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告别的年代 (34)(1 / 1)

加入书签

12、枣汤

第一场雪化完后,萧竹写来一封信。她说:这几个月来,我感觉到你的心境也不太好,只因自己的心绪太差,所以和你联系的很少,因为这份感伤太容易传染。星,不管心里牵挂的人是谁,不管是为谁而憔悴,不管怀想的是谁的笑容,是谁难以忘怀的味道,星,听我一句,不要让这些纷扰你现在和以后的生活。既然活着就应该轻轻松松。虽一生注定为情所累,不论是你是我,都应该泰然处之。往事精美,但也只能作为精美的记忆留存起来,作为柴薪,寒时暖之。现在的我们毕竟不是回忆的年纪。星,我真的不知以后会怎样,但依然衷心地希望你能轻松快乐地度过这美好的青春时光。为我,你能快乐一些吗?

江一帆现在的痛苦没法和任何人说,但萧竹感觉到了。感觉到又能怎样?所有的痛苦都只能独属于自己,没有人能分担一丝一毫。

吴巧红看到这封信后,对江一帆说:“萧竹的心里还是只有你一个人,你过年回去,找她和好吧。”江一帆苦笑着摇摇头。他回信说:即将过完的九七年,是我心灵负荷最重的一年,我已感到一种重压,时间的,以及生命的。也许心灵的炼狱都是一样的,我们只能忍耐。

天冷了,吴巧红的身体跟着变坏了,不想吃东西,脸色惨白,总说手脚冰冷。江一帆买了个煤气灶放在小屋里,给她煮红枣银耳汤喝,说是保暖补血的。吴巧红买来毛线,开始给他织毛衣。每晚,他们坐在小屋,一个煮汤,一个织毛衣。炉火轻轻地跳跃着,录音机里放着舒缓的歌曲,吴巧红在这留的时间不觉又长了起来。但两人一直按兄妹之礼相处了。

一年一度的评先活动开始了,江一帆在干部这一组参加评选,在第一轮中以绝对的优势压过其他干部。得票第二的是李水芹,而干部组只有一个名额,江一帆想着该让水芹姐住上荣誉村民楼了,于是申明退出评选,李水芹当上了先进工作者。

李水芹搬上新房后,第一个要请的人自然是江一帆。元旦前的一个下午,水芹姐先打电话和江一帆约好去她家,江一帆推辞不过,答应了下来,水芹姐于是先回家准备去了。快下班时,水芸过来了,笑嘻嘻地喊道:“领导好。”

江一帆淡淡一笑,说:“喊什么领导啊,喊哥就行。”说着给她让座倒茶。

水芸坐到他办公桌旁的小沙发上,说:“二姐怕你不去,专门让我来请你。”

江一帆笑道:“还用得着请吗,只要说‘吃’,我比谁跑的都快。”

水芸笑了笑,然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下班时,吴巧红下来,照例先来这屋。她猛一见水芸,怔了一下,随即礼貌地笑着打了声招呼。水芸显然知道她是谁,也不待江一帆介绍,笑着问:“没出差啊?”

吴巧红点点头,从江一帆的办公桌里拿了碗,先往外走。水芸随即也站起来,说:“领导,咱走吧?”江一帆点点头,跟着她走出来。

吴巧红走到往饭厅去的路口时,停了下来。江一帆对她笑了笑,往厂门口走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去,见吴巧红依然站在那,正用哀怨的眼神看着他。他扭回头,和水芸一起走到车棚,推了车子,骑上走了。

走到商业公司门市部门前,江一帆停车走了进去。他不顾水芸的阻拦,买了一套精美的茶具。到家后,是水田开的门。水芹姐见他买了东西,埋怨着说,让你来又不是让你花钱的。江一帆笑道:“第一次来吗,以后再来一定是白吃。”

大家笑着开始端菜、倒酒,水芹姐一家三口、水芸、水田,加上江一帆,很是热闹。酒基本是江一帆和水田在喝,水田已去啤酒厂做业务去了,酒量也很大。喝了三杯,他先给江一帆端道歉酒,提起在锅炉房打江一帆的旧事,大家都哈哈大笑。然后是水芹姐夫妻给江一帆端酒。轮到水芸时,水芸只给他倒了半杯。水田笑呵呵地说:“我这妹子真知道心疼人。”水芸红着脸打水田,江一帆笑着给自己的酒添满,和水芸碰了一杯。

江一帆一直想着吴巧红那个哀怨的眼神,吃完饭,就急着回厂里了。吴巧红坐在沙发上织毛衣,见他回来,也不理他。江一帆端着小锅去外面,回屋后把红枣和银耳放到灶上,打开火,坐到沙发上,问道:“晚上食堂什么饭啊?”

吴巧红低声说:“你走了,我又拐回来了,没去吃。”

江一帆叹了口气,说:“你咋这样?这一段胃本来就不好。”

吴巧红哑着喉咙说:“我也不知咋了,看你跟着水芹她妹走了,心里特别难过。你临走时,看了我一眼,我只觉得心里有股热流,往胳膊和腿上流去,胳膊和腿跟着就酸痛起来。”江一帆苦笑了一下,心想你跟我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枣汤熬好后,吴巧红喝了一碗就走了。江一帆收拾好碗筷,坐在床头,心里又是一片空茫。

又一场雪后,江一帆收到了萧竹的回信。信中说:近一年的时间,总觉得冥冥之中,海对我的召唤一日浓于一日,也许那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海,而是幻化甚至于美化了的海。那湿漉漉的海上的雾,以及那藏在雾里的一切,都让我不由的眼热心跳,让我不由地感到自己是一条蓝色的鱼。我默默地谛听并且感知着这源自生命本质的召唤,并且默默承受着。这种感受虽然痛彻肺腑,却让我的生命因此而光华四溢。我承受这份痛楚,这份由人而鱼的痛楚,海对我来说,虽不可得却依然是我生生世世的渴求与盼望。年终时,整理你以往的信件,一个个变换的地址仿佛一个个驿站,让你驻足和停留。人与时与事的变换也许无时无刻,愿若干年后我们仍能保留那诗歌一般的纯净的心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