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成都城陷入危机(1 / 1)
众将见张之极竟然用火把点燃了藤甲,顿时喜形于色。
张之极当即下令,用火把、火箭攻击叛军。
所谓的火箭,其实就是在箭矢的前面加装浸了煤油的燃烧物。
好在火器部队并没有只仰仗火枪、火炮,他们也携带了箭矢、冷兵器等常规武器。
这番火攻,顿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个个藤甲兵顿时成为了火人。
其他藤甲兵见势不妙,开始向外撤退。
明军则是展开反攻。
不过张之极没有让大家出寨追击。
因为他担心叛军在外边有埋伏。
这晚的夜袭,虽然将叛军赶走,也利用火攻,击杀了不少叛军,但是明军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经过清点,平辽左卫死亡近九百人,受伤人员竟有两千一百多人。家丁部队也有二百多人的伤亡。
这是张之极率军进川,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仗。
如果不是张之极及时找到藤甲兵的弱点,今晚的伤亡还会增加,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此战令张之极震怒,他当即命人将其他两个卫召来。
兵马会合一处,张之极就率军向眉州进发。
因为派出去的探子早已传回消息,奢崇明和吉尼英虎率领着三万大军已经到达了眉州。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成都。
彝人部队战斗力强悍,奢崇明经验丰富。双方可以说是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张之极的军队,刨除损耗,尚有一万五千多人,与叛军的比例为一比二。
不过张之极并不担心。对方虽然战斗力十分强悍,但是在火器部队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至于藤甲兵,现在也找到了对付他们的方法。
所以,张之极有底气击败他们。
吉尼英虎没有想到,一万藤甲兵竟然没能将张之极部歼灭。听说张之极竟然追了上来,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奢崇明却丝毫不在意,他安慰吉尼英虎,胜败乃兵家常事。
对于追来的张之极,奢崇明的意思是,不必理他。只需要一鼓作气将成都攻下,利用城池对付他们即可。
吉尼英虎当即同意了奢崇明的计划。
张之极见对方竟然不派兵阻拦,直奔成都而去。他就暗叫不好。
凭叛军现在的实力,拿下成都,绝对不在话下。
为此,张之极决定,从三个卫及家丁部队当中,挑选六千兵马,一人双马驰援成都。
朱燮元自打彝人部落发动叛乱以来,就在组织各地平叛。
可是这些彝人实在是厉害,明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朱燮元可以说忙得焦头烂额。
他甚至认为,如果张之极不执意抓捕奢崇明。
奢崇明也不会狗急跳墙,联合彝人部落继续叛乱。
这个逻辑明显有问题。
不过可以将责任推到张之极身上。
叛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成都郊外。
朱燮元从叛军的攻击路线,早已判断出他们的目标是成都。
为此,他不仅从成都周边召集了一些兵马,而且在城外挖了整整三层护城沟。各种障碍物也是部署了很多。
准备得不可谓不充分。但是朱燮元还是心里没底。
因为除了城外的一万叛军,还有三万叛军主力已经从眉州向成都进发。
己方现在满打满算只有一万人。
成都城虽然十分坚固,可是面对如此多的叛军,能够坚持几日,还是一个未知数。
城外的叛军在等候大部队的时候,并没有闲着。
每日,他们除了清除障碍之外,还试探性地进行进攻。
双方互有伤亡。
不过对方握有主动权。想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
城里的明军只能是被动接受。
平日里还得加强戒备。
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从那个城门来。
搞得大家颇为疲惫。
朱燮元有坚守城池的决心,誓与成都城共存亡。
但是在实力面前,光有决心是不行的。
叛军的主力部队终于来到了成都城下。
第一日,叛军的进攻就令成都城险象环生。
如果不是朱燮元亲自率领预备队前来增援的话,城门已经被叛军攻破了。
这对城里的明军士气打击很大。
朱燮元当晚没有睡觉,亲自在城门楼守着。
不过叛军却没有发动夜袭。
直到第二日清晨,叛军才继续发动攻城。明军拼死守城。
双方每日都有伤亡。
即便是作为工程方的叛军伤亡较大,也无济于事。
毕竟人家的人数远高于己方。
奢崇明和吉尼英虎对拿下成都城充满信心。
到了第四日,吉尼英虎下令,三日之内必须拿下成都城。第一个登上城楼的,赏黄金百两。
一时之间,叛军军心大振。
而守城的明军由于连日的损兵折将,士气已经跌落到了低谷。
朱燮元凡是能够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怎奈形势摆在那里。
自己又不是诸葛亮,可以来个空城计。
随着三日指向的到来,叛军在第六日开始进行最后的冲刺。
因为他们有信心在这期限到来之日,攻破成都城。
朱燮元在城内调兵遣将。
现在的成都城可以说是四处漏风,情况十分危急。
哪个城门出现险情,他就得安排人前去增援。
可是,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可使用的预备队已经趋于零了。
朱燮元将自己的卫队都派出去了。
今日的叛军要比往日凶悍很多。从各处的喊杀声就能听出来。
叛军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疯狂地向成都城发动了一轮接着一轮的猛烈进攻。
到了下午,北城门率先被叛军攻破。
朱燮元听到这个消息,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他现在已经是无兵可调。这也就意味着城池被叛军攻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亲自带着身边的这些人前往北城门。
哪怕是最后战死,也得战死在沙场之上。
当朱燮元赶到北城门时,情况要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叛军不仅已经占领了城门楼子,而且开始向城中挺进。
城里的明军已经溃败,毫无抵抗之意。
朱燮元彻底死心了。成都城已经守不住了。
他一气之下,就掏出了随身的佩剑,准备当场自刎,舍生取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