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新年(1 / 1)
78年,大年三十。
鞭炮齐鸣,阖家欢乐。
月缺月圆逢半月,除夕年尾接年头。
大早上天还没亮就能听见隔壁邻居家,和隔壁村开始打糍粑。
这里的风俗过年必须有糍粑,所以大早上的就开始忙碌打糍粑。
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里,再用木棒舂,“咕咚,咕咚”
类似舂米一样,所以大清早就能听见村里的人在打糍粑了。
随后把糍粑捏成像月亮一样,簸箕上散上一些核桃粉或者花生粉,再把糍粑放在簸箕上。
随后一家人揪着糍粑,蘸着花生粉或者核桃粉吃,刚出炉的糍粑真是美味无穷,只是吃多了就会打嗝。
“小伟,小英,过来磕头。”
“阿妈,我都多大的人了还要磕头,小英磕头不就完事了吗?”
“别废话,没有结婚就是小孩,快把帽子戴上,过来磕头。”
“哦!”
随后母亲把糍粑放在祭祀处,家里的小孩要磕头。
周永伟和小侄女俩,跪着扑通扑通的磕了三次头。
虽然一年到头来,忙忙碌碌,起早贪黑,但今天格外热闹。
每家每户齐聚一堂,那像现在一样,君不见妻,母不见子。
小孩们穿上了新衣服,虽然衣服还是三色体为主,青灰蓝。
但在农村妇女们都会纺织,所以很少去供销社里买,再说了也买不起。
周永伟今天也迎来了一件新衣服,这都要感谢于母亲和大嫂的勤劳能干。
一件黑色的外套,黑颜色还是用板蓝根叶子染色的,这种古老的染色法农村里至今还流传,至少在云贵川的农村里是流传的。
板蓝叶子采摘回来后用水泡在大缸里,让叶子自然发酵,一个星期左右水就会变成黑色,然后把纺织好的白布泡进去大缸里,重复染色几次即可。
也不是没有缺点,缺点就是会褪色,尤其要是里面穿件白色的衣服,再穿个染色的外套,得了,恭喜你白衣服变黑衣服了。
谁家的媳妇会不会纺织,会不会染布,看手就知道了,只要是染过布的手,手都是黑的。
天色渐晚,黄昏作伴,日落西山。
母亲和嫂嫂做好了年夜饭,爷爷早已坐上了中间位置。
周永伟带着小侄女放鞭炮,但小侄女是小孩子,怕的哆嗦,一看叔叔就要放鞭炮了,两个耳朵用手掌捂的严严实实的。
但男孩子就不一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