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听天由命(1 / 1)

加入书签

马城守粗俗得像个土匪一样,连造反二字都毫无忌讳地宣之于口,不由让人慨叹不已,或许,这能够说明,武将天生就对皇权缺乏足够的敬畏?

如果真要造反,一支由吴氏统兵三十年,连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都刻下吴氏印记的军队,应该是可资信任的。而一群饱受忠君思想毒害、浩然正气凛凛的文官,肯定是要慢慢挪走的绊脚石。

军管会已经初步搭建了参谋本部、军情部、后勤部这三大架构,参谋本部草创就遭遇一场事关生死的战役,并取得胜利。可以说已经血与火的洗礼。军情部下设的军情司、情报司在管带龚文运作之下从成立之日起就投入高效运转,截获玉门各级文武官员来往京师和其他两府一州的信使二十余人,伪造信筏十余封。

破悉玉门巡抚张守义和阳关知州邵兵为主导的诱擒吴意的计划,侦知工部左侍郎为钦使的宣旨使团再次从京都出发往阳关而来,并遣使与张守义一般人多有联络,这些情况全部都在龚文的掌握之中。

既然一切尽在掌握,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两个时辰的牢狱之灾呢?

任由阳关方面将自己投入大牢,究竟是引蛇出洞呢?还是顺水推舟呢?

这个龚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吴意被囚之前,黄宏和许德被张守义借故支开,吴小鹏等一干护卫和亲信军官被阳关城卫军缠在城头,后来更被解除兵刃软禁。

吴小鹏再次发挥胆大包天的特性,单枪匹马说服了对邵知府心怀不满的城守马昌超旅帅,许德假意同意府尉张松涛诱捕铁血军重将的计划而后反擒张松涛。。。。。。

唯一的变数是潘斌旅帅,这位兢兢业业、治军稳妥的老将,经过张守义兄弟和邵兵的轮番游说,成功地被推向了吴意的对立面,他和邵知府两人手下的亲兵直接动手拿下了自己。

吴意内心暗自警醒皇权的恐怖影响力,隔着数千里,小皇帝几乎都可以遥控时局。对于当下的阳关城来说,绝对不能让宣旨使团抵达,那无异于束手就擒。最好的结局是,因为战乱频乃,使团被蒙真人截获,以工部右侍郎为首的使团成员英勇就义,无一生还。

这个脏活累活暂时只能交给从鹿鼎公府府带出来的护卫队了,吴小鹏平时大大咧咧,关键时候不掉链子,这次孤身入城然后神转折全靠这个神勇的前护卫队长,可堪大用。

阳关城外,参谋本部、军情司、后勤司已经开始有序运作,铁血军以营为单位整军入城,接管城防。由龚文亲自挑选的军情司年轻军士们,沉默地从队伍中拉出一个个沮丧的文武官员,绑成一列押解到阳关州衙黑牢,也有试图顽抗或逃走的,执法军士雪亮的骑枪毫不犹豫地就刺过去,捅翻一地血迹。剩下没有涉事的一众百余文官全被“护送”至府衙,禁锢在名为“白虎节堂”的州衙军议厅。

阳关州衙书房之内,军管会三驾马车的负责人济济一堂,除了新任军务都督吴风雷不在,参谋本部总参谋长许德、军情司都督兼军史研究会会长文育红、后勤司都督陈昌浩等济济一堂,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新官名究竟是几品,但心想按吴老三说的做总是没错的。

云阳谷伏击战和顺利掌控阳关城已经初步树立了吴意算无遗策的权威,虽然收复阳关的过程出了一点小糗,但瑕不掩瑜,再加上铁血军上下深刻烙印的吴氏基因,吴三公子的光辉形象已经得到了铁血军将士的认可。

“退到这里,我不想再退了。从今天开始,面对蒙真人,我一步也不退!”军议开始,吴意就定下来铁血军接下来的战略方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和蒙真是生死大敌,相信各位已经初步领教了这个草原邻居的凶残和可怕。阳关以南,全部是矮丘地带或平原沃野,阳关失陷则整个西南地区无险可守,我延夏数万万子民将在蒙真人铁蹄下辗转呻吟,我辈军人亦无颜苟活于世。”

众人热血激荡,轰然应诺。

“应对大敌,最迫切的事务就是城防加固、军队扩编、军械制造以及军队后勤保障,我将和玉门领辖内五品以上官员联名上奏,建议成立大都督府,统辖西南地区防务。”在座十余人不约而同翻了个白眼,丫的其他大多数五品以上文职官员都在隔壁软禁着,不如说你单独上奏得了,说的那么虚伪。

翌日,阳关州治内村头巷尾贴出了十余年来第一道公开的玉门府令,内容包括招募各类工匠,包括铁匠木匠泥瓦匠,薪金丰厚,远过于平日所得,能工巧匠授以军职;招募农牧渔种养殖业能手,授以军职,俸禄优厚;募兵,铁血军扩编成三个卫等等,不一而足。

距阳关州衙不远的一条街道上,铁匠铺一家挨着一家,一个蹦蹦跳跳的半大丫头风风火火地冲进一件院落,大声叫嚷:“爹,快出去看,铁打得好,可以当官拿饷银啦!”

满院的叮叮当当的锤铁之声也掩不住小丫头银铃般清脆的嗓音。“大姑娘家的,成天像个野小子,疯头魔脑的没个正形,赶明儿说个婆家早点嫁出去省得老子一天到晚操心。”吴意进门时,就听到远近名闻遐迩的牛铁匠在训斥自己的大闺女,看见来了生人,小丫头伸了伸舌头,还未长开的一张俏脸做了个怪相,一扭腰跑掉了。

面目黧黑,粗手大脚的牛铁匠看见满院子涌进十来个官差模样的人,忙手足无措地迎上来,畏畏缩缩地问道:“不知道各位官老爷找谁?”吴小鹏高升后的新晋侍卫长吴海病体初愈,初次上岗,强打精神介绍道:“玉门令吴大人视察,你等小心侍候!”

随从将吴意绞尽脑汁画出来的现代连弩图样交给牛铁匠,询问是否能依样制作,牛铁匠接过来仔细看了一下,恭谨地回答:“小民不敢说。”吴意鼓励道,“直说无妨,言者无罪!”

牛铁匠小时候跟着父亲学艺时曾经帮着制作过这种弩弓,当时按照户部将作司交办的任务赶制了千余副,不过后来听说在战场上实战效果不是很好,射程比弓短一般不说,杀伤力也比弓小很多,特别是机簧弹片及连括等部位和零件极容易磨损,往往发上两三轮整张弩机就散架了。

如果不是连弩制造使用中的这些实际困难,也不至于消失于战场,让弓成为远程攻击主流武器,这些吴意早有心理准备。

吴海见那牛铁匠谈起本行技术来说个没完,打断话头问道:“简单点说,问你能不能做出来?”牛铁匠斩钉截铁地说:“能!只是有些机括没见过,不知道什么用途,也不知道什么材质,搞清楚才能做出合用的零件。”

“另外还有部件图,材质、规制都标注的清楚。”吴意亲自答道,“阳关城内所有匠户每天能赶制组装多少把这种弩弓?”“俺们阳关匠师大概就百余人,加上学徒有五六百人的样子,分工赶制的话,刚开始三天可能慢点,材料充足的话以后熟练了估计每天能组装五十副左右。”牛铁匠一字一句斟酌着,慢慢说道。

沿着校军街一直往西,都是匠户们的集中聚集点,而且是阳关城中比较繁华富庶的地段,这个年代就是这点古怪,有社会地位的不一定有钱,有钱的还不许穿绫罗绸缎,有点脑体倒挂的意思,匠人们在户部落了专门的匠籍,祖祖辈辈只能从事工匠职业,不能参加科考,不能做官参政,某种意义上讲,地位还不如耕读传家的农户。

不过倚仗手艺吃饭,多少可以来点活钱,生活比从地里刨食的农民还是过得富足一些。

吴意大笔一挥,从校军街至涵闸段千余亩土地就划为军管区,作为总参谋部军械科学司直属的产业,按市价买下匠人房屋的地契,还无偿让他们居住,匠人们也很雀跃积极。

陆续从其他两府一州赶过来的匠人也将在这里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后续的事情就是集中每个匠户手中的小型工坊机械,统一规划建设,形成规模化军械加工制造基地,白手起家,也只能利用现有条件了,军械的供应必须自给自足才能不受制于人。

正午时分,冒着秋日燥意十足的骄阳,吴意又来到阳关城南三十里处的一处露天铁矿,很有点前世电视新闻里领导下乡视察的派头。

延夏传承数百年的铁矿石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民间俗称“生铁”,也就是延夏各个铁矿生产出来的最终成品,生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各地匠户购进生铁后,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再制作成铁质器物。

匠户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成为百炼精铁。这种百炼精铁相比一般铁器而言组织更加紧密、碳分更加均匀,适用于制作精品武器,有一些匠户于无意间也能偶尔打造出杂质极低的千炼精铁来,这些千炼精铁打造出来的兵器,就是当世一些绝世神兵的唯一生产渠道。

吴意也看过所谓武将珍藏的绝世神兵,以他强大的第七感神识观察,其实就是后世炼钢厂出炉的钢。只不过组织更紧密,含碳量接近于百分之一二,而且硫、磷等杂质去除得比较彻底。

所谓的百炼精铁,就是匠户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生铁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精铁。百炼精铁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品质大大提高,相应的也就增加了人工工时成本,所以宝刀宝剑可遇不可求,无法大规模量产。

延夏军中制式武器,其实就是用生铁制作,硬度极大,韧度和延展性很差,强力碰撞容易折断,就是这种冶炼水品,也远远超过周边国家,蒙真人使用的弯刀的制作原料,很大一部分是延夏各个铁矿流转出去的“块炼铁”。

结合依稀记得的一些简单冶炼技法,吴意向负责铁矿的将作司官员传授了炼钢技术“炒钢法”,因为将作司一直以来由吴意的三叔掌控,这个官员也是吴家家将被委任在此负责。这是在生铁冶铸技术的基础上升级钢铁质量一种炼钢技术。

其基本方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这就是炒钢技术。在既没有检查仪器,又没有度量工具的条件下,这应该是唯一提高钢铁质量的方式了,只要铁质刀剑武器等能够比以往锋利度、坚韧度提高一点点,就能够化为战场上巨大的优势。

当然,吴意还把记忆中顶部吹转炉的图样和制作方法一古脑画出来交给这位吴姓官员,期盼能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出这种划时代的炼钢利器。

回阳关城后,他又叫来总参军械科学司的几位大老粗军官,把简易水泥的制作、沙盘制作、黄铜盘避雷针的改良制作方法交代下去让相关匠人研制。

至于最敏感的黑火药和硝酸甘油,他只能秘密嘱咐侍卫队长吴海亲自去办理,这种会导致演变到热兵器时代的大杀器,他并不希望其过早问世,起码要具备一定实力才能明目张胆的研制。

有的时候,他只能是播洒种子,能否有收获,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