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宫内密谈(1 / 1)

加入书签

永熙帝捏了捏眉心,撑着桌子站起身。

走到裴宝珠面前弯腰扶起她:“你啊,别把我想的太坏。”

“父皇认他端穆伯父这个兄长,我便不会对他的儿子出手。”永熙帝没有用皇帝的自称,叹气道。

“你觉得他为何能逃出永巷?”

裴宝珠愣愣地看他,永熙帝牵着她走到桌前,把她按在椅子上。

“这是伯父自缢前留下书信所说的。”

端穆王跟先帝争夺太子之位时期并没有生下子女,或许他也知道那注定是一条失败的道路,只是为了心里的不甘接手寒门的摆布,那种情况他自己朝不保夕,怎么能生出孩子让他们受苦呢?

抱着这种心理,端穆王是在被圈禁后才开始生育子女的。

周襄是他最小的孩子,也是他最心爱的女子为他生的。

端穆王不忍心让他困在永巷之中,在周襄的生母病故之后,端穆王心如死灰,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小儿子离开永巷,去外面的过平凡的日子。

端穆王写下一封绝笔后自缢,先帝看后回忆幼时的时光十分感触。

打算遂了端穆王的愿,可世家在一旁虎视眈眈,先帝不可能直接赦免端穆王的儿女们。

于是,先帝暗中给永巷的人放消息,由端穆王子女身边侍奉的人鼓动他们离开。

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小在永巷长大的缘故,除了端穆王最小的孩子周襄,周襄的兄姐们全都没有选择逃离,而是选择留在永巷,可在先帝驾崩后没多久,他们便一个个死掉。

永熙帝眼底一片阴翳,端穆王一系的“绝嗣”,世家功不可没。

父皇在世时,素爱与世家反着来,让原本以为新帝登基后世家会有决定权的世家连连吃瘪。

伯父无疑是撒气最好的人选,既能报复伯父争太子时候对世家的伤害,又可以警告宗室提高世家的威望。

偏父皇十分“叛逆”,世家要伯父死,他就非要保伯父。

世家气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后来父皇的身体越来越差,渐渐有心无力。

伯父或许踩到父皇离世后自己跟后代的下场了吧?

他用自己的命换取子女们活命的机会,可惜除了周襄没人抓住最后的机会。

护送周襄离开的人是伯父的心腹,好歹给伯父留下了一条血脉。

“小九,这笔账朕会与他们算的。”

永熙帝心底还有另一层想法,父皇不是以德报怨的人,就算伯父是父皇的兄长,如果他真的做了触及父皇底线的事,父皇不会心慈手软的。

能让父皇放过伯父,还让他临去前还心存愧疚的伯父是否真的如表面上那般野心勃勃?

他曾和姑母谈论过,姑母说伯父是个好兄长,为了皇室付出太多,本以为晚年可以享些福,没想到最后永远的困在了永巷之中。

姑母是当年事件的亲历者,旁观者清的她定看出些什么。

比如…伯父争并非诚心争抢皇位,而是以身犯险入局利用寒门去牵制世家。

虽然最后寒门与他失败了,但寒门为了推父皇登上太子之位,所消耗的远比父皇直接立为太子要多十倍。

皇祖父宠爱皇祖母恐怕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吧?

永熙帝苦笑。

多可悲啊,身为皇帝想要制裁世家,居然要利用女子来成事。

“表哥,前朝和后宫密不可分,既然她们选择了入宫,就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世家企图用女子占领后宫影响皇帝,皇帝为何不能利用女子反击世家?

皇权争斗冷酷无情踏错一步即堕入万丈深渊,遵循道德底线能当饭吃?只有将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选择的余地。

裴宝珠的宽慰令永熙帝怔忪,半晌后他感慨道:“小九,父皇没说错,你是个敏锐的孩子。”

“我怎没听舅舅这样的评价?”裴宝珠得意之余有些好奇问道。

她小时候经常跟阿娘进宫,舅舅很喜爱她,但她从小就不是个安稳性子,一整个被阿娘宠坏的形象。

细说下来她的脾气跟十一公主没什么两样,都是被宠的无法无天的皇室女孩,只不过十一公主比她自卑,心里扭曲,所以走向歪路。

这样的性子,裴宝珠严重怀里若不是自家孩子,早看不顺眼。

舅舅夸她活泼,可爱。

敏锐倒还是第一次听说。

“小九,你小时候姑母可曾让你不要与世家接触?”

裴宝珠愣了下,摇头。

阿娘从未在她面前说那些事情,甚至因为和李家的亲戚关系,经常带她去李家。

永熙帝微笑:“这就是了,除了李家的李陵安,小九你跟与你同龄的世家子女都避而远之,你自己没想过原因吗?”

世家因为姑母远嫁北渊惹毛了皇祖父和父皇,急需和父皇修复关系,怎奈父皇一直不理会他们。

后来,老北渊王崩去,姑母还朝。

姑母念及外祖母,对被死死打压的李家关照有加。

世家才抓到了希望,小九作为姑母的小女儿备受宠爱,也十分得父皇的喜爱,小九亲近世家,以后也会如同姑母那样帮衬世家。

哄小九的欢心他们尝试了十几年,世家与小九同龄的女孩们全都尝试过,可全都无功而返,王娇荷更是与小九闹得很不愉快。

这是父皇所期望的,父皇想惩治世家,却不想利用姑母心爱的女儿。

大人们心照不宣的放任小九,小九出乎预料的没有被世家笼络走。

她已经从一些迹象中隐晦的感觉出父皇和自己对世家的不满了吧?称得上父皇对她敏锐的评价。

裴宝珠想了想,道:“我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