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各有悲欢(1 / 1)

加入书签

八月十六。

宜:成亲 出行 动土 祈福 安床 祭祀 掘井 破土 迁坟 求子

似有默契,云国上下都沉浸在喜庆之中。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无数对新人的亲事定在今日。

大概是因为皇家的亲事选在今日,所以百姓们有样学样,朝月公主出嫁时已经有过一次,这是第二次,一下子有两位世子、两位公主成亲,应当是几年一遇的好日子。

百姓们不知道的是,达官贵人们预见了明年的灾祸,急于让成年的子弟留个后人。

达官贵人们不会告知百姓真相,只会营造歌舞升平的表象,坚持歌功颂德的说辞,好让百姓们安心种田经营,交粮纳税。

他们也预见了百姓们只会有样学样,于是明年灾祸到来时,不仅达官贵人的许多婴儿出生,平民百姓的许多婴儿也会出生。

于是灾祸到来时虽然有许多人死去,但是人口已有储备。

田地不会荒芜太久,只需十几年,又是一个盛世。

同样是成亲,京城里的华丽场面百年一遇,东州孔府、孟府犹有过之,邢州城里也是一片热闹,不下一百个少年今夜洞房花烛。

就连青山县知县刘直也给儿子办了喜事,刘人杰疯了两个月后,变得痴痴傻傻,虽然还是神志不清,到底安静了许多。

刘直便托媒婆寻找合适的人家结亲,知县老爷的糟心儿子城里已经人尽皆知,即便有人贪图富贵想将女儿嫁给傻子,也怕受人指指点点。

并且,刘直夫妇自从儿子疯了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提前交代媒婆不得欺骗女方,一切如实告知。

结果自然是没结果。

无奈寻到了乡下,终于找到一个落魄秀才,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刘人杰。

媒婆回来说了,女方一家本分规矩,那女孩知书达礼,模样周正,刘直夫妇看对方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好歹闺女识字,于是便同意了。

如此一来,刘人杰便也在今日成亲。

谢仲本来属于这场狂欢里的漏网之鱼。

一家三口之前闹得太不愉快,所以家里和他自己都没有准备这事,不过倒是有媒婆踏破门槛。

谢廉本来没心情张罗这个,毕竟儿子都不一定认他这个爹了,直到嘉禾书院赵家找到他,说有意和他家结亲。

谢廉知道,一定是因为颜枢留京任职的消息传遍天下,朝廷风向如此明显,所有人都已看出来,太平帝这是要提拔泥党,谢廉便是虞夫子的亲信,当年也做过一部尚书。

而赵家素来家学渊源,家风刚正,族中出了不少高官,京城承天府尹赵简就是嘉禾书院掌院赵乞农的胞弟,赵家并不怎么看孔、孟二府的脸色。

赵乞农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便是赵白驹,女儿名叫赵白禾,年芳十五,是府县出了名的才貌双全。

谢廉心动,不过并没有说定,只说等儿子回来再说。

谢仲昨日回到家时,见到谢廉和春桃的消瘦模样,心中很是难受。

想到谢廉还帮了林书鸿的丈人家,说明还是认他这个儿子的,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如何能说断就断,谢仲向谢廉和春桃跪下认错,于是一家三口终于和好。

谢廉随即说了与赵家结亲的事,谢仲听了并不情愿。

谢廉便道:“春椒的事,你姨娘也跟我说了,我当时应该答应让你将她接回家,哪怕以个丫鬟的身份养着,也不至于让她丢了性命,如今说什么也晚了,我会出钱给她修一座坟,以慰她的在天之灵,你成亲无碍于同她的那份情,若她泉下有知,也会希望你有个家室,有个后人,就当是为了我和你姨娘,若你成家,我们再也不约束你,只是有了孩子交给我们看顾抚养就好。”

谢廉一番言语着实诚恳,谢仲听了不再犹豫,表示愿意成亲。

谢廉当即派人带着聘礼过去南和县提亲,赵乞农接了聘礼,其他章程礼仪一日进行完。

于是今日谢仲便也成了成亲大军中的一员。

举国欢庆,也不见得家家欢喜。

石长生在林中醒来时天已经亮了,全村人早就开始寻找新郎和新娘。

有人说,他们不会是私奔了吧。

有人说杨莲花也不见了,私奔还带着丈母娘,实在有些蹊跷。

随后石虎和二熊在顾家后面的林中找到了石长生,告知他杨莲花母女不见了。

石长生听了不敢相信,昨夜种种还历历在目,伸手摸了一下嘴唇,手上留下一抹殷红。

石长生疯了似的跑到顾小篱家里,果然人去房空,桌上整齐摆放着那盒胭脂和那个簪子。

石长生瞬间失魂落魄,他伸手拿起簪子。一阵灵气波动从簪子上传来。

他的脑海中响起顾小篱的声音:

“小石头,我走了。

并不是有意瞒着你,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等着这一天。

你小时候问我有没有什么秘密,这就是我的秘密,我娘为了养我,过上了那种屈辱的日子,我知道以后再也没办法平静。

从那以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带我娘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人能找到,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生活。

可是我娘为了我的幸福,已经不想逃离这里了,直到那天夜里我差点被人伤害,我和我娘终于达成一致。

但是对于你,我实在舍不得。

于是我等到你回来,将我自己给你,将我最宝贵的东西给你,这一生我便没有遗憾了。

谢谢你喜欢我,谢谢你愿意娶我,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你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会永远记得。

你送我的礼物我留给你了,我以后再也不会涂胭脂了,那个簪子很好看,送给别的姑娘吧!

忘了我,就当你最后一次为我好。

永别了,我的小石头。”

声音淡去不见,小石头早已泪流满面。

家人们和乡亲们都守在院子里,最后外公鼓起勇气走了进来,唤了一声:“石头!”

石长生将簪子和胭脂揣进怀里,犹如魔怔一般,他在屋中仔细搜索,又在院子里寻找,随后来到村子里走走停停,找寻着什么,计算着什么,思索着什么。

一帮人跟在他的身后,生怕他有什么想不开。

最终石长生没有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他回到门口骑上马奔出村子,任凭后面众人呼喊追赶。

他不知道他的爱人去了哪里,他只想一直奔跑。

跑出去好远好远,马匹累倒,口吐白沫,随后气绝而亡。

石长生从地上爬了起来,坐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看着远山近水,失去爱人的痛苦被不甘冲淡,他在心里问道: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她不跟我说?

为什么她不相信我能保护她们?

为什么要让她们受这样的苦?

人间多苦难,世事总无常。

小时候猎杀野猪,经历人妖大战,沙丘宫中分食人肉,眼见孤儿饥寒交迫,女子受人凌辱,韩松家破人亡,顾小篱被迫离去,他才十五岁,已经见过太多苦难。

苦难会缩短人生,更早的生儿育女,更早的通晓人事,更早的变得强大。

十五岁的少年,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苦难可以打倒一切,但终要败于少年。

他坐起身来,掏出那个胭脂盒,一道灵气从他手中生出,灵气燃起灵焰,胭脂盒被点燃,瞬间灰飞烟灭。

“她不再涂胭脂了,但是还会戴上这个簪子。”

石长生隔着衣服摸了摸怀里的簪子。

“哪怕穷尽一生一世。”

“我也要找到她。”

少年打起精神,往家的方向走去。

夜幕降临,明月升起。

月光给他的脸上镀了一层光辉,像是给他坚强的赞美。

众生百态,各有悲欢。

城中里办喜事的人家张灯结彩,喜宴过后,众客离去。

少年们陆续入了洞房,随后是大同小异的开场,不尽相同的情景。

林书鸿掀开了盖头,见到那个青梅竹马的姑娘,四目相对,二人言笑晏晏。

谢仲掀开了盖头,见到那个第一次见面的姑娘,有点心神恍惚,魂不守舍。

刘人杰掀开了盖头,见到那个施了朱粉带着珠冠的姑娘,瞪大了眼睛,随后他如同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惊恐后退,口中发出尖叫:

“有鬼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