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奢寅的话难反驳(1 / 1)
迂回包抄,收效明显。
除极少数叛军逃脱外,参与夜袭的绝大多数叛军,或死、或被俘。
奢崇明的儿子奢寅,也在其中。
奢寅被押到张之极面前,还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旁边的刘皋就要上前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的小子。
但是,被张之极拦下来了。
张之极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生气。
现在你再高傲,也没有用。已经成为俘虏了。
张之极一句话,就能让他人头落地。
张之极笑着说道:“奢寅是吧。”
“是我。你又是谁?”奢寅问道。
张之极自我介绍道:“在下英国公世子张之极。你应该听说过我。”
奢寅十分不服气地说道:“你们也就是武器先进。有本事咱们真刀真枪的,当面比试。就你我二人,如何?”
张之极被他给说笑了。说道:“现在是战争。不是比武。如果是比武招亲,我倒愿意和你比试比试。”
“胆小鬼。”奢寅回道。
张之极继续说道:“我有时候很不理解你们这些土司。在当地就是妥妥的土皇帝。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多好呀。为什么要造反。杨应龙的实力比你们强吧。最后不是也被灭了吧。你们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奢寅冷笑道:“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不是被你们压迫,我们又怎么会造反。官逼民反,你总听说过吧。”
张之极十分不解,问道:“压迫你们?你不妨细说一下。”
奢寅说道:“别的就不说了。辽东那边有战事。朝廷征调我们,无非就是想让我们两败俱伤嘛。归顺了大明。大明可曾将我们当成自己人。杨应龙造反,他也是不得不反。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你们就不要拿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掩饰你们的罪恶了。”
这番话,令张之极陷入沉思。
他当即命人将奢寅带下去,并且强调,要好生招待,不得对其动刑。
几个人都十分不解,为什么要对奢寅如此客气。
张之极不说,也没有人敢问。
张之极与奢寅虽然各为其主。一个是造反的土司之子。一个则是大明英国公的世子。
平心而论,张之极十分赞同奢寅的话。
大明建立后,西南的土司选择了投靠。土司依旧是土司。管理的还是那片土地。
不过,大明对于这些土司,还是十分提防的。除了在其周边驻扎军队外,还从各个方面予以制约。
当地的官员自然知道朝廷的策略,他们也会夹杂着自己的一些私心。
这令土司十分不满。久而久之,自然怨声载道,进而有了谋反之心。
就说杨应龙吧。手下也就几万人,怎么敢造反呢。
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将其妻子和岳母杀了。
他妻子的叔叔向朝廷举报,说杨应龙谋反。
很显然,这是诬告。
当时的贵州巡抚叶梦熊就想趁机拿下杨应龙,可是四川巡抚李化龙却不想这么做。
因为四川的松藩地区经常发生战斗,需要征调播州兵马,前去平乱。
所以,李化龙就保下了杨应龙。
到了万历二十年,万历皇帝下令让杨应龙到贵州或者四川受审。
杨应龙知道,叶梦熊想害自己。于是他决定在四川受审。
当时,正是倭寇入侵朝鲜,杨应龙主动提出带兵入朝抗击倭寇,并且缴纳赎罪银。
朝廷也同意了杨应龙的提议。
可是,四川巡抚已经不是李化龙,而是换成了王继光。他主张严惩杨应龙。
明廷既然是这个态度,杨应龙就没派兵,更没有缴纳赎罪银。
朝廷见你不履行诺言,自然要派兵剿灭你。
可是王继光的军队大败。
当时杨应龙还没有下决心造反,他只是自保。
而朝廷正在朝鲜全力抗倭,也不想与杨应龙开战,所以招抚,提上了日程。
这也是杨应龙想要的结果。
在明廷的要求下,杨应龙将击败明军的十二名将领全部斩杀。同时让自己的次子到重庆当人质。还表示将要缴纳四万两的赎罪银。
事情到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朝廷有了面子,杨应龙也不用被杀头。
可是,杨应龙的儿子却在重庆当人质时,意外身亡。这令杨应龙十分气愤。他拒绝缴纳赎罪银。同时还派兵攻打播州周边的城池。
朝廷当即抽调大军,由李化龙率领,围剿播州。最后杨应龙自杀。播州被平定。
明朝虽然笑到了最后,可是在此次平定叛乱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万历三大征,将张居正改革积攒的家底,基本耗费完了。
再加上万历全盘否定了张居正的改革,使得明朝没有攒下家底,辽东局势越来越恶化,只能靠加派辽饷解决。
百姓架不住朝廷的盘剥,再加上自然灾害,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是造反。
国家就在这内忧外患中,逐渐走向灭亡。
可以说,这是一件事,一件事,产生的连锁反应。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其实从深层次来说,都对国家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张之极要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将一些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比如此次奢崇明叛乱。就要迅速将其平定。并且不让其逃到水西。
这样安邦彦极有可能不会叛乱。那么这不仅会减少朝廷的消耗,还有利于西南局势的稳定。
之所以对奢寅如此礼遇,也是想劝降奢崇明。尽快结束这场叛乱。
第二日,张之极率领军队继续向成都进发。沿途只是遇到了小股叛军,并没有大部队阻拦。
自己这么明目张胆地前来增援,叛军竟然不来阻击。这没有道理呀。
不来更好,自己就可以快速向成都挺近了。
四川巡抚朱燮元对自己抗命,不来救援成都一事,绝对是不满的。
眼下自己能够率部解了成都之围,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就在张之极盘算着见到朱燮元如何开脱时,前面的斥候来报。围攻成都的叛军已经开始逃离这里了。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奢崇明明知不敌,选择了逃跑。
再一细打听,才知道奢崇明将部队留了下来,他于今早就带领小股嫡系部队向西南方向逃窜。
张之极拿来地图看了看,莫非这个老小子打算翻越大凉山,向贵州水西安家逃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