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第13章 与别人较劲不如与自己较劲(5)(1 / 1)

加入书签

牛根生对自己抠门、对家人抠门,对别人、对社会却是超乎寻常的大方。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把自己和家人的股份全部捐到了“老牛专项基金”,其市值目前已经突破30亿元,所有收益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小地方逼出大思维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天性,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禀赋,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补偿机制作用下,小地方反而容易逼出大思维。

牛根生以可口可乐、奔驰等著名公司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

像可口可乐公司,地处美国的亚特兰大;像阿拉·福兹公司,地处丹麦的奥胡斯;像奔驰公司,地处德国的什么地方?是柏林吗?是法兰克福吗?不,是斯图加特。像利乐公司所处的是什么地方呢?——“聋得”(隆德)听不见!美国IT行业的中心,既不在纽约,也不在华盛顿,而是在硅谷。所以,世界级的大公司,往往出在小地方。大家看看世界五百强,算算规律。雷德蒙德,因为微软公司而闻名;斯图加特,因为奔驰公司而传名;举母,因为丰田公司而更名。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是当时的大城市吗?不是。因此,古人留下一句话:“宰相必取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

至于为什么小地方容易出大企业,牛根生这样解释道:

因为小地方想做大事的时候,思维上往往想的是全局!你想,东京的企业只要占领了东京,就可以是日本老大;北京的企业只要占领了北京,就可以是中国老大;而我们呼和浩特的企业,只有占领了全国市场,才可能排得上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办法。

“小地方,大智慧”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处于小地方,竞争环境就不会那么激烈,因为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风浪,就如“初生牛犊”一般,思想与行动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失败的成本很低。这是小地方的好处。在大城市,人们见惯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大城市里摔上一跤都要比小城市的更痛。因此,大城市的企业,制作企业发展蓝图时更是小心翼翼。

“小地方,大智慧”,更是牛根生的一种谦虚的说法。“大智慧”靠的是长远的布局,靠的是企业领导人远见卓识的布局策略。只有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从长计议,谋划企业未来,才能保证企业抢占到行业制高点,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蒙牛创立那天起,我们就立志为父老乡亲建立一个“百年老店”,为国家民族打造一个世界品牌。

蒙牛是站在“百年老店”的角度对产品进行设计的。

我们要建的是“百年老店”;建“百年老店”的大规律,不能看国内,而要看国际。既然国际巨头有这个“奶车桑拿”,那我们蒙牛就不能没有,否则,我们怎么能走到别人的前面?

后来,这个“奶车桑拿浴车间”在保障牛奶原汁原味、胜出竞争对手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市场开拓方面,同样也是在蒙牛刚建立不久,牛根生就开始了全国的布线。他认定只有“一线插红旗”,才能“二线红旗飘”,因此采用了“先难后易”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的牛奶版图中,成熟的市场主要有三个: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正因为成熟,所以在蒙牛去之前,这些市场已经被一些乳品行业所占领。然而蒙牛人并不为之所惧,通过不断努力,顺利攻下这三块市场,使得其产品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

蒙牛的快速发展,牛根生的“百年老店”的愿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做成“百年老店”来要求企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而不是只图眼前利益,能够为企业积蓄更多的力量;使企业的全体员工认识到这一点,更能激发员工的斗志,企业也会因此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纵观卓越的企业家、杰出的经理人,其最主要的共同特点就是见识层次高,他们就像望远镜那样,总是把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