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告别的年代 (15)(1 / 1)

加入书签

7、锅炉房

颍东村位于省中部,江一帆赶到时,已是午后了。这个普通的行政村建设的比城市还要漂亮,宽阔的道路两旁耸立着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村中心广场上塑着一尊高大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雕像周围栽着松树,摆着盆花,还有两个身着礼兵装的民兵在站岗。

江一帆根据一个门卫老头的指引,先到了村人才引进办公室,拿出毕业证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工作人员说没有对口专业的工作,没法安排。江一帆只好出来了,他看到相邻的招工办有很多人在报名,于是也领了一张表。交表的时候,他才知道招的是锅炉工。一个大学毕业生难道真的去烧锅炉吗?江一帆犹豫了,可转而一想,我不能刚到颍东村,啥也没学到就走吧?烧锅炉就烧锅炉,别人看不起无所谓,只要自己不自轻自贱就行了。他于是跟着其他几个刚招的工人一起去了锅炉房。

颍东村以食品工业为主,锅炉房非常多。江一帆去的是为拉面厂供暖的锅炉房,这个锅炉房只有一台十吨的炉子,分三个班,每班一个司炉工、一个化验员、两个杂工,司炉工兼任带班长,领导一个班的工作。江一帆被分到了甲班,工作任务就是拉煤出渣。

因所有的锅炉房都归颍东村集团下属的热力公司管理,所以车间主任分完班后,先领他们去热力公司宿舍楼安排下住处,然后为他们办了饭卡。拿着饭卡就可以在村集体食堂免费就餐了,这里实行的是大锅饭,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

第二天,江一帆换上深蓝色的工作服开始正式上班了。和水泥厂突击队的活相比,这儿的活太轻了,不过是脏了一些。

颍东村的田地大多被厂房占了,剩余的不过五百来亩,江一帆所在的锅炉房就在这一大片麦田旁。不需要拉煤出渣时,江一帆就站在暗红色的大铁门前,边晒太阳边看着麦田出神。冬日的阳光温软地照着绿油油的麦苗,麦田上升腾着一层薄薄的蓝雾,田边的一排桐树上还稀稀疏疏地挂着枯黄的叶子,偶尔悠悠然飘下一片,缓缓地落到了田间。

江一帆依然是落寞的,车间的工友们都是本县的,都比他小,而且都是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他和他们聊不到一起。他本来就不爱说话,这一来,话就更少了。他和谁也不说自己是大学生,和他们的交情仅限于同事之间。周围没人说普通话,有些人听他说普通话还嘲笑他,他于是尽快地学会了说本地话,改掉了以前的口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