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带来的压抑——情感监禁(1 / 1)
杨女士38岁了,是个单亲妈妈,从小与儿子阳阳相依为命。虽然杨女士已经离婚十几年了,但还未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杨女士总觉得自己命不好,嫁了一个没良心的男人,自己全心全意地对待他,却遭到了他的背叛。离婚后不久,杨女士就下岗了,这对她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为了养活儿子,杨女士四处给人当临时工,十分辛苦。好在阳阳很让杨女士欣慰,不仅听话,学习成绩也非常不错。
随着阳阳年龄的增长,杨女士对他越来越失望,她觉得儿子不听话了,总是跟自己对着干。在16岁的阳阳看来,妈妈是个不可理喻的女人,他觉得自己又没把学习成绩落下,和同学一起出去玩是很正常的。
有一次,阳阳终于获得了杨女士的许可,可以出去玩了。阳阳立刻和同学一起到网吧玩,但被杨女士发现了,杨女士狠狠地批评了阳阳。以后阳阳就很难与同学一起出去玩了,为此阳阳和杨女士发生了多次争吵。
元旦期间,阳阳的学校放假了,他回家和杨女士商量着要和同学出去玩。杨女士问去哪里玩,阳阳说去新城。杨女士根本不同意,他们住在老城,距离新城有十多公里。到了晚上七点左右,阳阳再次提出要到新城玩儿,杨女士坚决不同意。阳阳没有妥协,直接跑了出去,还对杨女士说:“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忍了你十多年了!”
有了这次的事情,杨女士对阳阳看管得更加严格,每当阳阳提出出去玩的要求时,杨女士都会拒绝。如果阳阳坚持要出去,杨女士就会又哭又闹,还会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你爸爸那里,我再也不养你了!”大多数情况下,阳阳都会在杨女士的威胁下妥协。
杨女士对阳阳抱着很大的期望,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人生希望都在阳阳身上。阳阳是个头脑很灵活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杨女士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就下决心一定要把阳阳培养成才,不能轻易让阳阳出去和同学们一起玩,以免耽误功课。
每当阳阳放假在家时,杨女士都会要求儿子陪她看电视,看的内容都是家庭剧,通常都与离婚、婚外情有关。这让阳阳十分反感,他觉得这样的电视剧翻来覆去都是相似的内容,看起来非常无聊。有一次,阳阳陪着妈妈看一个电视剧,电视剧的女主角与杨女士的经历十分相似,于是杨女士就开始絮叨起来,说阳阳的父亲当初这是这样对她的。阳阳一听就很烦,直接说:“如果我是男主角,也会抛弃女主角。”阳阳这样说,其实只是为了发泄一下,但杨女士却觉得自己养了一只白眼狼,开始教训阳阳,说阳阳不懂得感恩。
阳阳已经16岁,正值青春期,是个渴望独立的年龄,他虽然在生活上会依赖母亲,但却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即和杨女士拉开一定的距离。但杨女士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反而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看得更紧一些。于是双方之间的冲突就变得越来越频繁。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伟大的,因为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无条件地付出,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父母对孩子有着很大的期待,即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报,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考大学、听父母的话。在父母看来,这种对孩子的期待是为了孩子好。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种期待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必须得按照父母的期待去做,不然就对不起父母的付出,尽管父母所期待的并不是自己本身的需求。
期待常常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为孩子好,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孩子需要从父母这里获得爱的满足。而对父母来说,也希望子女能满足自己的一些要求,即完成父母的期待。从另一方面来看,父母的期待的确是为了孩子好,按照父母的要求,孩子才能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但是父母常常会忽略一点,自己认为好的,对孩子来说未必就是好,也就是所谓的“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待时,有的父母会采取强制的方式,于是情感监禁就会出现。情感监禁虽然冠以爱的名义,但说到底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在情感监禁中,父母的爱就变成了一种压迫、一种攻击和一种无法承受的照顾。于是接下来就会出现挣脱父母情感监禁的现象,毕竟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意识到要为自己而活,这是一种成长的需求。
凡是从情感监禁中获得自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过去的自己感到悲哀,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父母的控制。但是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即无法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会情感焦虑,一方面渴望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例如夫妻关系,另一方面又害怕新的亲密关系会使自己重新回到情感监禁的状态中。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期待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期待就很难建立起亲密关系。但对于刚从情感监禁中解脱出来的人来说,期待就意味着压力,他不想要这种压力。在亲密关系中,期待是无法避免的,但这种期待不能给对方造成压力,不然就会给对方带来伤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