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告别的年代 (13)(1 / 1)

加入书签

6、红石山

毕业后,家里有关系的同学基本都回家工作了,像江一帆这样的寒门学子只有自找门路。江一帆参加了两次人才交流会,看着五花八门的招聘职位,竟不知选择什么好。应聘几家基层管理均不成功,最后应聘上了一家水泥厂的业务员。

水泥厂在省城郊县的一个镇上,江一帆去报到时才知道厂房还在兴建中。办公室接待人员说十一前后可以投产,江一帆于是留了下来,和五十多个新招的工人一起干杂活,无非是平场地、挖地沟。

干了不到一个月,江一帆就烦了。他烦的不是活重,而是带队的主任开始和他过不去了。带队的主任是厂长的小舅子,三十多岁,一副包工头的嘴脸,就知道催大家干活,可又不会分配活,不知道定岗定员,经常在活轻的地方多安排人,活重的地方偏偏少安排人,造成严重的窝工和怠工。江一帆和他提了两次,他不但不听,反而瞄上了江一帆,专门指派江一帆去干重活。

这天一早,主任分派活时,让江一帆和另一个工人去抬钢管,江一帆站着不动。主任过来推了他一把,江一帆一下火了,嚷道:“推啥推啊!会不会派活啊!”

主任脸一沉,说:“你还怪操蛋那。”

江一帆讥讽道:“当领导的水平真高,还会说如此‘高雅’的词!”

主任脸色红了一下,随即分派其他人干活,把江一帆晾在一边。江一帆见大家都走了,转身去了办公室。

上次接待他的那个老头听他说了经过,和善地说:“要说让你这大学生去干这粗活,是亏材料。你不会在下边呆多久,再坚持一段时间吧。”

江一帆说:“让我去食堂帮着做饭吧,干其它的也行。”

老头笑了笑,说:“你们主任人还是不错的,不过没领过人。厂领导都看在眼里,正说成立突击队呢。”

江一帆说:“那我先报名了。”

第二天,厂长召集大家开会,宣布成立突击队的决定,江一帆被任命为队长,手下有十几个年轻人。他们干的是最重的活,每天扛着大锤、铁钎在刚建好框架的厂房里凿洞打眼,以便安装生产设备。江一帆把这当成了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总是抢在队员前面干活。大家见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不吝惜力气,于是也卖命地跟着他干。突击队的出色表现受到厂领导的一致好评。

水泥厂背靠着连绵的群山,因山上可以烧制水泥的石头全部是红色的,所以这山被称为红石山。国庆节放假时,江一帆带着全体队员爬上了山顶。山上树木稀少,只生长着矮小的酸枣树,大家忙着摘酸枣,江一帆坐在一块红石上,想起高二时的东山之行,想起和萧竹一起唱过的《敖包相会》,心比酸枣还要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