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告别的年代 (5)(1 / 1)
两天后,江一帆要启程了,他的父母和十几个得知消息的学生把他送到了渡口。
河滩上,朝阳初升,蓼花正艳。江一帆站在船头,挥手告别白发斑斑的父母和可爱的孩子们,告别养育他二十一年的家乡,远赴他乡。
3、月亮雪
江一帆到学校安置下来以后,已是周末了。他晚上在宿舍里,给父母、萧竹和陆小舟各写了一封信,周日一早投寄完毕,乘公交车到城市的另一端去找高勇力。高勇力还不知道江一帆到了省城,猛一相见,分外亲热。两人坐在校园的草坪上,说起萧竹、陆小舟他们的情况,都摇头叹气。江一帆又问叶美珠在南方怎么样,高勇力说在生产线上当工人,也是很累。两人又聊了些其他同学的情况,高勇力领江一帆参观了他们的校园,然后两人去市内转到午后,随便吃了点饭,各自回校。
半月后,父母的回信到了,是校长代笔写的,嘱托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牵挂家里。陆小舟的回信,国庆节时才到,原来他随爸爸外出了半个多月。萧竹却迟迟没有回音。江一帆再写信,依然只有两封回信。他的心开始不安起来,想着萧竹是病了还是外出了,或者是对他考上的学校不满意而不愿理他了?
大学生活相对轻松得多,同学们刚到外地,虽然想家,却都很愉快,唯独江一帆是忧郁的。上课、吃饭,他大都独来独往,晚上也不参与室友的卧聊,自己一个人躺在角落的上铺想心事。他不愿用自己的伤心事打扰朋友,只喜欢把什么事都放在自己心里翻来覆去地想。他认定是萧竹不愿理他了,和谁都不想提及他俩的事,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才给陆小舟写了一封信,拜托陆小舟去看看萧竹。可陆小舟已经当兵走了,没看到这封信。他又跟高勇力要了叶美珠的地址,问叶美珠关于萧竹的情况,叶美珠说她俩也好久没联系了。
周六下午和周日没课,有的同学在忙着谈恋爱,有的同学在忙着逛街,有的同学在忙着做家教,江一帆照例泡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他现在可以无忧无虑地看那些文学书了,看到喜欢的文章,他总会想,要是能与萧竹一起看该有多好啊。而萧竹每天在干什么呢?每晚又在做着什么样的梦呢?
周日黄昏,他走出图书馆时,才发现下雪了。雪下得很大,墙角边和花池的绿化带上已经下白了。他在飘扬的雪花中,走回宿舍。同室的同学中有两个是南方人,平生第一次见下雪,非拉着大家一起出去看雪,江一帆不忍拂了他们的雅意,相跟着出来。大家在食堂吃了饭,跑到灯光球场,两个南方的同学拿出相机,大家都抢着拍起相片来。江一帆拍了两张,悄然走了。他走到宿舍楼顶上,发现天上竟有半轮月亮,薄薄的灰云掩不住素洁的月光,雪花就在一片银辉中悠悠然然地洒落着。
他只见过太阳雨,从来没见过月亮雪,心里一时欣喜,一时忧伤。他凝视着轻盈的雪花,想起高中时的生活,想起与萧竹共同度过的冬季,以及校园里被冰雪覆盖的冬青、梧桐、月季、玉兰,不知它们现在是否依旧?那些在二高校园里度过的日日夜夜,那些流溢忧伤的诗篇、灯光下的思考,那些浅蓝的信笺、操场细雨中的伫立,那随季节一片片飘走的桃瓣、紫楝,那昨日的彷徨与凄楚,都让他无比的留恋。他呆立在楼顶,只到宿舍熄灯才下了楼。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学校要举行大型文艺汇演,各班都要围绕歌颂毛主席这个主题出节目,报到系里后再择优采用。辅导员在班里一提,大家纷纷说江一帆有文才,一致推荐江一帆出来编节目。江一帆拒绝不了,改编了一出《老两口学毛选》,加进去一些流行词语,把戏曲唱腔改成通俗歌曲的调子,两个人主演,二十个人伴舞。节目报到系里后,马上被采用了,并理所当然地参加了全校的汇演。
汇演结束,接着是班里的元旦联欢会,辅导员让他再编节目,他推掉了。写出的节目再好,没有萧竹看着,他都觉得没意思。
元旦联欢会那晚,他走进教室,看着熟悉的场景,想起高一时萧竹在联欢会上朗诵的《流星》,不禁黯然。他默默转过身,走出了喧闹的教室,走到校外,沿着寒风呼啸的大街,来到金水河边。冰封的河面在都市霓虹灯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的流光,他想起了故乡清净的蓼河,想起了和萧竹在河边漫步的情景,一时间心凉如水。
元旦时,高勇力来找江一帆。他从叶美珠那得知江一帆联系不上萧竹的事,专门过来劝江一帆别发愁,他说萧竹肯定是没收到信,他和叶美珠寄的信,她都没回。江一帆说:“如果信没寄到,会返回来的,我寄了五封信,都是石沉大海。”
高勇力笑道:“咱们那小县城,邮局服务质量不行。或许是因为你那情书写的太好,人家留着学习用了。”
江一帆拍一下他的肩,笑了笑。两人去书店转着玩了半天,吃过晚饭,江一帆留他在自己宿舍住了一夜,第二天才让他走。
送走高勇力,他习惯性地去开他们宿舍的邮箱,看到了带三角戳的信。那是陆小舟从部队寄来的,里面还有他身着戎装的英姿飒爽的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