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父亲——游戏伙伴(1 / 1)
美国有一个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他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便出海远航了。3年后,乔治结束远航回到家中,此时他的儿子已经3岁了。乔治惊奇地发现,儿子没有一个正常儿童该有的天真活泼,不仅很自卑、性格孤僻,而且行为举止怪异,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
乔治的儿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这与乔治的3年出海远航是分不开的,他的儿子由于长期缺少父爱,所以便出现了以上的问题,这种症状被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不少缺乏父爱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易惊、烦躁、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
在一个人早年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往往是被遗忘的家庭角色,他的存在更像是一个符号。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父亲的家庭责任就是挣钱养家,而教育孩子则是母亲的责任,像这样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但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男孩。研究显示,男孩更容易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概率是女孩的一倍。
宁宁是个男孩,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中,宁宁的爸爸在外挣钱养家,宁宁的妈妈是个全职家庭主妇,除了料理家务外,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宁宁。可能是照顾宁宁太辛苦,宁宁妈妈就给他定下了许多规矩,在外玩耍时,从来不会让宁宁玩一些摸爬滚打的游戏,担心他弄脏衣服和鞋子,给自己带来更多繁杂的家务。
宁宁爸爸每天晚上都会回家,但很少会和宁宁玩游戏,他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的父亲,觉得带孩子就是女人的任务,他只需要负责挣钱养家就可以了,而且宁宁爸爸每天上班都很辛苦,每天回到家就只想看看电视然后睡觉。对于宁宁来说,爸爸和邻居家的叔叔没什么区别,只是偶尔逗宁宁玩一会儿,因此宁宁从来不会主动找爸爸玩。
渐渐地,宁宁就变得扭扭捏捏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小男孩,而且十分胆怯,不敢主动与人交流,也很少参与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对于宁宁来说,他的成长环境中缺乏男性的典范供他模仿,即缺乏男孩成长中应有的“野性”环境。虽然宁宁长得虎头虎脑的,但实际上一点男子气也没有。
等宁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后,他的性格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他在幼儿园没什么朋友,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玩游戏的时候,他只会独自一人待着,他不敢参与其中。有一次,宁宁很想滑滑梯,因为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玩,而且玩得热火朝天。但宁宁根本不敢滑,一直胆怯地站在一边。来接宁宁回家的妈妈看到后,就走到滑梯边鼓励宁宁。但宁宁一直在一边等其他小朋友先滑,好不容易等到没人滑了,宁宁开始小心翼翼地往下蹲,这时旁边突然钻出来一个小姑娘,先滑了下去,宁宁立刻缩到一边,继续等待。宁宁妈妈只能继续鼓励:“宁宁快滑下来,不要害怕,有妈妈在下面接着你呢。”宁宁看了看妈妈,伸出了左脚,缩回来,再伸出右脚,再缩回来,最后也没能从滑梯上滑下来。
像宁宁这样的男孩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不少男孩都缺乏男子气概,显得有点女人气,常常被我们称为娘娘腔。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与日俱增,绝大多数的父亲由于工作关系,很少与孩子接触。许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形同虚设的,这种现象也因此被称为丧偶式教育。
因此在一些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周围没什么成年男性,完全被女性所包围,例如母亲和女老师。于是在他们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男子气概就成了最稀缺的元素,在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女子气过重的娘娘腔,缺乏男性应该有的独立性和果断性,甚至可能产生性别认同障碍。除了娘娘腔外,有些男孩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变成一个喜欢使用暴力的危险男人。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不仅是他所仰慕的成年男性,还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不少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无意识地模仿父亲,例如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等等。也就是说,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的性格。
父爱缺乏综合征的男孩的性格特点主要包括:胆小、容易害羞、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喜怒无常、急躁冲动、感情冷漠。在其长大后很容易出现许多行为问题,例如逃学、离家出走、偷盗、喜好使用暴力,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而且美国5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没有父亲的存在。调查还显示,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戒毒中心75%的青少年都来自无父家庭。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缺乏父爱的环境下长大的男孩更容易成长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对于男孩来说,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需要在父亲的指导和带领下学习。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育,男孩在长大后会因为所遭受的挫折而无法应对自己的挫败感,从而出现暴力行为和各种反社会行为。
在一个人幼年时期,母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一个人能与母亲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对父亲的安全依恋也十分重要。研究显示,一个人如果能在入学前对父母双方形成安全依恋,那么他就能更好地克服入学时所遇到的困难,较少出现焦虑和社交退缩行为。
如果儿童能与父亲形成安全依恋,那么在情绪控制、人际交往上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出现的问题行为也较少。当他进入青春期后,也很少会出现叛逆行为。既然父亲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单亲母亲来说,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王是个单亲母亲,她在儿子4岁的时候就与丈夫离婚了。从那以后,小王就开始和儿子相依为命,她从来不会轻易让儿子见父亲。当儿子长到8岁时,小王开始发现儿子很胆小、缺乏自信,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因为一点小事痛哭不已。
小王虽然与丈夫离婚了,但她没有权利剥夺儿子享受父爱。其实孩子如果能与父亲建立起安全、支持性的联系,那么即使父亲离开了家,孩子也不会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而且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在对两国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的一项专题调查中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因此,父亲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就与其建立起安全依恋。
小陈是个美丽的姑娘,在一家公司上班,但她在公司里却没什么朋友,像她这样性格孤僻的人,很少有人主动找她做朋友,小陈也从来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为此,同事们给她起了一个“冰雪美人”的外号。
在小陈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异了,她跟着妈妈过。单亲母亲不容易,妈妈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借酒浇愁。看到妈妈喝得酩酊大醉,小陈就开始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妈妈的累赘。
长大之后,小陈开始对爱情充满向往。但在小陈接连交了三任男友后,她渐渐开始觉得自己有问题了,但她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每一段恋情小陈都会全心全意地对待,但这三任男友都提出了分手,有时连个像样的理由都不给她。
在一个女孩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同样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女孩在幼年时期无法得到父爱,那么就会形成缺乏价值感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会影响女孩处理两性关系的能力。这些问题都会在女孩谈恋爱的时候暴露出来,女孩在面对恋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担心自己配不上他,从而恐惧被抛弃,对恋人过分地依赖和控制,迫切希望得到恋人的关注和认可,时时刻刻让自己感觉到被爱,从而给恋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恋爱关系的破裂。这就是小陈谈了三次恋爱都失败的根源所在,她在恋爱关系中索取幼年缺失的父爱。
娜娜一直很想结婚,但每段恋爱都谈不长。娜娜的每次恋爱都很用心,对男友也是有求必应,但他们都会以各种理由和娜娜提出分手,有时甚至连分手的理由都懒得说。渐渐地,娜娜的朋友都戏称她是“渣男吸附体质”。
有一次,娜娜失恋了,为了摆脱失恋的痛苦,在朋友的介绍下,娜娜认识了小张。娜娜和小张便谈起了恋爱,娜娜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她想和小张结婚。但小张却在这段恋爱中显得很冷淡,平时也不会主动联系娜娜。后来娜娜才得知小张没有放下他的前女友,还背着娜娜找前女友复合,但前女友没有答应。
娜娜很生气,她想和小张分手,但最终还是决定陪伴小张走出上一段恋情的阴影,她觉得自己一定能感化小张。就这样大半年过去了,娜娜发现小张常常偷偷约会其他女孩。面对娜娜的质问,小张对她说,自己只是玩玩而已,不是认真的。最后娜娜选择了原谅。
为了拴住小张,娜娜提出同居的要求,虽然娜娜知道同居存在风险,但她觉得这样能控制住小张,避免他再次找其他女孩约会,她觉得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小张一定会有所收敛。
几个月后,小张突然提出了分手,不论娜娜如何挽回,小张的态度都很坚决。就这样,娜娜的这段恋情又结束了。就在娜娜还未走出失恋的阴影时,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娜娜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小张,她希望这个孩子能帮自己挽回小张。同时娜娜也很担心,她害怕小张不愿意留下孩子。事实证明娜娜的担心是对的,小张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说,打掉吧。
“渣男吸附体质”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指一个姑娘虽然很优秀,但总是遇到渣男,在跟一任渣男分手后,很快就能遇到另一个渣男,好像一个渣男吸铁石一样,无法摆脱。而且这种姑娘常常有这样的特点,即不论渣男如何对不起自己、如何冷酷无情,她都会对渣男不离不弃,好像有受虐倾向一样。
渣男吸附体质的姑娘往往是缺爱的,好像离开了爱情就不能活一样,这与从小缺乏父爱是分不开的。当一个人十分饥饿的时候,会饥不择食。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缺爱,那么就会在爱的方面饥不择食,会对异性流露出的一点点爱意都如获至宝,从而忽视对方的缺点。如果一个女孩是在高度负责的父亲的陪伴下长大,那么她就能很好地处理两性关系,与渣男绝缘。
除了渣男吸附体质外,很多女孩在青春期的时候容易误入早恋的歧途,甚至会意外怀孕,给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如果一个女孩不缺父爱,她的父亲是个负责任的男人,那么她很少会盲目地早恋,出现性冒险行为的概率也很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