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莫扎特哭和哭莫扎特(4)(1 / 1)

加入书签

周:《莫扎特之魂》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莫扎特哭和哭莫扎特”。这两大部分是一个整体:先说莫扎特哭什么,为什么要哭,以及哭的性质;然后详尽交代我们为什么要哭莫扎特,哭他的音乐。

赵:一个哭字,都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若是把这个哭字说透了,《莫扎特之魂》这本书便算没有白写。

作为本篇结束语,笔者特写了一首诗:

最初的和最后的哭

许多年 许多年前

当脐带剪断

我呱呱落地

脱离母体

那便是我有生以来写下的

第一行不成文的诗句

[ 书客网 ShuKe.Com ]仿佛记得

我的啼声特别

响亮 悲伤

那是我预感到

人生路旁多的是

艰险 暗箭 恶浪

最后

我终于死了

墓地已是秋光尽老

寒烟衰草

碑石上刻着几行字

那是我告别世界的哀号

人生

并不像我原先所害怕的

那样坏

但也不是我期望中的

那般好

音乐与文学

音乐与文学有着紧密关系。

当然这是一个假定。

我们确信这个假定成立。

我们相信,莫扎特在作曲的时候,他的灵魂状态处在一种诗意化的或叫文学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用文学的语言去近似地描述乐曲所要表达的境界或意境。

尽管用文字一一对应地去精确描述是办不到的,牵强附会的,也是自欺欺人的,但大致上定性地用文学语言去加以描述则是可能且真实的。比如,莫扎特于1784年创作的《第十五钢琴协奏曲》(作品第450号)。第三乐章快板是回旋曲。其中有个叠句,作了四次重复,中间插部都有自己的主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理解这个乐章临近结束时的叠句呢?它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的10个小节完全建立在降B和弦上的段落的基础。那么我们可以用文学语言去描述这叠句的涵义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过有下面两种文学描述:

第一种:叠句像是18世纪的狩猎号角。

第二种:叠句像驿站公共马车的号声。那是初冬阿尔卑斯山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交界处一个美丽小镇的清晨。到处是参天古树。其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雾至,古老教堂的尖顶和树梢便尽在迷雾之中。马车的号角声和门外马嘶人起,频频催着整夜无寐的莫扎特赶紧起床穿衣,准备上路。

第一种描述是可信的。莫扎特经常坐马车,足迹遍及欧洲各国。在他的作品里隐隐约约回荡着驿车号角声或从灌木丛中传来狩猎号声,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第二种描述当然也可以,但有点任意性。也许有不少情景是我们强加给莫扎特的。你甚至可以再作进一步的描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