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番外·乘风(二)(1 / 1)

加入书签

客商们听闻如此,忙收拾行李,骑马南去。

剩下杜三娘一家不知所措。

公婆知道十六年前的狄人入侵和尸鬼之疫,心中大为惊骇,忙对杜三娘道:“咱们也逃命去吧!”

杜三娘道:“逃去哪里?”

公婆道:“去县城,要么进山。”

杜三娘略一思索道:“县城在北,不知狄兵到了哪里,万一遇到,可就遭殃,山里多野兽,又缺粮食药材,天长日久,恐生变故,不如南去山阴县,入夜前可到,若还不安全,明日再去朔州。”

公婆听了,想起当年躲进山里的窘迫,便应声附和,点头同意。

一家人的钱财都存在城内钱庄,银票缝在衣物内,可谓身无长物。

公公从屋后牵来驴子,套上车,将店内米面肉菜,茶酒盐巴等等麻利装上车,杜三娘又裹了几把刀具,一家人急急忙忙赶往山阴县。

得亏一头好驴子,傍晚赶到山阴县城。

县城门口早就聚集了一些百姓。

杜三娘让公婆守着驴车,看着孩子,自己挤到前面。

只听城楼上有守将大声呼喊:“狄兵入境,恐有瘟疫,城门关闭,你等可入山中躲避。”

下面百姓群情激愤,不停呼喊叫骂。

杜三娘当即转身回到驴车处,跟公婆商议,县城如此,朔州城恐怕也是一样,不如直接进山。

好在山阴县城就在山脚下,一家人便直接西去进山,到了崎岖难行处,便弃了车,只赶着驴子,带着货物上山。

当夜寻到一处山村落脚,村口有乡勇民壮守卫,不让进村,一家人只好在村外小庙住了一夜。

次日翻山越岭,跨谷穿林。

终于寻了一处背阴小山谷。

谷中只有同姓三四户人家,本就避世而居,对外来之人多有防范。

杜三娘赠送茶酒食盐,言明避祸至此,请求收留。

山民见杜三娘一家尽是老弱妇孺,便好心收留,给了一处废弃茅草屋安身。

一家人修葺房屋,住了下来。

此后数日,陆续有百姓上山,他们不喜阴暗山谷,多在背风向阳处落脚。

后来之人不时带来山下消息,有的说伏魔将军死在关外,否则怎会让狄人入长城,有的说附近州府县城都在守城,等待援军,有的说狄人占领云州不走了,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杜三娘大体知道,狄兵在云州城驻扎,时常出城来周边乡镇劫掠,云中县收拢各地败兵,挡住了狄兵,周边村镇百姓陆续逃入山中。

一月后,听说朝廷调凉州军出雁门关,直奔云州而去,狄兵已经褪去,瘟疫早已爆发,尸鬼横行,惨不忍睹。

杜三娘对公婆道:“如此看来,过不了多久就能回家了。”

公公忧虑道:“就怕有瘟疫。”

龙德元年的瘟疫来时,杜三娘四五岁,依稀记得那时的凄惨状况,此时听公公提起,心中也有所顾虑,便道:“那咱们多住些时日,等一切安定之后再回家。”

很快到了夏粮收获之时,天旱无雨,附近山民的田地大多收成不佳,又有平原逃难来的百姓偷抢粮食,山民与其多有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杜三娘一家带着不少米面,还能支撑一段时日,山谷中又多果树,虽然长势不好,也能充饥,所以他们一直本分,不与他人争执。

盛夏,天气干热,水源枯竭,小山谷背阴低洼,谷底中有一天然泉井,深不可测,供应几户人家日用无虞。

山民特意交代,此泉井他人不知,平日尽量不要出谷,以防歹人争夺。

吴乘风在山谷中很是欢乐,奈何蚊虫袭扰,又少见阳光,很快身体不适,生病了。

杜三娘和公婆甚至着急,最后决定拿些食盐,去寻难民,换些药材过来。

公公道:“还是我去,现在不太平,你去吧不安全。”

于是公公便揣上食盐出了山谷。

过了午时,不见公公回来,杜三娘交代婆婆看守孩子,又嘱咐有事去请谷中山民帮忙,自己揣了一把尖刀,出谷寻找公公。

到了谷外,沿着山脊走了许久,到了旁边山谷松林之中,看到前方有烟,又走近些,隐隐感觉前方有人声。

行到前方一小块平地,杜三娘看见有两个男子,一人在生火,一人在持刀砍削,地上有一血肉模糊之人,正是公公,人早就死了,一条腿也被剔光了肉。

那男子一边剔肉一边道:“这老头子的肉干柴难嚼。”

生火男子道:“行了,有的肉吃酒不错了。”

杜三娘又气又怕,紧紧握着怀里尖刀,想到婆婆和儿子,最后悄悄退了出来。

走了没几步,路过一处乱世,恰碰到一名瘦肉男子,提着一桶水靠在石头上歇息。

二人突然打了照面,男子眼睛刷地一亮,大声喊道:“哪里来的小娘子!”

杜三娘突然想到,这人莫不是和刚才二人是一伙的,故意这么大声叫喊,是想引来同伴,意图不轨。

杜三娘当即道:“大哥哪里找到的水。”

说着凑上前去。

男子没有多想,还以为杜三娘想要饮水,便道:“小娘子口渴吗,我请你喝水。。。”

说着来拉杜三娘的手。

杜三娘嗔笑着,肩膀往男子怀里一撞,冲怀里抽出尖刀,捅入男子胸膛。

男子发出一声惨叫,到底气绝。

杜三娘一脚踢翻水桶,向水谷中逃去。

很快身后传来两名男子的叫骂声,她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两个男子追了过来。

杜三娘回头狂奔,逃入谷中,才呼喊起来:“救命啊,有贼人!”

说着逃入茅屋,抱起吴乘风,带着婆婆向山谷深处山民的房屋跑去。

眼看身后两个歹徒已经追到,婆婆正跑不动了,当即回身向一歹徒头上砍去。

歹徒一把挡开,出刀插入婆婆肚子,婆婆一把抓住男子手腕,用尽最后的力气,另一男子一脚将婆婆踹翻在地,又补了几刀。

杜三娘含着眼泪,不敢回头,只拼命跑着,不想被地上树枝绊了一下,摔在地上。

两个男子走了过了。

杜三娘坐起身来,一手紧紧揽着吴乘风,一手拿着尖刀,喊道:“不要过来!”

年长歹徒奸笑道:“老子好几个月没有碰女人了,你要是乖乖听话,饶你孩子一命。”

年轻歹徒道:“大哥,他把二哥害死了,咱们不能饶她。”

年长歹徒道:“先玩玩再说。”

年轻歹徒淫笑道:“好!”

二人正要过来,杜三娘拿着尖刀乱挥,不让他们近身。

年长歹徒杜三娘不备,一脚踢中她的手腕。

杜三娘吃痛,尖刀脱手。

眼看两个歹徒凑了过来,自己就要受辱,杜三娘大喊道:“救命!”

“嗖嗖”两声,羽箭破风而来,射中两名歹徒肩膀。

原来几个山民听见呼喊,拿着钢叉柴刀弓箭跑了过来,见杜三娘就要遇害,急忙弯弓搭箭救人。

两名歹徒受伤,见有人来,拔腿就跑。

山民又射两箭,正中歹徒腿上。

“哎呦!”

歹徒倒地,难以逃走。

山民捉了歹徒,扶起杜三娘,问明缘由,当即杀了两名歹徒,找了偏僻处,挖坑埋了,又帮杜三娘安葬公公婆婆。

自此,杜三娘与吴乘风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一直到冬天,瘟疫彻底销声匿迹,狄兵也不再袭扰长城,官府也通告全域,催促百姓归家。

杜三娘拜别山民,带着吴乘风回到望云堡。

回到家中,官府和军队已经将州府县域的尸体清理完了,百姓死难颇多,存者不过五六成。

杜三娘的茶店早就被毁,村中也破败不堪,她多方打听之下,知道自己娘家人死绝,王保一家也死于瘟疫。

只有那金元德在狄兵入侵之前,恰好去云中县城赴宴,躲过一劫。

好在灾祸过去,杜三娘将家中拾掇一番,带着吴乘风度过那个冬天。

开春以后,她准备重开茶店,却被金元德上门逼迫。

金元德道:“你家人死绝,不如跟了我,保你母子平安。”

杜三娘道:“我就是饿死,也不会改嫁,更不会做妾。”

金元德冷笑道:“王保已死,如今是薛家军驻守云州,你之前那点门路全部断了,如今附近的田地都是我家的,你想种田也得看我脸色,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一条活路,莫要不识好歹。”

杜三娘道:“滚!”

金元德道:“早晚你i是我的人。”说罢拂袖而去。

杜三娘紧紧咬着牙关,眼泪却也掉了下来。

吴乘风已经三岁,见母亲伤心,便道:“娘,你不要难过。”

杜三娘紧紧抱着吴乘风道:“我的儿,娘带你走好不好!”

吴乘风道:“去哪里?”

“江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