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梁漱溟(76)(1 / 1)
营救《民主报》被捕人员工作虽暂时未获全胜,但总算救出了绝大多数员工,特别是工人中尚有八九位共产党员。
2.免除重庆基层盟员登记自首
杨复全讲:“1947年11月6日,各报刊载民盟总部宣布解散民盟组织,停止活动。”重庆军警当局更是气焰嚣张,在报上发布通告,勒令重庆民盟公开宣布解散,所属盟员限期登记自首,否则以潜伏共党分子论处。梁先生第二天即来到特园。杨向梁先生汇报重庆民盟存在的四个问题。“梁老听后告诉笔者(说),民盟总部解散组织是受国民党的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据他了解,在黄炎培代表民盟与国民党交涉时,其中有一条就是‘民盟总部自己宣布解散组织,停止活动,但各地盟员之登记手续可以免除,且保障合法自由;另一条是凡各地因案被捕之盟员,如司法机关根据调查实据,判定其非共产党或非为共产党工作者,自可不援用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之规定’。这些条件国民党是承诺了的,现在重庆地方当局要求盟员登记自首,根本违背其中央承诺,是不合法的。他将向国民党上层负责人交涉。”次日上午,梁先生由杨陪同访西南长官公署主任朱绍良。经过两天交涉,杨汇报的四个问题基本解决:①重庆市民盟组织自行宣布解散组织,停止活动;②免除基层盟员登记自首;③允许《民主报》在押人员的亲友送生活用品并指定了地点;④解除了对杨复全的监视、跟踪。[摘自《仁道承继》杨复全文《关于梁漱溟先生1947、1949年营救重庆被捕员的情况》。]
3.营救“刘思扬”战友雷子震掩护《挺进报》
雷子震是重庆人,少时就读山城贵族学校,后到香港新闻学院深造,曾在胡愈之、范长江在香港主持的国际新闻社工作,接受过进步思想的薰陶。日寇侵占香港后,萨空了、范长江等中共地下党员照料梁先生一道离开香港,雷子震曾参与其事,因而认识。胜利后雷在重庆“三联书店”工作时,结识中共地下党员刘国志(《红岩》中刘思扬原型),一起秘密收听新华社广播,创办《河山报》。获悉刘国志奉命办《挺进报》缺少经费次日,雷变卖妻子关爱仙贵重嫁妆,交给刘办《挺进报》。
与雷子震经常保持联系的另一中共地下党员赵德勋受梁先生长期掩护,在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与冯华滋(地下党员)等编印《挺进报》。梁先生亦读者。
1948年7月14日,雷子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辗转移送渣滓洞。小说《红岩》,为龙光华烈士(原型新四军战士龙光章)举行追悼会中的一幅挽联“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就是雷子震含泪所写。
梁先生得知雷子震被捕后,不顾处境艰险,亲自奔走营救,并介绍雷妻到重庆捍卫中学教英语,雷子震在梁先生营救下于1949年2月获释。
雷子震于2003年6月23日,在《北京日报》发表了标题“我是梁漱溟先生从渣滓洞营救出来的人之一”长文,并附梁先生在营救过程中给他去信的影印件。
4.营救渣渣滓洞、白公馆数十名革命志士
唐宦存和杜林著《现代新儒学宗师梁漱溟》一书中,有1949年春“梁漱溟营救渣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志士”一节。
民盟负责人之一,范朴斋先生1947年秋在成都被国民党逮捕,梁先生知道后,与当时四川省主席邓锡侯、西南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等多人交涉。范朴斋与朱绍良和张群都有较深的交往,恢复自由后应梁先生约请去北碚,住在北温泉公园,以就近协助梁先生继续营救被关在渣滓洞的民盟干部和革命志士。
1949年1月5日,梁先生写信给民盟主席张澜,商议营救在押盟员,内容如下:
表老赐鉴:时局发展至此,政府方面或有借重民盟之意,漱以为吾人对此应有两点作前提:(一)政府前曾取缔民盟,并有民盟人至今拘押未释,若此点未解决,吾人对政府无话可说;(二)政府言和平,吾人未尝不可与之言和平,但一切违背政协决议者必须取消,果能取消则自然和平……”。[《梁漱溟全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