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跌跌撞撞_第八章 Z小姐的“某人”(1 / 1)

加入书签

何加凯是我当时的男朋友,准确一点来说,是新鲜出炉的未婚夫。之所以前面一直以某人称呼,是觉得在正式介绍,人物丰满前,还是以火柴人“某人”出现比较好。

我和男友是当时华人圈里少数不多没有英文名字的中国人。对我来说,Yan??的发音和拼写本来就简单,倒比写个英文名再打个括号注解来得方便。

而何加凯却曾在英文名字颇费过一番心思??--??先是有圈内好友赠名??Jack,虽然发言相近,叫出来却总觉得没自信。后来又改做??Jason,??用过一段时间时自我介绍时又觉得不是自己。后来由我灵机一动改成????JK,??轻快好记,也缓解了美国友人无法念完整名字的尴尬,便这么流传了下来。

当然我手机上存储的名字后来也一直是Jason,??只因为语音识别系统对英文名更**一点,语音呼叫的时候才方便。到后来??iphone??上的??sari??也是,我在通讯录里设置好何加凯的电话,然后试图在语音系统里设置人物关系以便以后调用方便时,系统竟然抛出一句英文:“谁?对不起,我不认识这个人,请确认您与这个人的关系。”

当然这个??recognize??也可以翻译成“无法识别这个名字”,但是每每说起,总被大卫他们笑话说:“哎呀,Yan??和??JK??是ISO系统都无法识别的关系哪!”??一时成为笑柄。

何加凯是个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的好青年,非常有主见,从前面的搬家之旅可见一斑。

在美国的第一年,何加凯坚持着与室友搭伙下厨房的优良传统,一时成为中国留学生界享誉盛名的大厨。当年一帮朋友聚会经常搞??potluck,就是每个人带一个菜去一个人家里吃饭的那种聚会,何加凯的菜总是被翘首期盼、夹道欢迎,然后哄抢一空。

其实何加凯在中国的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伙,所以当他绘声绘色地向留着中国准备申请的我描绘自己的厨艺时,我还是非常期待的。有人说过现代社会,要想抓住一个女人的心得先抓住女人的胃,这一点用在作为资深吃货的我身上绝对管用。

总之,我就由着美食的**,放弃其它几个好学校的??offer,奔着何加凯所在的休城一个小学校去了。

此时的何加凯可谓春风得意,用三寸不烂之舌骗得女友投奔而来。凭借踢足球得来的信息成功的拿到了隔壁一个好学校的全奖,学费全免,奖金优厚。可谓情场战场双丰收!

为了迎接女友的到来,还率先地考到了驾照,买了同届学生里面的第一辆车。成为多少或预转校、或预找女友、或预买车蠢蠢欲动者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不过好景只持续了不到两年,跟所有一个读研一个读博的情侣一样,短暂的相聚后立马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别离。

其实拿到工作??offer??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同意。首先可能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太容易,有点被“馅饼”砸晕了头、不明白状况的感觉。而且跟所有不知足的人一样,不免心下思量:“找工作其实是不是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啊!下一个机会是不是更好?”

当然还有一个不愿意说出口的原因就是对异地恋没有信心。德州和加州之间不仅隔着1500英里的距离,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试想一下,一个人已经睡下了,另一个人的夜才刚刚开始。生活方式朋友圈也会越来越不一样,感觉就像走进了北美华人网上的那些分手故事的怪圈。

但在这种重大事情的决断上,何加凯似乎永远是冷静的,什么耳鬓厮磨、儿女情长在这么冷峻的形势下竟然又变成了可以暂时割舍的东西。最后还冷静地甩出一句:“这种撞大运的事情不会再出现第二次了!”让我安心的接受了offer。

当我即将远赴加州工作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一直将何加凯与??Z??小姐的恋情视为未来努力方向的??Xiang??Hu????等人纷纷表达了极度的担忧之情,何加凯却毫不在意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当然何加凯虽然在追随者们面前表现得异常冷静,私底下一个人肯定还是有过很多思量的,赶在我启程赴加州前求婚便是最好的证据。

何加凯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在我人生转折的阶段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起来他总是颇为得意,并号称因为他的保护,我是周围留学生朋友里面唯一没有吃过苦的,还言之凿凿地提出论据:“你在美国这些年,一次地板都没有睡过,一次公交车也没坐过吧?”

来美的留学生们,除了少数有亲友投奔或者父母豪掷千金买房的人,大部分是联系师兄师姐或者是教会的人接机,并且在人家家里借住,直到找到自己的房子搬进去。

先不说在人家家里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是沙发还是床都是感恩戴德的接受的。乃至找到自己的房子,一般也要等到朋友有空的时候,才能去买个床垫买点简单的家具,所以睡地板几乎是所有留美学生们的第一个洗礼。

而对于地处天气炎热出了名的休城留学生们,在买车前大多还有一部其他州的同学不会明白的辛酸史。美国的大部分小城市公交系统并不发达,家如果住在稍微偏僻一点的小区的话,每班车的间隔会有半小时之久,错过了一班车基本上课就会迟到。

后来大家纷纷改骑自行车,二十来分钟的路,总能骑到一身的汗。而且怕热的老美通常室内温度都开到极低,到学校后总是一秒钟从酷暑到寒冬,身体要哆嗦好一阵才能适应过来。

感冒过一次后何加凯总是记着多带一件衣服,到学校后马上去洗水间擦干换好干净的衣服。但这也抵不住休城的暴雨,海滨城市的天气总是说变就变,有时骑车在路上大雨说下就下起来了,只能拿出雨衣迅速装备好,一路骑到家还是会变成落汤鸡。

这些都是后来何加凯自己说的,事实上我不会骑自行车,什么暴雨中骑行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上班后也一直因为不会骑车被大卫、乔伊他们笑话:“妍,你既不会骑自行车也不喝茶,怎么能称自己是中国人呢!冒牌的吧?”

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是电影里放的,没事沏壶茶在树荫里下棋,街上到处是人骑着自行车的地方。

说到美国南部,这里插播一个笑话。

何加凯是足球爱好者,到休城后迅速地找到组织,跟一帮中年大叔和楞青组成的大年龄梯度团队踢得火热。虽然足球在美国不是特别流行(这里指??soccer??而不是??football),在休城却有很多跟何加凯他们一样的民间队伍,跟正规俱乐部球赛一样,每年还有晋级和保级之争。而在美国南部的这项联赛,在中国人中就简称“美南杯”。

第一次何加凯告诉我他要去参加“美南杯”时,我顿时各种心心眼,美“男”杯啊,是不是参加的都是美男子?还是拿了第一就颁个‘美男’称号?帅哥是不是特别多?

何加凯无语奔溃,只好把联赛的英文说了一遍才止住我的各种浮想联翩。

其实不光我,后来好几个女生朋友初次听到这个词时都是类似反应。有些还不容解释的机会就去各种宣传开来,让何加凯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应该为能参加“美男杯”高兴呢,还是应该为身边女生的想象力而汗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