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危难自有忠臣救 尸骨终究现世间(1 / 1)
林斗勋知道,宁王要起兵造反虽然只是个传闻,但绝对要“宁可信其有”,因为宁王确实有借口造反。这个借口就是——辉宗膝下无子。手握重兵是可以造反,但毕竟师出无名,恐被耻笑。若以延续江山为由的话,便容易了许多。所以林斗勋斗胆问了辉宗最忌讳的问题。不出所料,辉宗果然是大发雷霆。林斗勋忙解释道:“皇上恕罪,臣这么问也是迫不得已。宁王之所以蠢蠢欲动,就是因为皇上无有子嗣啊。微臣有信心安抚宁王,但毕竟只是一时之用,不能稳固千秋。倘若皇上能有一个太子,那要比一百个林斗勋还要管用的。”
辉宗长舒了一口气道:“朕又何尝不知道呢?以前朕讳疾忌医,不肯医治,才导致群臣议论,宁王密谋。不过朕已经服药许久了,御医说一年之内,必会有嫔妃怀有龙裔的。”
林斗勋笑道:“有了皇上这句话,臣更是信心百倍。此一去定能说服宁王,保我朝千秋万代。”
辉宗端起酒杯道:“那朕就预祝你马到成功。”说完君臣二人对饮起来,大醉方休。
自即日起,辉宗夜夜留宿坤宁宫或是钟粹宫,只希望尽快让皇后与裕妃二人怀有龙种。谁想只过了半月,辉宗便觉得头晕脑胀,懒言少语,腰膝疼痛,就连**也渐渐力不从心了。魏清荷听说之后,急忙来到了养心殿,望闻问切之后,魏清荷道:“皇上,所谓欲速则不达,切忌心急啊。本来元气已经恢复,但皇上没有节制,使得元气散乱,肾精不敛,以致精神有损,祸及五脏。倘若再这样下去,只怕会前功尽弃啊。”
辉宗道:“照魏太医所言便是了。”
魏清荷道:“那微臣还是派人每日将药放去慈宁宫?”
辉宗道:“朕不想偷偷摸摸的,有病就是需要治的,瞒的什么?将药送至这里就成了。”
“是。”魏清荷答应了,于是重新为辉宗开了方子。
这日初一,皇后定下要去圣寿寺礼佛,穿戴整齐后,皇后便到慈宁宫向太后辞行。太后道:“皇后这次去,要诚心诚意,以求佛祖赐予龙裔啊。”
皇后道:“臣妾遵命。臣妾也会为裕妃祷告,以助妹妹也能早得贵子,为皇室传宗接代。”
太后点头道:“好。你去吧。”
皇后于是出了皇宫,乘着凤辇,一路到了圣寿寺。来至山门前,圣寿寺方丈奉真和尚早已等候多时。奉真和尚不但精通佛法,而且擅于医术,姚太医正是奉真和尚的徒弟。皇后知道奉真和尚是得道的高僧,就连皇室也要敬他三分,于是笑着说道:“许久未见大师,越发的神清气爽,仙风道骨了。”
奉真笑道:“阿弥陀佛!皇后娘娘说笑了。贫僧一把老骨头了,哪里还仙风道骨?只怕是风吹骨散了。”
皇后捂嘴笑道:“大师说笑了。”说完便进了山门。
奉真于是陪着皇后到各个大殿礼佛参拜,然后又在禅房中用了素斋。用斋完毕后,奉真道:“想必皇后娘娘身子也乏了,就请在这禅房中休息片刻吧,贫僧先行告退。”
皇后道:“有劳。”于是将奉真送出禅房,身边只留下碧云一个人侍候。
碧云将一碗茶端到皇后面前道:“皇后娘娘请。”
皇后道:“刚才我们参拜时,你可去寻到那人了?”
碧云道:“寻到了,这时候也该来了。”话音未落,就听有人敲门。碧云笑道:“来了不是?”说完走过去将门打开。
只见一位翩翩少年站在门外,那少年抬脚进到屋里,躬身道:“文龙叩见皇后娘娘。”
皇后道:“罢了,快坐吧。”
“谢皇后娘娘。”文龙说完便坐在了皇后下首。
皇后笑道:“几年不见,越发的俊俏了。”
文龙道:“皇后娘娘说笑了。”
“今年多大了?”皇后问。
文龙道:“十九。”
皇后笑道:“也是男大当婚的年纪了。可有中意的?”
文龙道:“没有。”
皇后假装生气道:“这个宁王也真是的,得了个少年才俊的,便百般留在自家身边,连婚也不让结了吗?”
文龙道:“皇后娘娘误会了,文龙十五岁时便已经不在宁王府上了,只不过每日过去议事而已。”
皇后忙说道:“本宫开玩笑的,文龙不要当真。”
文龙道:“不敢。”
皇后道:“宁王最近身体可好?”
文龙道:“依旧硬朗如初。”
皇后点头道:“那就好,宁王正值盛年,应该干一番事业才对,本宫寄去的信,想必宁王已经收到了吧?”
文龙道:“宁王确实收到了,而且也有所行动,想必皇上与众大臣都有所察觉了吧?”
皇后道:“连本宫都已经有所察觉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几日好像又没有动静了。”
文龙道:“实不相瞒,皇后娘娘信中的计策确实非常不错,宁王看过之后,也觉得此时接替皇位乃是一个良机,不能错过。谁知娘娘的信寄来没有多久,林斗勋的信也便到了。信中林斗勋言辞犀利,态度诚恳,辨明利弊,审时度势,宁王看过之后便有些犹豫。娘娘您知道,林斗勋与宁王关系亲厚,犹如挚友,有林斗勋相劝,恐怕宁王不会轻举妄动了。再说林斗勋已经亲自去找宁王了,只怕宁王这次是不会出兵了。”
皇后听了这话,脸上一片阴沉,冷笑道:“好个林中
丞,果然是个忠臣啊,关键时刻坏了本宫的大事。”
文龙道:“皇后娘娘不必生气,只怕宁王起兵是迟早的事情。”
“哦?”皇后道,“此话怎讲?”
文龙道:“皇后娘娘信中已经言明,皇上无法让后宫嫔妃怀有子嗣,若真是如此,宁王拥兵自重,迟早会将这江山社稷据为己有的。本来就无有其他人可以来抢啊。”
皇后叹气道:“皇宫太医院名医众多,这区区病症如何难的倒他们?只怕一年之内,这江山社稷便会后继有人了。”
文龙想了想,说道:“其实文龙心里并不赞成宁王起兵。”
皇后道:“这是为何?你是宁王的亲信,若宁王有朝一日能够君临天下,你岂不是就要做万人之上的大官吗?”
文龙笑道:“天意难测,岂能事事如愿?宁王乃是皇上同父异母的兄弟,手足相残,宁王本就于心不忍,更何况宁王佣兵一方,日子过得倒也自在,何必要得陇望蜀,趟这个浑水?就算宁王真的可以君临天下,那对皇后娘娘又有什么好处?到时无非落个妻离子散罢了。”
皇后道:“就算是妻离子散,也要比苟且偷生的好。你知不知道本宫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天天要看别人眼色行事,太后一个不满意,本宫就要跟着倒霉。皇上母子早就忘记了本宫的恩德,当初要是没有我父亲的扶持,谁知道当今圣上会是哪一个?如今本宫的父亲不在了,他们母子就不把本宫放在眼里了,时常的刁难本宫。本宫身为皇后,没有一点尊严可言,这个皇后做起来还有什么意思?本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算是殃及到了本宫,本宫也在所不惜。”
文龙看了看皇后,说道:“文龙明白了,文龙会将皇后娘娘的意思告诉宁王的。”
皇后叹气道:“说实话,本宫不相信宁王真的不愿意做皇帝,你回去好好劝劝宁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倘若后宫的哪一位嫔妃真的怀有龙裔了,只怕宁王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文龙道:“皇后娘娘说的是,文龙自会与宁王说的。”
皇后道:“你何时回去?”
文龙道:“今晚就走。”
皇后点头道:“好吧。路上小心。”
话音未落,就听门外一阵吵杂之声,皇后和碧云道:“出了什么事?你去看看。”
“是。”碧云答应着出去了。
皇后于是和文龙道:“本宫这里没事了,你去吧,替我向宁王带个好。”
“是,文龙告退。”文龙说完便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只见碧云慌慌张张的推门进了屋。皇后道:“怎么了?脸都变白了。”
碧云咽了口吐沫,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寺庙后院内发现一具尸骨。”
皇后抬眼道:“尸骨?人的?”
碧云道:“是啊,奴婢刚才带人去看了,果真是一具人的尸骨,不过只剩骨头了,外面裹着破衣服而已,吓死奴婢了。”
皇后笑道:“胆小如鼠,本宫去看一看。”
碧云道:“娘娘还是不要去了,尸骨有什么可看的?”
皇后道:“这圣寿寺建成未到一年,竟出了这样的事,本宫当然是要去看一看的。”说完便扶着碧云往后院去了。
正走着,只见奉真和尚带着大小僧众迎面走过来道:“阿弥陀佛,皇后娘娘怎么没有在房中歇息?”
皇后道:“本宫听说寺庙后院发现尸骨,所以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奉真道:“皇后娘娘千金之躯,老衲恐吓到娘娘,还是不要去了。”
皇后道:“区区一具死尸,本宫又有何惧?”说完绕过奉真,径直往后院来了。
刚到后院,众人便闻到一股尸臭之气。皇后皱了皱眉,只见墙边围着好些和尚,于是便走了过去。那些和尚见皇后来了,急忙分散开来站好。皇后走过去一看,只见地上确实有一具尸骨,白森森的让人胆寒。皇后用袖子掩鼻道:“如何发现的?”
只见一个和尚道:“墙边枯草甚多,小僧本想将枯草除尽,所以便用铁锹来挖,谁知没挖几下,便出现好多的碎布,小僧疑惑,便又往下挖了挖,便露出白骨了。”
皇后点了点头,回身和奉真道:“本宫倒觉得这具尸首所穿的是僧袍,方丈意下如何?”
奉真上前看了看,点头道:“娘娘所言不错,确实是佛门弟子所穿的衣物。”
皇后道:“大师认一认,可是本门弟子?”
奉真道:“看衣服倒不是很像,而且本门弟子各个登记在册,如有失踪者,一查便知了。”
皇后道:“好,那就赶紧查一查,看看寺里少了谁没有。”
“是。”奉真说完便命人开始去查。
皇后又弯腰仔细看了看这具尸骨,说道:“看来真是个和尚。”
奉真道:“皇后娘娘何以见得?”
皇后道:“人死尸体必会腐烂,但是毛发却可长存,这具尸体的头部不见一根毛发,可见生前便是个秃子,再加上身着僧袍,必是和尚无疑。”
奉真道:“皇后娘娘心思缜密,老衲佩服。”
“佩服的还在后面,本宫还未说完呢,”皇后指着尸首的衣服说道,“你看,衣服上那些黑点有大有小,如果本宫没有猜错,必是血渍无疑。如果真是血渍的话,只怕这个和尚是被人谋害于此的。谋害他的人想必也是慌里慌张,所以才将尸首
草草掩埋,以至于埋得不深,今日便被人发现了。”
奉真道:“皇后娘娘说的有理。”
皇后道:“不论有理还是无理,圣寿寺出了这种事情,皇上肯定会非常生气,所以本宫觉得此事不宜声张,方丈意下如何?”
奉真道:“皇后娘娘言之有理,本寺僧人绝对不会向外传扬此事。”
皇后点头道:“那就好。传本宫的懿旨,着顺天府秘密调查此案,水落石出之后,本宫自会向皇上交代。”
“是。”奉真说道。
皇后于是又回到禅房休息了一会儿,用香炉将衣服熏了一遍,便起身回了皇宫,而奉真将寺中僧众点查了一遍,果然是未少一人,可见尸首并非寺中僧众,于是赶忙派人将此事告知了顺天府。
皇后回到皇宫之后,便先行来到慈宁宫请安。谁知刚刚进到里面,就见太后满面春风的走了过来,然后一把拉住皇后的手说道:“你这次去圣寿寺拜佛拜的如何?”
皇后道:“好得很。”
太后笑道:“哀家就知道好的很啊。”
皇后也笑道:“太后如何知道?”
太后笑道:“我怎么能不知道?裕妃有喜了!”
皇后听了这话,只觉头晕目眩,但马上回复镇静道:“当真?何时的事情?”
太后道:“晌午裕妃学画时,突然晕倒在地,慌得众人赶忙叫了太医,太医一号脉,竟然是喜脉,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皇室终于后继有人了。”
皇后听了这话,并没有高兴,只是说道:“臣妾恭喜皇上,一会儿臣妾去看一看妹妹。”
太后看出了皇后的心思,说道:“裕妃能够怀有龙裔乃是上天的安排,佛祖的保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裕妃腹中的胎儿能够顺利生下来,你身为皇后,一定要对其好生呵护才是啊。”
皇后道:“臣妾明白,妹妹的孩子便是臣妾的孩子。”
太后道:“有你这句话,哀家就放心了。哀家早就知道后宫人心险恶,有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曾今有多少嫔妃命丧黄泉,无非就是死在‘嫉妒’两个字上,哀家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后宫之中,你可明白?”
皇后听了这话,心中又悲又气,但也只能强忍着说道:“臣妾明白,请太后放心。”
太后笑道:“那就好。陪哀家去趟钟粹宫吧,皇上也在那里呢。”
“是。”皇后答应着,便扶着太后往钟粹宫去了。
来到钟粹宫后,只见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裕妃此时正坐在椅子上和辉宗聊着天,一见太后和皇后来了,赶忙起身相迎,太后笑道:“坐吧,坐吧,从今天起,不必再行礼了,免得动了胎气。”
皇后笑道:“妹妹如今是万金之躯,凡事要小心才是啊。”
裕妃道:“臣妾知道了,谢太后,皇后娘娘记挂。”
太后道:“从今日起,钟粹宫内各项日用再增加一倍,尤其是炭火和被褥,千万莫要冻坏了裕妃与胎儿。传哀家懿旨,着姚太医侍奉裕妃直至分娩,不得有误。”
众人听后,急忙答应着去办了。
太后又道:“裕妃怀孕,最需要人说话解闷的,皇上没事的时候多过来看看,免得裕妃烦闷。”
辉宗道:“母后说的是。”
太后于是长舒了一口气,笑道:“祖上积德,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皇室后继有人了,只期望是个太子,能够继承大统,哀家也算是欣慰了。”
辉宗笑道:“朕与母后心思一样。”
皇后也强笑道:“必是太子无疑,太后等着抱孙子就是了。”
大家又说笑了一会儿,生怕打扰裕妃休息,于是便各自回宫休息去了。
皇后回到坤宁宫后,一声不响的坐在榻上。碧云知道皇后心中烦闷,也不敢吭声,只是站在原地低着头。
过了半响,皇后说道:“碧云,你说本宫这个皇后还能做多久?”
碧云道:“皇后娘娘这话奴婢怎么敢乱答呢。”
皇后叹气道:“看来你也觉得本宫这个皇后做不长久了。”
碧云忙道:“碧云不敢,皇后娘娘您多虑了。”
皇后道:“不是本宫多虑,而是事实如此。裕妃而今怀有龙裔,太后与皇上的心思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只怕孩子一出世,本宫这个皇后就要废掉了。”
碧云道:“皇后娘娘不要自添烦恼,奴婢认为也未必如此。”
皇后道:“何以见得?”
碧云道:“皇后娘娘您想,裕妃怀了龙裔,就证明皇上身体已经康复,那岂不是后宫嫔妃个个都有机会,而且皇上隔三差五就会来坤宁宫过夜的,奴婢觉得皇后娘娘您怀有身孕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二来裕妃虽然有孕,但毕竟不知是男是女,倘若生下来的是公主,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照奴婢看来,皇后娘娘不必自寻烦恼,上天既然有能帮助皇后娘娘除掉婉妃,自然也不会让裕妃得逞的。”
皇后听了碧云的话,刚开始还有些高兴,但一听到婉妃的事情,立即抬手照碧云脸上就是一下,厉声道:“本宫和你说过,以后不准在本宫面前提起那个贱人,你不记得吗?”
碧云忙跪下道:“奴婢一时疏忽,奴婢知错了。”
皇后道:“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本宫,既然本宫有能力除掉那个贱人,也一样有机会除掉裕妃这个不知世事的孩子。”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