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第一章 中国的起源文化(7)(1 / 1)
道从个别来说,就是德。就具体君王来说,他的信念和意志就是德,这是说中国的帝王要先有一种修养,接受一种学说,才能治理国家的道理。对于政治家而言,这种阳谋术是十分重要的。国家主席也好,省长也好,县长也好,上任之始,脑子中必须有一套治理社会的成熟方案,这是政治家的理论永远超越他的实践的原因。上台之后打乱仗的人,东一榔头西一板斧,很难组织好社会。
中国古代的帝王术是以“礼”为主要内容的,强调了温情社会和帝王知礼的榜样作用。但学者们提供给帝王的理论体系则比较多,有“道”、有“礼”、有“法”,还有“仁”等等。
以上是关于帝王自身的谋术,可是如何来统治别人呢?这可依靠阴谋术。阴谋术的核心是以阴制阳,以柔克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意即要想为君王,不要先取地位,不要先与人争强,而应该先与人争弱,先争取民心,争取民众。国共两党的斗争很能说明问题。
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这几条是历代政治家用得最频繁的。要请读者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阴谋术,与通常的贬义词“阴谋诡计”不是一回事,阴谋术反映的是一种以阴制阳的策略。对于某些政治家,出现一些超常举动,这既可能是他能力高强的征兆,也可能是他能力一般但与最高领导心智不一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要判断和识别一个人,将之提升高位,使其能力有充分施展的机会,在施展能力的大舞台上再来鉴别他,是比较可靠的。对另外一些人,其在高位时十分得志,但其能否在低位时一样坚守志向呢?为了求得合格的政治人才,中国帝王们常常把将要担重任的人放到边远的地方或者小官位去观察一段时间。
老子又说:“柔弱胜刚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这是权谋术的正反观,即一个硬币有两面,除了知其正面还要知其反面,这样才能在斗争中对之加以完整地利用。历史上很多美人计、反间计即是此阴谋术的运用,典型的是吴女西施的故事。
又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意即采用武力不好,不是上策,采用道治理天下的国王应当不这样做。
又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采取愚民政策,根据封建道德来治国,就是照老子的话做的。
又说:“不尚贤”
“不贵难得之货”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这一阴谋术与宗法制相吻合,所以中国封建社会历代以出身论高低。知识分子和掌握技术的人总被歪曲地使用,在压抑或转向仕途的情况下改造自然,不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扬眉吐气。
所列举的上术信条,对权谋术而言,可说是百不及一,其间插杂的议论也不是完全的研究。权谋术算一门学问,搞透了或许真如蒋介石所言,应付万物自如。这里只想说明,一个社会的构成和进步,人民起了多大作用,自然规律起了多大作用,统治者又起了多大作用。
权谋术告诉人们,社会的构成和进步,如果自然规律不被发现,其作用近于零(指积极作用);人民如果无知无识,其作用总的看来也很小,统治者如果权术老道,可起决定作用。要不然,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二千多年循环往复,政治上无突破性进展,经济上无技术的飞跃,就得不到解释。
此地的意思,并非鄙薄权谋术,而是由权谋术的作用说明:人类可由自己控制,并非由来自未知领域的东西控制着,也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控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把社会交给法律和金钱控制,过于看重物化制度的作用,看不到人本身具备的组织社会的力量,在经济上认为人为的计划是错误的,而只有物化的调节才是正确的,这种观念很错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个错误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