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甄妃儿(1 / 1)

加入书签

第二百零四章 甄妃儿

十三四岁的甄妃儿从绣房中出来,到了母亲的房中,叫:“母亲!”

夫人微笑道:“妃儿不在绣房中学习女红,来此何事?”

妃儿说:“回母亲,女儿有话,想跟母亲商量。”

“哦?妃儿有事情啊?”

妃儿点头。

“那好,妃儿你就坐下来说吧!”

少年甄妃儿明目皓齿,清秀亮丽。她坐下后,望着母亲道:“禀娘亲,现在世道多乱,灾害并生,我们家趁此机会换取宝物是吧?”

“是……是啊。”

妃儿不以为然地说:“娘亲啊,在女儿看来,此乃大不义之举!”

一句话震惊四坐,大家不由睁大眼睛望着她。

“大不义?”夫人问。

“是!”妃儿道。

“女儿你……你何出此言?!”

“娘亲,女儿所言难道不对吗?”

夫人大声说:“想我们甄家,世代尊儒重道,治家严谨,我们……我们何尝不义来着?”

“是啊,小妹你……”三个兄长在一旁点头说。

妃儿道:“母亲须知,天下大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怀璧其罪?!”夫人一愣。

三位哥哥不约而同地质疑:“怀璧其罪?!”

妃儿点头道:“是啊,母亲兄长试想,天下大乱,烽火四起,我家左右之百

姓皆饥寒交迫,对吧?”

夫人和公子们一齐点头:“是的。”

“我们在此国难当口,用很少的米粮换取和其价值非常不对等的财宝,这也是

事实对吧?”

“哦……这……”夫人沉吟。

“妃儿你……”三兄长欲言又止。

妃儿说:“母亲,依女儿之见,不如我们以家中之谷物救济给亲族邻舍,广为

恩惠,胜似在此国难当头,利用所屯谷物换回饥民宝物千倍!”

甄夫人听了,用目光扫视大家道:“这……”

三位公子听了小妹一席话,一齐拍手道:“好,妃儿说的好极了!”

大哥道:“小妹说的不无道理!”

老二、老三齐道:“就是,好一个匹夫无罪,怀璧为罪!我们不如就依小妹所言,将谷物救济饥饿的乡邻!”

大哥点头道:“对,我们也来个开仓放粮,把谷子施舍给乡邻,这样最好。”

“这么说来,你们都同意妃儿的主张?”

大家同声道:“回禀母亲,我们同意小妹的主张,请母亲定夺!”

夫人看了看大家道:“好吧,我们说干就干,准备一下,张贴告示,明日辰时

起,开仓放粮——”

“真的吗?”妃儿听了母亲的话,喜出望外。

“当然是真的,救济乡邻,刻不容缓。”甄母点头。

“好!”

妃儿听了,高兴地说:“如此,母亲您真的是功德无量,妃儿代饥民感谢您的

善念慈举!”

夫人一摆手道:“哎哎,妃儿说什么功德无量,咱们放粮的本意是救济饥民,

原本是不求回报的。”

当日,甄府门外立即挂上了一大块黑色的木板,上面赫然写着:“告示:各位乡村邻里,明日辰时,开仓放粮!每户乡邻可以到甄府领取谷子三升!望大家互为转告。”

一时间,甄府放粮的消息不胫而走。

饥饿的人们听了这个消息后,一个个精神振奋,眼中闪现出了希望之光,都在奄奄一息中巴望着天黑……盼望着明天。

低矮的地窝棚子里面,一个破衣烂衫的妇人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只有七岁,小的还在怀中抱着。

怀中的小孩子饥饿的“哇哇”哭叫,地上两个孩子面黄肌瘦地瞪着失神的大眼,奄奄一息地说:“娘亲……饿……”

妇人强打精神道:“孩子们,等着吧!等到明天……”

大一点的孩子点头,有气无力地说:“对,等明天……等明天甄府……放粮……”

“是的孩子们,等到明天甄府放粮,我们就有饭吃了,娘给你们做好吃的。”

妇人安慰道。

郊外破庙里,几个乞丐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一个面黄肌瘦的乞丐,紧紧闭着双眼,呼吸微弱。

年纪大点的乞丐伸手摸向他的鼻子,查探他的呼吸。

“怎么样?”有人问道。

“还有气儿,没死呢。”年纪稍长的乞丐说道。

小乞丐起身凑到地上躺着的人耳朵根说道:“大叔别死啊,坚持啊,等到明天,我们就有吃的了。”

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的人听了小乞丐的话,慢慢睁开了眼睛。

小乞丐高兴地:“醒了醒了,大叔没死。”

“小子说得对,坚持把,明天甄府放粮,我们就有救了。”

当晚,甄府上下人等都在忙忙活活地查看帐目,估量存谷。

甄夫人带着管家和四个孩子在一一地查看粮仓问道:“管家!我们的仓库里面

究竟还有多少存粮?”

“禀夫人,咱们家现在还有存粮百石!”

夫人点头:“哦……”她望了身边的人们一眼道:“哦……百石存粮……不是小

数啊——”

“是啊!母亲,在我们家算是不少了……”

夫人问:“妃儿,你要说什么?”

“回母亲,我是说……百石粮食,在我们家来说,确实不是少数,可是……

天下饥民无数……这区区百石粮食,又能够救活多少人的性命?”

大哥在一旁听了道:“小妹年纪虽小,但是忧国忧民,将来必有大成!但是,

就当前的情形来说……我们一家的能力毕竟有限,也只好是能救活一个救一个,尽我们所能了!”

“大哥说的对,我们尽力吧!”妃儿说。

大家听了,一同点头。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明时,就有许多饥饿的人们在甄府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天亮时,甄府门前已经排起了不见队尾的长龙,人们都把焦急的目光投向了紧紧关闭的甄府大门。

太阳一竿高的时候,甄府的两扇大门徐徐打开。

人们突起一阵骚动。

门内走出来了甄夫人和老管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