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第六章 公司文化时代(18)(1 / 1)

加入书签

不管怎样,社会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商品潮流的冲击,农民正在专业化,上街买菜,使用自来水,正在成为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也感到生活中离开了金钱寸步难行。

浅加工农产品正在加速转为高附加值产品。广东不是产粮大省,但八宝粥最先从广东生产出来,这些半斤装的精加工农产品在市场上不仅抢手,而且价格十分可观,零售市场上卖到三至五元一罐,而此时的米价才不足一元,若以一斤大米作三罐算,配上其它原料,毛利也要达100%以上。大米积压卖不出去,而八宝粥却抢手,原因是商品社会人们的观念是吃得更好、用得更好、玩得更好。

工业产品的深加工趋势更明显。在许多县级地方企业,最初的办法是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进行粗加工以后,出口到国外。如一个结晶硅厂,它的成品就是将山上的结晶硅石简单烧制处理后,很低价格卖给日本,而日本人经过精加工后,返销中国市场,价格高出十数倍。进入21世纪,该厂致力于提高技术,出口的确是精加工商品。

上述这段话是在1994年写的,这段文字看起来陈旧。仅仅过了7年时间,中国的产品商品化已经不再是问题。任何产品,不论是手工单一生产,还是机器化批量大生产,只要有购买者,只要生产者愿意,都可以是商品。哪怕是用过的旧物,也可以到旧货市场上上出让。但是在7年以前,农民自己家里生产的东西,无论陌生人还是熟人去取用,农民不好意思开口要钱的。同村人串工做农活,也不计工钱。熟人借钱,也不用还利息。

这些细小的日常事情的变化,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深刻的变化是公司文化时代就在这平静中立足了。

2002年有一个锅巴专利权的案例能典型地说明公司文化时代在中国扎根的情况。

十多年前,陕西某蛋糕厂因经营困难,厂长回家将妻子做的锅巴拿到厂里试验批量生产,结果一炮走红。厂长申请了个人发明专利,但从没向厂里要报酬,这是典型的非公司文化时代行为。

十多年后,厂长退休了,厂子经营状况不好,退休厂长向厂里索取专利使用费,引起诉讼。案例表明,十多年后,专利发明人开始使用金钱和法律的武器,干涉厂子的经营,这是公司文化时代起作用的典型表现。

6/3/2 资源公司化

在公司时代以前的所有时代,很多东西是不能买卖的,或者说不能广泛地买卖,即有非商品特征。进入公司时代以后,各种资源以公司为归属,形成资源公司化。

资源公司化的表现形式,是大量资源直接转化为商品,或者经过加工以后变成商品,是中国公司文化时代正在超越的一个地带。

自然物的商品化,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常常顺手牵羊的东西,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

空气、阳光、水、山川、河流、田野、野生动物、植物和人体器官等东西属于自然物,它们商品化以后,在市场上流通和出售,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将自然和人本身沦为金钱的奴隶。空气和田野的商品化,以其本身的牺牲作为交易手段。

20世纪,在中国的多数地区,住房的楼越高,越没有人愿意住。因为楼层太高,爬上去困难,水压不足,天热时晒得厉害。但是在香港、楼层越高,则买的人越多,价钱也越贵,电力充足使香港解决了电梯、空调和水压的问题,他们缺少的是空气和阳光,这是高层楼抢手的重要原因。

自然物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后,良好的空气和阳光也成为奢侈品。在美国,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人,城市里空气污染严重,噪音大,阳光也不好,灰尘多,有钱的人则纷纷移居在乡下的别墅和建在沙滩海滨的寝宫,为的也就是空气、阳光和自然的美景。

空气的这种交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空气在社会商品化的过程中被大量污染,它以自己的牺牲赢得了出卖的权利。

土地的情况也是如此,国家实行土地私有,私有权滥用了土地,土地买卖和兼并使它自身成为商品,它的后果就是使人时常觉得无立足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