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乐陵拿下(1 / 1)

加入书签

次日,就在青阳子刚刚抵达乐陵城一天后,乐安行营分出去的南路、东南路两路大军,也迅速赶了过来。

“见过总管!”

南路方面军总帅,楚国七皇子陆宁,抵达后向青阳子行礼,然后解释道:“徐人撤离的时候,在其重镇南庆城留了两万兵马,作为断后。

为了解决这些人,末将花了些功夫,所以迟了一步赶来,还请总管降罪。”

旁边东南方面军总帅,也点头道:“末将那边也是,被徐人断后大军拖延了些时间,赶来会合慢了,请总管降罪。”

南路、东南路徐军,撤离的时候不是没有丝毫准备的。

在收到蛇丘城破这个消息的时候,乐陵城方面,就让他们准备撤离事宜了。

所以当青阳子率军,往乐陵城赶路的十天时间里,这两路徐军就开始筹备撤退计划。

经过几天布置,两路徐军在各自的战线上,布置了不少断后兵马和伏兵。

这些兵马伏兵,未必能有多大作用。

可每一次伏兵出现,楚人想要安心通过道路,就免不了费手脚,将伏兵清理干净。

这么一个清理过程,速度再快,也要一时半刻。

伏兵出现的次数多了,来个五六次,就能拖延半天时间。

途中,再在一些重要的据点堡垒,留驻部分兵马,令他们占据险要,阻拦楚军追击。

想要攻破这些拦截,又是一番手脚。

这么断断续续的拦截埋伏,只需费个两三万人,就能拖住楚人追击部队一日时间,拖到晚上。

到了晚上,追击厮杀了一日的楚军,早就疲惫无比了,当然要休整,不可能再追。

这又争取到了一夜的逃命时间。

而一日一夜时间,足以让两路兵马,逃回乐陵了。

因为当初,乐安行营的两路兵马,来的甚是突然,几乎是神兵天降般的,就杀进了乐安郡。

兵锋最快的时候,甚至抵达了乐陵城下。

乐陵城几乎是绝地反击般的,将战线反推了回去,在自己的南边和东南边两百里外,重新构筑了新的防线,用以阻拦楚军。

两百里的距离,如果不休不眠,连夜赶路的话,一日一夜时间,足够两路徐军逃回乐陵城下了。

正是前线和后方极短的距离,才给了徐人这帮操作的胆量。

不然几十万兵马撤离,给他们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说突然就放弃防线,不顾一切的逃命。

当初赵人在东郡惨败,输了后还有百多万兵马,可最后能撤回河北的,最终还不足一半。

这便是战败后,撤离的难处。

敌人不可能放任你逃回去的。

徐人能完成这个惊天撤离,也算取了巧了。

因为按照标准来说,撤个两百里抵达乐陵城,这根本不算撤离了战场范围,只是将防线后移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

南路、东南路的徐军,不过将两百里外的防线,撤到了两百以后的乐陵罢了。

“无妨,徐军也并没逃走,只不过是从另一个囚笼,来到了眼前这个囚笼罢了。”

青阳子就是陆渊的分身,又怎么可能真的怪罪自己儿子?

况且,对方严格来说,也没犯什么错。

徐军没逃走,依旧被堵在了乐陵城下,或者说对方主动缩进了乐陵城中,想要效仿先前的撤离计划。

用二十万人,来给后方正在撤离的数百万徐国百姓,争取时间。

二十万人换数百万人,哪怕是二十万精锐,也是相当值得一笔买卖。

二十万军队,不可能人生人,被消耗了,也就是永久消耗了。

可几百万百姓,休养生息个十年时间,就能从中再招募五十万兵马出来。休养二十年时间,招募百万人都有可能。

人口的繁衍之妙,便在此处了。

北边的徐州,虽然被寒潮侵袭,但怎么着,也能再拖个十来年时间的。

这些时间,足够徐国再完成一轮人口迭代了。

只要人口还在繁衍,手中还有地盘,那徐国就还能重新积蓄力量,等待未来天时变化,再寻觅南下时机。

正因此。

徐国宁愿放弃二十万大军,也不想放弃正在撤离的两百多万人口。

两者的价值,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可是有乐陵城挡在这里,后方徐人就能安心撤离,这可是几百万人口,真要让他们重新带回徐州,日后怕是要成为我楚国大患。”陆宁虽然没被怪罪,但依旧有些忧心。

作为楚国皇子,利益天然和楚国绑定。

又因为陆渊修仙者的身份,所以众多皇子心中也清楚,自己是熬不过父皇的,也就没了那份争夺皇位的念头了。

没了权力争夺,再加上陆渊前世带来的理念,在他的悉心教导下,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关系还是不错的。

就算一些儿女间有着矛盾,但也只是理念性格不合,上升不到恨不得杀之的地步。

楚国皇室内部,气氛是相当和睦的。

这种环境气氛中成长出来的陆宁,对大楚的归属感和责任心自然很强,此时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为楚国考虑。

“这没多大关系。”

青阳子这个分身作为半个父亲,看到陆宁如此上心楚国,不由颇为欣慰。此时便笑着道:“乐陵不过一座死城,徐军进入这座城中,不过是自缚手脚,把自己关进了一座没有出路的牢笼罢了。

如今你们各率兵马赶来,再加上我本部大军,这乐陵城下,我乐安行营便有一百五十万兵马了。

区区二十万徐军,又如何能挡?”

青阳子望着远处城池,不由面露讥讽:“不过我们也不需强攻此城。打破这座城池,虽然可以,但耗费的损失和时间,便不免有些大了。

我们赶着追击徐人,没有那个功夫,在这里耗下去。

所以我决定,由你们原本的南路和东南路兵马,合计五十万人,从四面包围乐陵城。

将他们的出路全都堵死,把这二十万徐军,全都困在城中,不让他们搞什么动作。

至于我,则率着本部主力,绕过了乐陵,继续往后深入,追击徐人。

他们想撤走后方百姓,真是天真,问过本帅了吗?”

青阳子冷笑两声,对于徐人的愚蠢,颇为不屑。

对方想靠一座乐陵城,就挡住自己手下百余万大军,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是,按照兵法常理,后方有着敌军据点,大军如果绕过,深入敌后,便有着倾覆危险。

所以为了保全大军,一般没有哪个军事统帅,会这么冒险去做。

这个危险,不亚于当初陆渊刚刚出道时,北伐周国,连续两次于敌后千里偷袭。

那是真的错了一步,这要全军覆没的风险。

这也是当时陆渊选择接下任务后,最后取得功劳,被众人认为是主帅之下,众将第一的缘故。

因为这真的是,付出了极大危险,也得到了极大功劳。

甚至后面陆渊起势之后,从建国起,每次与人征战,都没再行过这种冒险之事了。

便连他,也没把握,能每次都如此幸运。

可眼下徐人的情况,能和正常比较吗?

徐国现在什么底细,楚国还能不清楚?

深入对方腹地危险,这没错。

可想要把这个威胁变成现实,也得你有实现危险的那个能力才行。

乐安郡的徐军,数量确实不少。

但其主力,一部就在眼前,被楚军困,死在了乐陵城中,还在做着拖延美梦。

另一部在无盐城,此时正在本体的骚扰下,乘船渡河,艰难的向河北撤离。

现在无盐城百万徐军,这十天时间,已经撤走十几万人了。

剩下的人,也被楚军监视着,除了逃跑外,动弹不得。

这里的威胁,也可以忽略。

而这两路大军一去,乐安境内,就再无徐军。

乐安周边,东面的青平郡,和乐安郡接壤的区域,就属于楚军的青平行营控制着。

有这路行营在,那处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最后剩下的一个北边?

徐人正蜂拥着往那里逃,乌泱泱的一片难民,就更不成威胁了。

至于乐安郡本地民团,郡内大量青壮男丁,都被征调入伍。

那些民团早就参战了,现在不是被困在乐陵城,就是被困在了无盐城。

地方上,现在都是些老弱妇孺,就算人手发一把武器,对楚军的威胁也是有限,甚至都可以忽略了。

这种情况下。

所谓的深入腹地,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徐人想靠一个乐陵城,就挡住楚军,只能说是多想了。

不能说对方的谋划,没什么作用。

作用也确实有,拖住了楚国五十万兵马,七位先天,算不错了。

可谁让楚军的实力,如此的超规格。

一个乐安行营,在蛇丘城留了十万人,在乐陵城留了五十万人后,还能再抽调出百万人来,用于追击。

面对这个强大实力,即便是再多智谋之辈,也只能感到绝望。

因为这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堂堂正正的实力碾压,是阳谋,根本不跟你玩虚的。

这种情况下,你要么挡住,要么被碾死。

徐人此时,便是挡不住,只能被碾死了。

……

八月中旬,刚刚抵达乐陵城的乐安行营,行营三路兵马,分隔数月后,再度重新会师。

又次日,刚刚会师的行营总管青阳子,留了部分兵马,包围了乐陵后,便又继续带兵,越过了此城,向后方追击徐人。

后方徐国控制的两府之内,正在忙碌着迁徙的徐人,根本料不到,楚军竟然直接忽略了乐陵城,冒着危险深入腹地,继续朝自己杀来。

更没想到的是,乐陵城对此,竟然没做出丝毫反应,甚至连个消息都没传出来。

被五十万大军,七位先天团团围住的乐陵城,严格遵循了青阳子的命令,把此城看得死死的,那是半个人也别想出去。

就连城中坐镇的三位先天宗师,也在陆宁等人轮班监视下,数次想要出城,都被拦下,根本脱不得身。

这种情况下,青阳子追击三日,夺取一府。

再追两日,再破一府,杀到了黄河南边上。

而徐人在这些天,哪怕日夜迁移,也只带走了二十多万人。

原本预计的带走两百余万人的计划,在青阳子的不管不顾下,彻底破产。

青阳子成功追回了两百多万人口,为楚国的这场乐安大胜,保存了大量战利品。

而徐国,这只能看着用二十万精锐,换回来的二十万百姓,在大河北边河滩上,痛哭流涕。

楚国也在彻底驱逐了徐国后,基本夺取了乐安全郡。

此时整个乐安境内,也就只有一座乐陵城,以及一座无盐城,不属于楚军掌控之中的。

不过无盐城的徐军,正在紧锣密鼓的逃跑。

乐陵城的徐军,则彻底成了死军,插翅难逃。

只带将这两城的夺取,然后再把青平郡的徐军驱逐出去,楚国便能彻底控制整个青州。

这第三次北伐的目标,统一青州,便可完成了。

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还消灭了魏国、赵国,更为这场胜利,增添了几分辉煌色彩。

……

八月末。

刚刚完成了一场辉煌追击的青阳子,在留下大量兵马布防河南,紧盯徐人,不让其重新南下之后。

他本人则率着剩下的大军,再押送着刚刚截获的两百多万徐人,把他们重新送回了原地安置。

又在安置期间,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约莫十多万人,押送到了乐陵城下。

这些挑选出来的人,都是根据追击途中,俘获的那些徐国官员汇报,是城中守军的亲属。

所以青阳子特意挑选出来,直接带到了乐陵城下,用这些亲属家人,威胁城中的守军,让他们放弃抵抗。

同时也宣告一个消息。

那就是,他们的计划破产,不仅家人被俘获,就连整个乐安郡,也彻底丢了。

他们这二十万人,已成了孤军,周边都是楚军,除了投降外,再无其它生路了。

这是极狠的攻心计。

青阳子一释放出来,瞬间就取得了重大效果。

城中的那些徐军,在看到了自己亲人后,顿时就军心动摇。

在当天晚上,便有上千看到了自己亲人的徐军,越城出逃,来楚军营地投降。

倒次日,哪怕徐军将校连杀百余人,想要震慑人心,却也依旧没能阻止这股投降风潮。

因为不仅是底层士兵牵挂父母亲人,就连那些中低层的徐国将校,也在忧虑未来。

他们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卿贵族,早早的就把家人,提前送到了河北。

这些中低层的将校,不少人的家人亲属,可还在原本计划的,要迁走的两百万人中的。

不少徐军将校,便在白日里,看到了自己的亲人。

家人都被拿捏了,他们哪还有心思战斗?

更别说如今乐陵城的情况,谁还不清楚?

他们只是弃子,拿来拖延楚军脚步,为后方百姓的撤离争取时间的。

原本自己家人被控制着,这些人哪怕明知道自己当了替死鬼,可为了家人,也不得不咬牙坚持。

现在家人从徐国的控制中,转为了被楚军控制。

威胁他们的,从徐国变成了楚国。

控制者虽然变了,但拿捏的对象,却没变。

不想死,想念家人,这双重攻心之下,到了后两日,出城投降的徐军,就越来越多了。

甚至因为畏惧军法,还出现了成队成营的逃跑事件。

一跑就是几十人,几百人,止都止不住。

见到这情况,乐陵城的徐军守将,哪还不清楚,如今人心尽去,大势已失。

就算他想守,底层人也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了。

上下不和,内外勾结。

自己就算有天大本事,也没办法守住此城了。

于是到了第四天,城中的三个徐国先天,毫无征兆的就选择了逃跑。

三人一路,挑了一个方向,拼命就跑。

城中的其他人可以投降,但他们和许国绑定太深了。

不仅自己就是徐国的掌权者,而且亲人家族,早就测到了河北徐州。

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投降的余地。

他们也不会降。

徐人先天挑了个方向逃走,那边用来监视城中的徐军先天,仅有两人,面对三人拼死突围,也很难拦截。

一个先天不顾一切,一心想逃的话。

除非有数倍的人围堵,或者有大宗师出手拦截,不然就算是先天第二境去堵一个先天第一境,在对方有准备的情况下,也拦不住。

一番交手下,在其它楚国先天赶来支援前,这三人就逃了去。

最终看着他们的背影,拦截的两个楚国先天,也只能叹息一声,然后回营向青阳子请罪了。

好在青阳子也知晓,想拦住一个先天,到底有多难。

因此对于两人,也没怪罪,温言抚慰两句,就叫他们下去休息了。

主帅都跑了,乐陵城中剩下的一些徐国大军,在发现了这一事实之后。

绝望之余,也再无任何顾忌。

在那些主帅逃走的第二天,就由剩下的一些城中高级将官带领,打开了乐陵城门,迎接楚军入城。

至此,徐国的这座南都,正式落入了楚国手中。

徐人在青州的霸业幻梦,与此刻彻底破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