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弃城而走(1 / 1)

加入书签

乐陵,皇宫。

“陛下,大事不好,蛇丘城破了!”

伴随着一声声凄厉的惊呼,一个从西南而来的消息迅速传开,整个皇宫陷入了惊惧之中。

大殿内,收到消息,紧急赶来的朝廷众臣,此时一个个面色严肃,眼神中压抑不住的惶恐。

而坐在上首的徐帝,神情也有些发白:“众卿,楚人攻破了蛇丘城,现在百万大军浩荡而来,直奔乐陵。

沿途所过府县,守军早已抽调一空,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挡不了楚人。

现在楚军旦夕而至,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家拿出个办法来吧?”

众臣听到徐帝所说,心里也是惶恐不已。

谁也没能想到,明明已经往蛇丘城加派了三十万大军,但这城依旧破得那么快,甚至连多撑一月都做不到。

难道这楚军,真就跟传言所说一样,那么的不可抵挡吗?

要不然,一座有五十万大军,两位先天驻守的大城,为何破得如此之快?

是楚军太过厉害。

还是城中守将那般无能?

但,不管众人心中如何去想,也不管他们怎么样埋怨咒骂,守城的两位徐国先天。

城破已经是既定事实,楚军即将到来更是泰山压顶。

不度过这个难关,在场众人都没有好果子吃,说不定明天就要成为亡国之人,沦落为楚人的阶下囚了。

这个结局,没人愿意接受。

只是让他们想办法阻挡楚军,一个个互相对视,面面相觑间,都没什么办法。

“陛下。”

这个时候,兵部侍郎赵光逢站了出来,行礼禀告道:“如今乐安郡内,无盐城派了一百二十万大军,六位先天,这路兵马此时正与楚地所帅的楚军主力交手,双方战事正酣,根本无暇顾及它处。

南方战线和东南战线,先前各派了十五万兵马和三位先天,如今和楚军鏖战数月,各自兵马都损失不小,也没有余力顾及它处了。

所以现在整个乐陵郡内,除了城中的几千宫廷禁卫外,已无任何兵马可调。

徐州本土那边,虽然又紧急征召了五十万大军,但命令才刚刚传下去,各地兵马正在集结。

想要大军成行,并且南调下来,最快也需一月时间。

而楚军抵达了乐陵城,也只在旬日之间而已。

想从本土调兵,已是来不及了。”

将事实讲述这里,赵光逢沉默了一下,还是艰难开口:“所以臣以为,为今之见,想要拦住楚军,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为保徐国国祚,为保陛下安危,臣请陛下率领朝堂诸公北狩,返回故都琰城。

徐州本土还有数十万大军,还有铁林公坐镇,靠着大河天险,还有即将到来的冬季大雪,足以将楚军拦于河南了。

请陛下保全有用之身,率我等于来日再和楚人决战。”

说到最后,赵光逢拜服于地,哀声请求。

旁边重臣见此,都不由痛心垂泪。

当然,也有那刚烈之人,对于赵光逢这种弃都而逃的提议,不由怒目而视,将其视为卖国奸贼。

“迁都北狩……”

徐帝看着下方众人百态,心中也升起悲哀,不甘心的问道:“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豫州那边,唐许郑晋四国,不是已经达成和解,很快就可结盟,出兵救我吗?”

下方徐国内阁首相,一直盯着这个外交事宜的宰相陈寻安,此时站出来回禀:“陛下,我国使者虽已促成四国和解,但四国也不过刚刚停战而已。

其等往年结怨已深,仓促之间,想要握手言和,没有那般容易。

而且各国出兵多少,粮草调集,方略规划,战场路线……

这一系列事情,都需筹备规划,很难立刻派兵来援助我国。

就算能来救援,也不可能是大部队,顶多是数万、十几万的小股人马,面对楚军百万大军,也无济于事。

而且豫州距离乐陵,中间还隔着青平、胶东等郡,想突破这些地方楚军的层层封锁,赶到乐陵城下,也没那么容易。

真想等这些盟友起作用,今秋是不可能了,怕是要待到明年,才有成效。”

虽然当初派遣使者,前往出使豫州四国的时候,徐国内部都对此信心满满,把此策吹成了破楚神计,能挽狂澜于既倒。

但这也只是骗骗底层人而已。

他们这些掌握一国之权的高层,哪个不清楚,事情绝没那么简单轻松。

促成四国结盟,或许能给楚国带来一个强大对手,给他们减缓极大压力。

但要说是什么见效神药,能立刻解决楚军带来的压力和威胁,那也是想多了。

楚军要是真那么容易对付,梁魏赵等曾经称雄天下的霸国,也就不会相继灭亡了。

所以他们虽然对此次出使,保持着不小期待,但也没真的把此当成救命良药,把希望全压在这上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

想要治病,除了良医良药,还得自己努力自救才行。

援军虽好,但在援军抵达之前,他们徐国还得自己撑住。

先前派出三十万援军,赶赴摇摇欲坠的蛇丘城,便就是自救行为。

但结果,此时也明了了。

这个自救行为,虽起到了一些效用,但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有用。

只是从立刻就死,变成了拖了大半月再死,效果有,但还是救不了命。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听到宰相陈寻安的话,徐帝心中最后一个希望也破灭,绝望之下,精神都有些恍惚。

“陛下,赵侍郎说的不错,眼下情况危急,确实要及早打算,趁楚军没来之前,北狩故都啊!”

“是啊,要是等楚军抵达,我等想走都走不了了。”

“大徐千年国祚,可不能灭亡在我等手中,北狩宜早不宜迟啊。”

这时下方众多臣子,在得了首相亲口确认,知晓现在已无半点挽回机会后,一个也纷纷开口。

没人想放弃眼前基业,灰溜溜的跑回老家。

但局势如此,由不得他们不逃。

被众多大臣如苍蝇一样,在耳边嗡嗡嗡的叫了许久,徐帝也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看到那一个个神情畏惧的臣子,心中就是极大的厌恶。

国难当头,这些人一个个只想保全自己性命,就没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为国殉身的。

‘都是些国之蛀虫,都该死。’

徐帝在心中暗骂,顿感无力,叹息一声后,看向宰相陈寻安道:“陈相,势不可违,既如此,为保徐国,便北狩吧。”

说话间,他心都在滴血。

这几年来,徐国本土的百姓全都迁到了青州,这可是三千多万人口啊。

留在本土的人,经过数轮征发男子从军,大量精华人口南调,此时怕不是连八九百万人都不到了。

现在放弃南方的精华,灰溜溜的逃到北边去。

纵然能苟延残喘一时,但靠着北边留下的那些个老弱妇孺,徐国真能振兴吗?

怕不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步入已经灭亡的赵国后尘,消亡在蛮夷的人潮之中了。

要知道,徐国收编徐州本土的蛮夷,可才不到一年时间。

原先徐国强盛,那些蛮夷为了生存,所以选择了投靠徐国,贡献出来人口兵马,为徐国所用。

可现在徐国遭受惨败,那些投后的蛮夷也在南方战场中,损失惨重。

大败之下,利益受损,自身又没有足够的威慑,怕不是那些刚刚投靠的蛮夷,瞬间就要造反。

才刚刚安定的徐州之地,也立刻要动乱起来。

本土八九百万人,一半都是蛮夷。

这些人乱了,本土能好到哪去?

想到这里,徐帝心中一紧,也顾不得哀叹青州的丢失了,连忙道:“除了北狩之外,南部和东南部防线,那里的兵马也别守着了,立刻让他们撤回来,跟着一起北狩。

还有此时站在控制之中的地方百姓,让他们跟着一起迁移回去。

这些人口留下来,只会便宜楚人。

我等返回徐州本土后,想要反攻回来,也许足够兵马,这些都少不了百姓提供。

无盐城那边也是。

趁着蛇丘城的楚军还没把他们后路截断,也立刻让那边的大军后撤。

让他们不用来乐陵城了,直接原地渡河,返回徐州。

趁着还有些时间,趁着楚军还没反应过来,能撤走多少人,就撤走多少人吧。

这些都是我们来日反攻中州,保全徐国的资本,要尽量保留下来。

哦,对了,青平郡那里也是。

该地我军还有百万兵马,控制区域也有百余万民众,这些都不要给楚人留下,通通撤走。

楚人不是想要青州吗?

朕给他,只不过给的是个空架子,人都没了,数千里赤地,让他们慢慢去恢复填充吧。”

明白事不可为之后,徐帝就开始清点起现在的家底,想着尽可能减少损失了。

现在这个乐安郡内,徐军数量,大约还在一百三十万左右,先天宗师还有十二人,这股力量已然不弱了。

正常来讲,以此想要守住一郡,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可惜徐军不弱,楚军更强。

面对楚国两路行营,以及还有一路正在赶来的行营,徐国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只是想要保命,也只能弃家而逃了。

“臣遵命,稍后便会安排,让各地兵马撤离。”

陈寻安听到吩咐,立刻应下,然后为难道:“只是这些地方,楚人步步紧逼,几路兵马想要顺利撤离,恐怕没这么容易。

而且几百万人,想要把他们撤回河北,所需船只也是个天文数字。

以国中拥有的船只数量,想要将所有人撤走,怕是要忙碌到入冬,大雪冰冻了河面,才能勉强做到。

这期间,楚军绝不会坐视,肯定会加以阻拦干扰的。

最后能撤走多少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徐帝张了张嘴,最终叹息:“尽力而为吧。”

殿下众臣,闻言尽皆啜泣。

一股亡国的悲哀,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许多人心里都想着,这大徐,怕是真不行了。

一念至此,众多繁杂心思,就涌上了来。

在这艘大船沉没之前,诸多丑态,正慢慢上演。

而徐国,也在沉船之前,做着最后自救。

乐陵的各项旨意,在皇帝重臣的推行下,迅速的传了出去。

前线各路兵马收到后,悲愤绝望之下,也为了活命,立刻开始了动作。

留下部分兵马断后,主力趁夜逃离,尽可能的甩开楚军。

南方和东南的两路徐军,再留了两三万兵马,虚张声势后,六位先天大将率着二十万主力,连夜就逃回了乐陵。

然后这些人作为乐陵守军,成为新一道防线。

根据计划。

他们将在这里坚守到最后,给后方各路兵马的撤离和百姓的迁移,争取足够时间。

相比于乐陵这边小心翼翼的撤离,无盐城倒是简单许多。

那边徐军的实力,除了先天宗师方面,比楚军差了些外,其它实力是要强过楚军的。

因为有着优势,所以那边的人想要撤走,就简单很多了。

大量兵马直接开始往后撤,然后再大河南边的渡口,直接登上紧急赶来的船只,往着河北而去。

闻讯而来的楚军想要阻拦,直接就被列开正式的徐军拦住,双方列阵而战,谁也不输谁。

打了几次,陆渊也察觉到徐军士气,在绝地求生之下,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

又见到几次交手,自己这边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付出了不少损失。

明白归师勿遏,也改变了决策。

最终下令,放弃了积极阻拦,只是在外围做些骚扰牵制,尽可能的迟滞对方的撤离速度,为其它几路大军赶来争取时间。

同时在得知了徐军有迁移百姓的举动后,派出大量游骑,深入徐国后方腹地进行骚扰,不让对方图谋得逞。

而徐军忙着撤离,一个个也没太多精力顾及这些,大军撤退虽然进展较为顺利,但迁移百姓的想法,却差不多宣告破产了。

至于青平郡那边?

那里徐军占据的优势更大,楚军别说阻拦对方撤走了,就连阻拦对方迁移百姓,都收效甚微。

好在徐军控制的区域,也就百万人口。对方就算全部迁移了,损失也不大,还在陆渊接受范围之内。

对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尽可能拦截外,听之任之了。

徐国战场,就这样随着蛇丘城的突破,迎来了惊天逆转。

徐人已经放弃了乐陵,楚国距离统一青州之日,为期不远了。

……

正当徐国人筹备着逃跑计划的时候。

刚刚促使徐人做出是想决定的青阳子,也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新动作。

蛇丘城破,守军出降,通往乐陵的西南大门,轰然打开了。

此时已经是八月,距离十月入冬降雪,仅有不到两月的时间了。

所以夺下此城之后,乐安行营总管青阳子,并没有浪费时间。

而是直接在破城当天,就下达命令,大军即刻北上,一刻不停,直接向着乐陵城开拔。

至于蛇丘城,除了留下两位先天,十万楚军,用来坐镇这个新得的重城,顺便看押投降的三十万徐军降卒外。

自己则继续带着四十万楚军,和完成了整编的六十万降卒,以及营中的九位先天和那位徐国投降的先天,向乐陵而去。

先前为了抵抗楚军,整个乐陵郡内的地方兵马,甚至于成年男丁,基本都被征召入伍,送到前线参战去了。

蛇丘城身后两个乐陵郡的地方府县,也因此变得极为空虚,沿途十数座城池,都没有任何军事力量把守。

面对浩荡而来的百万楚军,更是连抵抗都没有。

大军一到,城中官员要么弃城而走,要么开城投降,轻松至极的就拿下了。

仅仅花了十天时间,楚军就攻取了这两个府,一路行军四百里,然后抵达了乐陵城下。

沿途所过,都没碰到任何一支徐军。

甚至就连乐陵城外,也没看到徐人的任何防御工事,除了外城街道上一个个大开房门,已经提前被迁徙走主人,看不到一个百姓的房子外,连半个徐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唯有那高高的乐陵城头上,能看到一个个神情紧张,但数量稀薄的徐军守着。

这座徐国的南都,前所未有的虚弱着。

空旷的原野上,原本的繁华已经不在,天地陷入了肃杀。

青阳子领兵来到城外,带着麾下部将,观望着这座期待已久的徐人帝都,眼神冷冽。

“总管,探骑已经回报,城外诸多街道村落,所有徐人百姓都被迁走,除了城中守备的徐人外,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

身后有人收到消息,匆匆赶来汇报。

“全都空了,看来那些徐国君臣,是打定主意,要跑回老家了。”

听完汇报,青阳子微微点头,然后看着远处城头,冷笑道:“不过想靠着区区一座死城,就拦住我,也未免太想当然了。

传令,大军先扎营,同时四面围困乐陵城,不要放走一人。

既然城里这些徐军想要留下来,那正好,一个也别想逃了,跟着这座城陪葬吧。”

下完了抵达后的第一道命令,又看了乐陵城一眼,青阳子转身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