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主要概念的界定(2)(1 / 1)
文化和政治是如何转化?如何运动?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我们把这种过程叫做国家思维。
罗素说:“人生的创造因素,是希望而不是恐怖。人类的一切伟大事业,都是来自善的实现而不是来自恶的推倒。”在人类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可以肯定地说,创造将会是一种主旋律,而破坏只不过是一些杂音而已。但是人类有时又是得益于恶人的,譬如希特勒,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削弱了工业革命早期强大的政治势力----资本主义,使另一种人类观点----共产主义,有机会在少压制的情况下找到立足市场,遍布于中国苏联及东欧等广大地区,影响的范围在20世纪中叶足以与前者势均力敌。
有竞争才有进步,两种不相上下的世界思潮的并存和发展,益处在于教育人类懂得未来的真理在何处。在20 世纪末期,尽管苏联共产主义严重受挫,但是这并不标志着这种思潮的完结,人类思想的运动往往是波浪式向前发展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整个人类中体现价值的标尺,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就如中国的古建筑与欧洲的古建筑在风格上不同,它们的形成都受了不同文化定势的影响一样。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们将欧洲“人”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使“人”本身光彩夺目。当尼采给它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之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现了,“人”发现自己还可以分,就如原子还可以划小一样,“本我、自我、超我”的分别以及“意识、潜意识、前意识”的出现,使西方社会开始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并且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病态。
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则鼓吹家族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利必须服从家族的权利,只有家族的价值被确立时,个人的价值才存在。在地球村落初步形成的20世纪中叶,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们,在否定家族的同时,则提出了阶级论,并且顺其自然地将中国社会实践与现代共产主义结合起来。文化的差异使中国和西方在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构成人类社会面向另一个千年纪元时的特殊景观。
3. 国家思维 国家有没有思维?
有的。特别是对于象中国这样有古久历史的国家,他的每一位历史伟人总具备前后相承的或共通的特点与思维立足点;它的每一届政府总选择相对类似的中央集权形式,而不是象美国那样的分权形式,这已经就使人们要忍不住发问,并出现首肯的倾向。至于别的国家,也是有的,只要它出现过一系列的天才人物并且具备历史。
所谓国家思维,就是由具有根本的民族特征和国家特征的文化和政治决定的,对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去向有因果关系的逻辑推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是国家思维的最大温床,而许多统治者或政治家、思想家在此温**做的美的或不美的梦,这就叫现实,也叫必然性,国家思维就是这样由文化和政治,由民众和精英人物,交互着以沉淀的方式向前运动。
国家思维是具体的,它在发展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必须有长久的意向性的培养,有一定的规律和速度,欲速则不达,欲缓则复古,顺之者则昌,逆之者衰,逆之者亡。
国家思维决定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未来方向,是高屋建瓴的东西,并不对具体的一人一事一物起决定作用,但时间沉淀了,它的作用也就明显了。在国家思维的运动过程中,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文化以流质状态运动,政治则带跳跃性,但离开文化基础的政治往往以失败告终。政治即便失败,也要在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中国思维是由具有中华民族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政治决定的,对国家政治和文化去向有因果关系的逻辑运动过程。它就是中国文化和政治在五千年中留下的轨迹,而且这个轨迹在以自己的惯性并入地球村落时,一边与西方的观念融合走向全球化,一边执着地走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由于中国思维沉淀的份量很重,其对人类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