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附录(1 / 1)

加入书签

牛根生个人档案

附录

fu lu

附录:牛根生个人档案

·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带领蒙牛采取“小区包围超市”的策略打开了深圳市场。建立了第一个自建生产基地,年底,蒙牛冰淇淋生产线正式投产。

·2000年2月21日,蒙牛液态奶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发出中国第一袋利乐枕产品,并用此产品打开了北京市场,成为外埠牛奶第一品牌。蒙牛产品开始进军上海,用“易购365”深入千家万户(这是中国乳业首次大规模使用网络营销工具)。

·2001年在上海,跃居为“外埠牛奶第一品牌”。5月8日,中共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正式成立。6月,蒙牛率先提出建设“中国乳都”的倡议,启动了以地区品牌带动企业品牌的大品牌大营销战略。9月,蒙牛制订未来“五年计划”,牛根生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锁定为100亿元。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荣获了“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的荣誉。2月,进入香港市场。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卓越企业家”之一;“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之一;“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之一;“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代表蒙牛接收了两块奖牌:“利乐枕无菌包装使用量全球第一”、“2002年度使用利乐包装超10亿包”。并获得 “2003年香港超市表现最优秀新产品奖”的桂冠,成为众多进军香港的大陆产品中的唯一获奖品牌。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之一。12月2日,中国第一位挤奶机器人走进蒙牛。2003~2004年,蒙牛液态奶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蒙牛冰淇淋也夺得全国销量第一。蒙牛摘得“2004年度最佳IPO”桂冠。2004年三四月份遭遇“投毒恐吓事件”。蒙牛开始兴建“国际示范牧场”。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5年获得“中国十大创业领袖”称号、“2005年中国品牌十大年度人物”以及“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众提名。获“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的荣誉称号。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这一年蒙牛2006年销售额比2005年的108亿元人民币上涨了50?1%,增加至162?46亿元人民币,完成了2001年制定的“五年计划”。

·2007年1月,在中国改革人物颁奖大典上,牛根生荣获最高奖“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3月,牛根生荣获“2006中国品牌领袖大奖”;4月,牛根生获“2006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捧得“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 。在2007年度中国慈善排行榜、2007年表现最佳10位企业家排名榜上,牛根生榜上有名。

牛根生如是说

参 考 文 献

cankao wenxian

参 考 文 献

[1]刘钢编著,蒙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2]倪德玲编著,蒙牛的营销策略与品牌攻略,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3]孙先红、张治国著,《蒙牛内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陈中、刘端著,《蒙牛思维(成就蒙牛速度的25个法则)》,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5]刘世英著,《蒙牛传奇(透视蒙牛帝国狂奔的背后)》,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6]康健著,《蒙牛攻略(公司高速成长的中国法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魏昕著,《牛根生财富心经》,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8]大苹果成功团队著,《好大一头牛(蒙牛集团领军人牛根生的非凡成功定律)》,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9]蒙牛网站**mengniu****/《蒙牛企业文化手册》

[10]牛根生新浪博客**blog.sina****/m/niugensheng

[11]牛根生雅虎博客**bulo**.yahoo**/blog/blog_index.php?bname=niugensheng1999

牛根生如是说

参考文献

fu lu

后记

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查询、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从中吸收和借鉴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由于资料来源广泛,兼时间仓促,部分资料未能(正确)注明来源及联系版权拥有者并支付稿酬,希望版权拥有者见到本声明后及时与我们联系(E-Mail:qiyejiayanjiu@sina**)。在此表示感谢与歉意。

此外,要特别感谢韩乐、周义雄、朱甫、占育文、张海、郑菊玉、庄焕艳、吴宏坤、王少波、王柳琼、肖亚强、刑春梅、徐惠珍、吴淑皇、苏定林、麦波、莫小琼、梁惠玲、吉梅菊、高乙清、龚文波、符琼、陈鹏程、陈琼湖、曾定良、徐庆明、王文、潘文旭、刘刚、裴云峰、彭茂雄、黄汉萍等人为此书付出的辛勤劳动,使得本书得以尽快与读者见面。

已结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