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安静脸”——慢性抑郁的母亲(1 / 1)

加入书签

李某有一个7岁的儿子,她在2014年下半年辞职回家休息,此时的李某已经被精神焦虑折磨了很久,她想要自杀,想了许多自杀的方法,像跳楼、跳海、吃药等,李某甚至想通过杀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样法院就会判处她死刑。回到娘家休养期间,她还专门到医院做了检查,但检查的结果显示她的身体很健康,但精神方面却患有癔症。

2015年2月1日,李某的儿子小浩放假了,爸爸让小浩到姥姥家陪妈妈。在2月2日的上午8点多,李某让小浩按照她制定的作息表进行学习,但小浩不肯,他想继续看电视和玩手机。于是小浩就不停地吵闹,李某觉得儿子太闹腾了,就用绳子捆住小浩的双脚,将小浩按倒在**,并用透明胶布封住了小浩的口鼻,还用被子盖住了小浩。小浩一直不停地反抗,李某就用力按住小浩的身体阻止他继续反抗,直到小浩不再动弹后,李某才放开,然后倒在一旁睡着了。

等李某醒来后发现小浩已经没有了气息,不久李某的父亲、妹妹以及妹夫来到了现场。此时房门已经被李某反锁住了,父亲只能拿出钥匙将门打开,看到房间内的情景后,他们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而小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像上述案例中这种极端的状况是很少见的,但是母亲患抑郁症的情况却很常见,尤其是慢性抑郁。抑郁的父母很难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所发出的积极信号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也会变得抑郁起来。

每个人对于生命早期的经历都没有记忆,但这段经历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在这段经历中,母亲是个绝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生命早期我们每个人只能与母亲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和生物行为学院的教授斯霍勒博士认为,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建立了一套情绪机制,但他们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从与养育者的互动中掌握这项能力。因此,对于婴儿而言,养育者就变得尤为重要,当婴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后,也就产生了自我认识。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安静脸实验。在这项实验中,母亲最初会按照特洛尼克的要求与孩子进行互动,孩子会显得很开心。然后特洛尼克就要求母亲一直保持安静脸,即面无表情的样子,无论孩子怎样表现,母亲都必须毫无反应。

在实验刚开始时,孩子就发现了母亲的不对劲,于是开始用微笑等友好性动作来与母亲互动,想要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母亲依旧是安静脸。于是孩子继续尝试着与母亲互动,母亲还是面无表情,最终孩子忍不住崩溃大哭起来。

虽然参加实验的孩子年龄都很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从他们的种种反应中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的心境:“为什么妈妈对我的微笑毫无反应呢?真是太糟糕了!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一个笑脸呢?”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常常会把得不到母亲关爱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错,或者直接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母亲的爱,从而会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

林恩·默里教授对100名母亲进行了16年的跟踪调查,其中有58名母亲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当这100名母亲的孩子长到18个月、5岁、8岁、13岁和16岁时,默里会对这些母亲与孩子的精神状况进行测试,以观察母亲的抑郁是否会影响孩子。通过调查研究默里发现,如果母亲患有抑郁症,那么孩子将来患有抑郁症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在一个人出生后的两年内,他的大脑发育进入一个黄金期,大脑神经元会成倍增长,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特定的精神结构。这个时期,母亲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母亲患有慢性抑郁,那么她将无法解读婴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对孩子会显得很冷漠,就好像安静脸实验中的表现一样。

在安静脸的实验中,当孩子的微笑只换来了母亲的面无表情后,孩子出现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的情况。这只是一项实验,在实验过后母亲会立刻恢复正常,并与孩子积极互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慢性抑郁的母亲会长期保持安静脸、忽视甚至虐待孩子。孩子会在一次次渴望互动的过程中,渐渐产生羞耻感,于是便出现了自我安抚的动作,例如吃手指或用手抓自己。

这种积极情感得不到回应的痛苦感受,不仅儿童无法承受,就连成年人也难以承受,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真情得不到回应。有一个男人在追求自己心仪的姑娘前,曾信誓旦旦地对兄弟说,他一定会排除千难万险将女神追到手。但没过多长时间,男人就放弃了,他的每一次友好请求都得不到回应。每当他给姑娘发微信想聊天的时候,姑娘就会回他一句话:“你有事吗?”渐渐地,男人就放弃了,他对兄弟说,他最讨厌看到这句话,比打他一巴掌还难受,好像自己没事就不能找她聊天了一样。

在恋爱关系中,一个人之所以会长时间地追求另外一个人,与对方给他的积极回应是分不开的。如果对方的反应一直是冷冰冰的,好像是捂不热的石头一样,那么追求者很快就会放弃。

这种相似的场景还出现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情人沃伦斯基是个很冷漠的人,当他们在舞池里跳舞的时候,安娜觉得自己爱沃伦斯基,而沃伦斯基也爱自己,安娜一直用充满爱意的目光直视着沃伦斯基。如果这时,沃伦斯基能回应一下安娜的目光,那么安娜的幸福感一定会爆棚。但沃伦斯基却面无表情,他没有给出任何回应,这让安娜觉得非常心痛,并产生了羞耻感。

慢性抑郁的母亲除了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的感受外,还可能将抑郁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英国雷丁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母亲曾有过产后抑郁,那么41.5%的孩子在长到16岁时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儿童无法对患有抑郁症的母亲产生安全依恋,即无法从母亲这里获得安全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