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第一章 中国的起源文化(6)(1 / 1)
按今天的概念,道是泛之四海而皆准的抽象道理,德是个别事物得遂其生的具体道理。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该本源不是高不可攀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而得道,我即是道,道即是我。按今天的看法,“道”实际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它因人本身的掌握而显现,所以“道”“我”一体。这个观点比崇神的西方社会要早约二千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的事实,是人们从无知到有知的一步。
庄周说:“以物观之,自贵而相残;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意即从物的本身来说,各物都是自以为贵而贱视他物的;但是从道的观点来说,不论人或万物,本来就无所谓贵贱。既然人与自然万物一致,道也在人身上,因此人也可做评价万物的尺度。
尼采与庄子相隔二千多年,庄子生活的背景是文化苍白和社会组织低下,尼采生活的背景则是宗教的兴盛和社会组织高度发展。1882年尼采写了一本书,中国有一个译本叫做《快乐的科学》,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探讨人类的生活如何才能快乐和舒适,出发点与杨朱和庄周完全一样。
书中尼采大声叫喊:“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尼采用他的方式宣告,上帝死了,现在我们自己就是上帝,我们要重新评价一切。这与庄子的我即为道,道即为我是何等相似!可是庄子在当时要阻止人们有知识,阻止使用新的生产工具,阻止建立集权的国家和政治;尼采则是提醒人们打碎宗教的禁锢,冲破权威和愚昧,不要相信他人,要相信自我。
庄子的学说具有阻滞性,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不前与他有份。尼采的学说具有冲破性,西方社会近代生产力的大解放,生活观念的大解放与之有关。不能说没有庄子就没有封建的中国,但可以说没有尼采就没有尼采身后的许多西方思想家。这一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出现过的学说,其内容相同,在前一环境下或许要被淘汰,而在后一环境中或许会产生伟力。这是中国人总翻历史的原因,也是学说的流传受时代环境控制的一个证据。
老子大致生于庄子之前,人们习惯将他二人称“老庄”。不过老子是道德家系统的集大成者,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其学说主要表现在《老子》一书中,又名《道德经》。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道”,认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他不认为我即是道,道即是我,而认为“道”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不到也摸不着,操纵一切。同时道不是神,也不是上帝,更不是国君。
他说: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种哲学比较接近今天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好象说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即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但是它主张的措施十分消极,叫小国寡民观,典型的论述叫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种古朴的状态。
但是,道德家系统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有巨大现实意义的东西,既不在于道德家哲学的积极出发点;也不在于道德家主张的消极措施,而是由道家的方法论引导出来的南面术,即权谋术。
权谋术在老子其时就有很高水平,后来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多次运用和提高。蒋介石晚年就曾鼓励其子蒋经国重视南面术,说其一生研究阴阳之学,很受教益,搞通了可以对一切大事应付自如。
老子的权谋术,可分为帝王术(也叫阳谋术)和阴谋术两种。前者说明如何做好帝王,后者告诉你如何搞阴谋,而不是搞阳谋。
关于帝王术,老子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之”是道的意思。就是说:要做君王的,只要把握道,则不论人民也好,万物也好,都会因感化而驯服。因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又超然独处,永恒无变。虽永恒不变,运用之又可以应万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