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一 参加中国共产党(12)(1 / 1)
当时,统治湖南的是安福系走狗、皖系军阀张敬尧。他以督军兼省长的名义,横征暴敛,骄奢**逸,无恶不作,被人民称作“张毒”,并在五四运动中,对学生反日爱国运动,进行镇压,因而激起湖南人民的强烈不满,群起反对,掀起了“驱张运动”。在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读书的周佛海,对这种情况一无所知,因此,当他到达上海时,谭延闿、赵恒惕的湘军,正与张敬尧的皖军交战,战事紧张,道路梗塞,无法回乡。在无可奈何之中,他便到杭州游玩。“到西湖住在智果寺,每日除译书、看书外,便和几个朋友划船、登山,有时竟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的维经斯基来到北京。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妻子,以及翻译、俄籍华人杨明斋。经北京大学俄籍教授鲍立维和伊万诺夫介绍,见到李大钊;经李大钊的介绍,维经斯基等到了上海,会见了陈独秀,讨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当时有相当名望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本是北京大学教授,因为主办《新青年》,鼓吹新思想,遭到北京军阀政府的迫害,被迫弃职到了上海,《新青年》杂志也因此迁到上海出版。
周佛海由于在梁启超、张东荪等人办的《解放与改造》半月刊发表了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当然为陈独秀熟知。维经斯基到了上海,向陈独秀提出建立共产党问题,得到陈的同意。既然要建立共产党,就必须约请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士,共同商讨。于是,陈独秀通过张东荪约见周佛海。
周佛海曾回忆说,当他从杭州回到上海时,“张东荪告诉我,陈仲甫(独秀)要见我。”“有一天我和张东荪、沈雁冰,去环龙路渔阳里2号,去访仲甫。当时有第三国际远东代表俄人维经斯基在座。吴大意说:‘中国现在关于新思想的潮流,虽然澎湃,但是第一太复杂,有无政府主义,有工团主义,有社会民主主义,有基尔特社会主义,五花八门,没有一个主流,使思想界成为混乱局面。第二,没有组织。做文章,说空话的人多,实际行动,一点都没有。这样决不能推动中国的革命。’他的结论,就是希望我们组织‘中国共产 党’。”周佛海:《扶桑笈影溯当年》。
维经斯基到上海找陈独秀,商谈建立共产党,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关此事的具体经过,如维经斯基的讲话内容,参加谈话的人员等等,因为没有原始的记录,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周佛海讲,当天讨论时,没有结果。由于张东荪不赞成此事,所以以后的会议,他都没有参加。但周佛海和沈雁冰是赞成的。他说:
经过了几次会商之后,便决定组织起来。南方由仲甫负责,北方由李守常(大钊)负责。当时所谓南陈北李。上海当时加入的有邵力子、沈玄庐等。戴季陶也是一个。不过他说,孙(中山)先生在世一日,他不能加入别党,所以‘中国共产党党纲’的最初草案,虽然是他起草的,他却没有加入。这个时候,只是筹备组织,还没有正式成立。预备在一年之中,于北京、汉口、长沙、广州等地,先成立筹备性质的组织,然后于第二年的夏天,开各地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我在计划拟定,分头派人工作的时候,恰当学校要开学,所以就回到鹿儿岛的学校去了。”周佛海:《扶桑笈影溯当年》。
周佛海的回忆,不论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他参加了上海共产党组织的发起和筹备工作,只是由于学校开学返日,而未正式参加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成立活动。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继上海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之后,北京、汉口、广州、济南、长沙等地,也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并且进行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人运动等活动。这表明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来到中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