,一直毫无线索,还望陛下明鉴。”

李道悬看了看太平帝。

太平帝道:“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天降神物,有德者拥之。想来是朕失德,况且神珠本来不属于中原,既然不再出现,也不能强求,不过,若它再次出现,务必将其收回。”

孟上卿道:“若再次出现,我孔孟二府定当拼死将其收回,到时候敬献于陛下,安置于宫中,乃是万民之幸,社稷之福。”

众人听出来,孟上卿对朝廷的责问很是不满,毕竟当年是朝廷下旨让孔孟二府保管神珠。

天正帝本想着借神珠之诱惑,孤立孔孟二府于百家万门,奈何九尾白狐突然出现,将神珠盗走,而后太平帝即位,瘟疫出现,边患不绝,神珠丢失之事便不了了之。

这时朝廷旧事重提,实在让人难以服气,是以孟上卿才说若再次寻回,要献给太平帝,放在宫中。

严亲王道:“你孔孟二府执天下儒门之牛耳,多少名人官宦出自你门中,朝廷将神珠交给你们看管,是对你们的信任,既然弄丢了,还望尽心竭力寻找,若没个结果,岂不是让人耻笑。”

孟上卿还待说话。

孔先闻抢先答道:“王爷说的是,我孔孟二府定当竭尽所能,全力寻找,陛下方才也有明鉴,天降神物,有德者拥之,能不能找到,自然要看我大云的德行,如今陛下圣明,王爷贤良,想来必有结果。”

严亲王听了这话,脸色立刻阴了下来。

这时太平帝打了个哈欠道:“今日就到此吧,明日接着议。”

说罢起身。

众人起身恭送。

太平帝走后,严亲王甩手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