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救灾恤患(1 / 1)

加入书签

寒冬腊月,风雪漫天。

极致的寒冷,令九州大地上的人们,除了必要之外,谁也不愿意离开温暖避寒房屋。

大地上的生灵活动,也在这个时候,降到了最低界限。

而九州各国们,也在梁国那边爆发了咸安兵变这一事件后,彻底陷入了沉寂之中,再无其它大事发生。

在极寒的庇佑下,所有人都开始了蜗居积蓄。

楚国这边开始忙碌起来。

现在是十一月份,正是每年年税开始收取的时日。

打了两年大战,规模都在千万人以上,耗费的钱粮那是如流水一般,止不住的向外哗哗流淌。

原本陆渊预估的,够自己打好几年战的储蓄,等真的开始用起钱来后,才发现自己是有些乐观了。

如果只是供应大军和移民的话,那确实够楚国用好几年。

可他花钱,实际上,却并不只能考虑这两项地方。

比如你打下了中州之地,这上面遗留的几千万黎庶百姓,是不是你楚国子民?

如果是的话,那你管不管?

战争带的破坏是极大的。

楚国虽然较为顺利的,拿下了中州一半的地盘,将时间控制在极短的范围内,并没让战争长年累月。

但就算再短的战争,那也还是战争。

两年千万规模的大战,对于地方上的民生破坏,那是难以想象的。

最直白一点,楚国如今控制的北地中州十六郡,因为这场战争,当地人已经损失了两千多万的人口。

而这些损失的人口之中,超过八成以上的,还是极为宝贵的男丁劳动力。

要知道,这十六郡地盘上,全都加起来,原本也就堪堪九千万人口而已。

如今直接损失了两千万人,其中还多数都是男丁,这对于当地的人口结构生态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

整个楚国控制的北地中州,现在除了青州靠南边,楚国当初较为顺利占据的江夏、东海等郡外。

其余地盘,那可都是人口凋敝,男丁绝迹,入目所见,尽是妇孺。

几乎所有家庭,都损失了自己的父亲,儿子,兄弟,丈夫。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这样因为战争的缘故,被损耗殆尽。

剩下的那将近七千万老幼妇孺,在没有了足够劳动力后,哪怕有着天地去耕种,但想要养活自己和一家,也都变得艰难无比。

再加上楚国在北地,就地征集物资的政策,还要在这些本就艰难的北地百姓身上,再次盘剥一遍,这就更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逼了。

尤其像豫州那边,因为孤悬海外的缘故,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饿死人现象。

而青州、雍州等地,也或多或少,有零星例子出现。

这种情况下,等各地情报汇报上来,自然引起了陆渊重视。

这种劳动力奇缺,大规模饥荒的现象,如果再不进行挽回遏止,那恐怕当初因为楚国操作,梁国境内爆发的饥荒现象,就要再度于楚国的治下上演了。

等真的形成了规模,那么楚国控制的十六郡之地,怕不是要再饿死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

虽然对于战争中损耗的死亡数字,陆渊能眼都不眨一下的坚定推行。

但那是因为他理解战争的残酷,明白这是必要的,所以才没有怜悯。

可对于那些毫无反抗之力的普通百姓,他虽然依旧能硬得起心来,但终归还有着柔软,不愿真的坐视大规模的饿死事件出现。

因此,对于救灾,扶持中州北地百姓,让他们尽快渡过难关,就被提上了议案来。

经过和各部官员商量后,具体提出了三大方向。

一个是赈灾,即对于粮食饥荒的地方,楚国官方运来粮食,尽可能保证最低限度的给地方百姓提供食物,不让他们饿死。

第二个是减税,对于实在贫苦,或者缺乏劳动力,根本没有出产能力的家庭,暂时减免赋税。

具体减免时间,只是是该家庭,下一代男丁成长年限为主。

即,等你的小孩长大了,朝廷再来收取赋税。

第三个则是官方婚配。

这就是老套路了。

中州那些失去了所有男人的家庭,只要家中还有适龄妇女,那就由官府做主,从楚国本土招募未婚男子,直接分配到家。

这样楚国本地大量未婚男青年,就立刻有了老婆孩子,有了家产田地,瞬间达到人生巅峰。

而那些无依无靠的妇孺老弱,也能借此得到一个男丁的庇护,今后总算有个依靠,不至于被饿死穷死。

须知,吃绝户这种事情,在这个落后的社会,可不仅仅只是个名词,而是一种天然的现象。

在保持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你穷你弱,那你就活该去死。

这种近乎于本能的朴素观念下,在这种战争年代,被发挥得尤其淋漓尽致。

也就是中州北地,现在很多城市村落都损失了男丁,大家伙都是妇孺老弱,谁也欺负不了谁。

要不然换做像楚国这种,社会生态保持较为完好的地方,那同村同镇同城的人,可真要给你现实上演一出,什么叫吃绝户,喝人血了。

对于这种不好的社会现象,陆渊其实也或多或少的知道,对此其实也深恶痛绝。

可在这种技术落后的社会,这就是为了繁衍的本能行为。

在没有实现生产力大爆发的情况下,就算他是皇帝至尊,想要改变也无能为力。

至于自己发明技术,执行一场社会变革。

这实在抱歉。

他也就是个普通人而已,哪怕有着一点前世知识,但那么多年社会混下来,早就还给学校老师了。

现在让他,靠着那点残缺的不能再残缺的知识,凭空打造出一个工业体系,那着实是高看陆渊了。

而且在这种修仙社会,或者说高武时代,说真的,除非发明出现代的导弹飞机来,不然普通的枪炮火药,其实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就不说修仙者了,就先天之下的普通武者,只要达到二流境界,一般的机枪火炮,就没什么威胁了。

因为到了二流之境,武者就接触到了精神方面的修炼,冥冥之中,对于危险的感应大增。

你拿枪对准人家,他提前就能感应到,然后进行规避。

甚至一枪打过来,二流武者就能上演空手接子弹。

一门武技爆发出来的威力,其实是不逊色于一般的步枪子弹的。

武者交手,都能凭肉体硬扛武技了,就更别提普通火器了。

再加上一个精神感应,普通士兵即便拿着火器,也很难威胁到二流以上的武者。

如果对上先天宗师,那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

要是面对修仙者,靠着那玄奇的仙术,就更难以应对了。

当然,以上这些,仅是指完成了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现代体系,这边的高武社会,修仙社会,在武力方面,才有着绝对优势。

如果科技发展高了,有着针对性,那反过来压制练武修仙,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只要确定这点,对于陆渊来说,就足以让他打消发展科技的念头了。

因为他估计,以自己能耐,就算花个几百年去累积推演,顶多也就把社会发展到一二次革命的程度罢了。

再往上,就不是他能力范畴了,需要后人的智慧。

就这,还要花费大量时间。

并且世界不同,规则不同,在他前世能够适用的物理规则,这个世界能不能适用,都是两说。

毕竟前世没有修仙,没有练武内力;这个世界没有科技,没有工业,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是一个环境,一个世界,很多东西不能生搬硬套的。

陆渊这些年来,也尝试过一些基础的科技发明,但除了一些本土规则上的事物,能利用原来前世的思想,进行一定程度改良外。

前世的一些发电机,甚至大威力火药,他都没能复刻出来。

动用了上百人才,实验了数百上千次后,最终只能确认,这就是世界规则不同,是本质上的排斥。

这种确认过后,他就更放弃科技兴国的想法了。

转而是改良本地的一些科技规则,以此来让民生更好的发展。

还别说。

在有着修仙和武功的情况下,这世界还真有一些前世世界眼中的黑科技。

就比如,他最远能相隔近万里的分身神念沟通,就比如蕃人献上的能日行三千里的飞鹰。

又或者武功内力对人体奥秘的挖掘。

那些洞天福地和神血异种,各大仙门的玄妙道法等等。

这些如果全都发展起来,也未必比科技逊色。

反正陆渊认为,是要比自己前世社会的科技强的。

因为这里的修仙者,能手拿日月,翻江倒海,能空间穿梭,飞升仙界。

而前世的科技,未来或许能做到这点,但在他穿越前,却是办不到这些的。

只可惜,这个时代已经是末法之世。

这些大量宝贵的修仙知识财富,根本无法利用起来,这孰为让人痛心。

好在这些对陆渊来说,虽有些可惜,但也没那么无法舍弃。

反正,如今他自己可以修仙,上述的种种修仙知识和科技,他本人是可以享受使用到的,只是无法推广到全国,普及天下而已。

同时作为一国之主,哪怕没有科技爆发,该有的享受还是有的,也差不到哪去。

这种情况下,在发现没法利用前世的知识,科技爆发后,自然也就没什么动力,去研究本世界的科技了。

再苦也苦不到皇帝。

秉承着这个朴素念头,陆渊也将这些事情,渐渐抛之脑后了。

也就是现在手中物资,一下变得极度缺乏,国内有大量百姓忍饥挨冻,才想到了这个当初被抛弃的念头。

“不过现在我进行了一轮裁军,北地行营诸军,算上地方兵马,所有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六百余万。

只是供应这些军队,后勤方面还是跟得上的,不必再抽取中州地方的物资,用以供应军需了。

只这点,就能让中州百姓,大幅缓解压力。”

陆渊盘算了一下裁军过后的消耗,不由对自己执行的这项政令,满意的点了点头。

要是不进行裁军,那他还真有点撑不下去了。

来年想继续北伐,可就只能再苦一苦地方百姓了。

而这一苦,可能就是千万条人命。

虽然相对于北伐一统大业,千万人的牺牲,在这个世界的人看来,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可能少死一点人,少造一点罪孽,总归是好的。

也算是陆渊这个穿越者,在经过这个世界的大染缸改造后,仅存的一点善心了。

“不过兵马军需的事情,暂时可以解决,但给北地妇孺拉郎配,这就有点难了。”

陆渊想到自己第三条救灾方案,就有些头疼。

其实在北伐之前,楚国国内的男女人口平衡,就出现了些许问题。

长久的盛世,导致了地方资源分配不均,很难在舒服的养活太多人口了。

而在要男丁传承香火的观念影响下,地方百姓,在难以养活更多人口后,在生下孩子后,往往会选择男婴养活,而女婴则被遗弃。

长时间下来,自然就导致了男女不平衡。

楚国三十年盛世,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也初露端倪,造就了一二百万娶不到老婆的光棍。

这原本也算是个社会问题,会影响地方安稳。

可随着这次北伐,楚国也动员了大量男丁参战,一场战争下来,国中损失的男丁,也有六七百万之多了。

原本男多女少的问题,在这一战过后,瞬间被解决。

甚至反过来,变成了女多男少了。

这种情况之下,陆渊想从国内拉来足够男人,分配给北地老弱妇孺,还真有点难度。

“这样的话,想招募单身青年,肯定就不行了。但放着那将近七千万的妇孺老幼不管,也太过残酷了……”

陆渊皱着眉头,想着办法,最终只能另辟蹊径。

“既然招募单身青年不成,那干脆招募成年男丁吧。

也不管他有没有成婚了,只要国中百姓北上,直接一个男人分配一户北地家庭,就当给那人娶个小妾了。

这样原本没有根基的楚国移民,到了北地之后,瞬间就有了房屋田产。

虽然原本这点财产,只够养活一户人的,现在要养两户人,有点困难。

但总好过一穷二白,从头开始。

有了这点根基,地方移民就能度过初期艰难,后面想要日子过好,再去自己开垦荒地就行了。

这么经营个两三年,原本不能收税的中州,也就能开始成为根基,大规模出产钱粮了。”

陆渊慢慢捋清思路,越想眼神越亮。

最后直接拍板,叫来各部官员,让他们跟着查漏补缺,集思广益,一起完善这个计划。

商讨了十来天,最终有了结果后,便作为公文政令,发布到了江北江南各郡。

准备当做近两年的官员考核绩效,以此督促地方官员推行了。

而陆渊也在处理完这事后,又去忙别的政务了。

在江北打下了一个半楚国,各种事情纷至沓来,原本帮他处理这些东西的好友孙思文,又不得不留在扬州,坐镇后方。

而一些关键事物,他也不放心交给其他人,最终也只能自己亲自上阵了。

别人这个冬天,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却是在政务团忙的天昏地暗,每日批阅的公文折子,那是一百计数。

手中的签字笔,一天都没停过,真可谓累惨了。

但没办法,在拿下北方,完成扬州移民工作,孙思文到来前,陆渊也只能再撑几年。

好在当初刚创业的时候,他也过惯了这种苦日子,这个时候再重新上手,所以有些不适应,但也不算太难。

总归是没出什么问题的。

这个冬天,随着各项政令,从大梁皇宫签发出来,大楚也在忙碌之中,慢慢迎来了开春。

……

神武四十三年,初春二月。

随着大雪化开,万物复苏。

楚国这边一年寒冬的忙碌,还在沉浸在余韵中时。

九州大地上,破天荒的,不等楚国先动刀兵,在豫州之土上,那边的几个势力,就先一步打了起来。

郑国朱虚城,在经过去年的国都保卫战后,经过一个冬天的整训积蓄,郑国新任皇帝,正式在开春后建坛祭天,历数唐国罪行。

而后大阅三军,举兵点将,宣布要收复失地,北伐唐国。

消息传出,与郑国为盟的晋国,立刻跟着响应。

唐国那边,反应也迅速。

在两国宣布要北伐之后,也立刻调动修养了一冬的兵马,再度在益都郡的地盘内,和郑晋二国打了起来。

但没打多久,东边的许国就传来动静。

许国以唐国暴虐无道,欺凌邻国为由,响应了唐国号召,正式出兵百万,征伐唐国本土。

虽然唐国对此早就防了一手,提前在国内留了百万大军,面对许国的突袭,并没落于下风。

但在多了一个相同体量的许国,作为敌人后,以唐国的底蕴,也有些吃不消了。

原本势如破竹的战争形势,瞬间陷入了僵持之中。

唐国以一敌三,初次体会到了当初梁国,以及现在楚国的感受,也算是提前过了一把“第一霸主”的待遇吧。

而许郑晋三国,如此针对唐国,显然也是打定了主意,要在和楚国对决之前,先铲除这个不稳定因素了。

不将唐国这个隐患解决,面对如日中天的楚国,他们实在是没有底气,在后方起火的时候,再和楚国一决胜负。

所以趁着楚国正集中精力,准备解决青州梁国,没有余力顾及周边的时候。

就是她们解决唐国的唯一机会了。

三国都不想错过。

而随着四国的战争爆发,豫、荆、梁三州,也瞬间陷入了惨烈的战火中。

去年寒冬的安宁,在这一刻,也只是个梦幻泡影罢了。

九州的狰狞残酷,在冬天打了个盹后,再次露出了獠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