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1)

加入书签

?疫苗丑闻

送礼,有个原则,就是看对象。生活上短缺的朋友,你最好送他有实值的礼物;生活优裕的人,你可以送个有情趣的东西。

送礼,就是表示敬意、表示礼貌、表示尊重。

对方是怎样的身份,你再送怎样的礼。怎样的礼,也正可以表示受礼者在送礼者心中的份量。

相对地,有多少能力,送多少礼。如果你没有那个份量,那心胸,就不要勉强自己。因为,如果送礼显示了你的"优越感"或让对方感到"自卑",都失去了送礼的意义。

记住:送礼是大学问,不但要送得"对",而且要送得巧"。

实用

不等于"情意";"价值"不等于"重量"。

你即使送东西帮助人,也一定要把对方的面子作足。

举起来,扔下去

在人生的战场上,永远要记得:

鱼不能离开水,如果你靠群众起家,就不能离开群众。如果你靠某样专业起家,最好不要被"调离"你的专业。即使被调开,也要保持联系,不能落伍。

当然,你也可能是了不得的大才,能从九死一生的战役中凯旋。那时候打倒奸小.而获"黄袍加身"的,自然是你。众"妄"所归

记住!我们不必去假设人人都是坏人。但要知道,这世上不合理的好处,是不能拿的。不合理地去信任别人,是危险的。即使你因此得到好处,也可能是不道德的——

跟主子穿一条裤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个被杀掉。

小石变法

自从小石成为董事长的特别助理,各单位的主管都紧张了起来。因为随时一通电话,就可能忙得鸡飞狗跳,稍稍反应慢一点,小石自己便冲了下来。

毕竟是留美的企管博士,虽然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办事效率可了不得,进公司没多久,把每个单位全搞清楚了。

当然搞清楚也就有了麻烦,不见那张经理、王经理,分别卷了铺盖吗?前一天小石才在他们的单位转一圈,翻了翻本子,第二天居然就发现了免职通知。

从小石进来,原来已够精明的董事长,更是如虎添翼,事事能洞察机关了。

当然董事长也真了不起,虽然受的教育不多,但是知人善任,所以公司能由当年一个厂长,加上管会计的华小姐,和几个工人,发展到今天上百人的大规模。人人都说厂长没有华小姐,不可能财务抓得这么稳,华小姐若不是把命卖给了公司,也不可能拖到今天仍然未婚。

小石跟董事长非亲非故,还不是一次面谈,就得到那么大的权力!董事长的道理很简单:

时代不同了!需要用现代方法与观念来管理,才能经得起考验,聘个外来的年轻人,没有旧的瓜葛,做事放得开手,也显得客观。

几乎每次主管会议,董事长都要当着大家夸小石,说要由小石帮他,为公司做一次全面的整顿,改善公司的体质,冲得更高更远。

小石的评估计划终于出炉了,所有的主管都屏息以待,看看要怎样"变天"……。

在了解每个部门的作业之后,我觉得公司需要全面电脑化、透明化,把所有的资料全部输入电脑。要查那批货,那笔帐乃至估价的细节,一按键就清清楚楚地出来,既增加了效率,减少了人情干扰,又可以防止舞弊!

小石把一份厚厚的计划书,交给了董事长:

上面写得很详细,连电脑的容量、机型,都做了评估,花不了多少钱。您只要交给采购部门,找人估价就成了,到时候我会协助安装,并教大家使用………

好!好!好!我来看看!

董事长频频点头,又转过身:"华小姐,你也研究研究!"

一个月就能办妥的事,居然拖了近半年。难道董事长和华小姐要研究这么久吗?不过每次开会;他必定竖起大拇指,大声说:

石博士这个计划真是太伟大,太伟大了。哈!哈!哈!我愈看愈佩服,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大家都猜到小石很快会升到一级主管,果然董事长在会议上宣布了这个消息:

石博士留美多年,我们公司应该积极借重他的才能,以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我决定设立美国办事处,请石博士担任驻美代表。同时为了使他能无后顾之忧,公司要为他在美国买一栋房子,全家的机票。搬家和子女的教育费,全由公司负担。

多么优厚的待遇啊!人人都露出羡慕的眼光。

只是公司的全面电脑化,要由谁来负责呢?

我正在研究

每次有人问,董事长都这么说:"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想一想)

许多人读这个故事,都会说小石功高震主,董事长为了让他远离权力中心,所以把他外放。

实际故事中的功高震主,并不合于功高震主的"狭义"解释。狭义的功高震主,是当臣子的功劳太高、权力太大时,有将"主"推翻,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使"主"为之震动,而不得不将这个强臣除去。

至于功高震主的"广义"解释,就复杂多了,最少我们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种:

一、对主的了解太深,或因为与主太熟,恃宠而骄,造成"功高震主"。譬如历史上许多帮助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后来没有好下场。不见得因为他们可能夺权,而是因为当"主"成为了所谓"真命天子"时,在万民眼中,他是龙;在当年穿同一条裤子的老伙伴眼中,仍然是普通人。

做了龙的主,是无法忍受被看为凡人的,所以那些不知道跪在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老朋友,便要被一一除去。

而且为了避免世人责怪他不念旧情地杀功臣,往往要罗织大的罪名,以便堂而皇之地下手。又因为这些老臣,有许多班底,凡不归顺,甚至敢挺身说话的,也可能被一井除去。

这种情况也常发生在夫妻之间,许多由贫苦环境中奋斗出头的夫妻,不能白头偕老,是因为当昔日的贫贱小子,成为众人偶像时,在他老婆的眼中,却仍然是个平凡人。当世人都认为他的学问浩如烟海的时候,在妻子的眼中,却一清二楚,知道他不过读了那几本书。当他在餐桌上高谈阔论时,坐在旁边的妻子却心中暗笑,丈夫谈话的内容,她已经听了几百次。

于是当有一天那成功的男人,遇到崇拜他的女子,再与常冷言冷语,伤他自尊心的妻子相比时,极可能放弃糟糠之妻。

二、因为做事的方法太直,可能对主造成伤害,以致震主。譬如一个草莽英雄革命成功,为了建立秩序,他需要良好的司法制度;也为了表现兴利除弊,去除旧社会的腐败,他必须整肃贪污。

这时候,他要面对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帮他革命的老朋友,这些老朋友很可能正是贪污者,他们自然成为阻力。为了表现大公无私,做"主"的,常不得不对老朋友开刀。

接着的问题,是"主"本人,或他的家族,也可能有不法的事,当司法和监察制度真正建立时,他自己也难逃被调查的命运,这时做主的,便不得不放缓原有的步子,甚至到头来成为改革的阻力。

又譬如某广大违建户,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集中力量支持某民意代表当选,但是当那个代表真正进入议会,为了政治良好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可能渐渐改变原来反对拆除违建的立场。于是在下次选举,违建户们大力掣肘,使他落选。此处的"主"是违建户,那功高而不听使唤的,则是他们原先选出的民意代表。

小石的功高震主,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改革。起初虽然对董事长有利,但到后来,却可能因为使公司太"透明化",造成对董事长有害,而遭到"外放架空"的命运。

整个归纳起来,我们要知道:

一、当共事的老伙伴,突然之间发达得近乎神化的时候,他会由于总听见别人赞美,而有些腾云驾雾。这时如果你发现他不再是原来能"察纳雅言"的老朋友,要不然早早拆伙、离开他。要不然,恐怕你就也得跟着众人拍马屁。

相反地,如果过速成功的是你,便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犯了"自以为神"的毛病,因为这常是造成人"富不过三年"或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做一个"主子",如果没有主子的格局,在今天,是很难长久的。

二、在主子的眼中,臣子是他的工具,法律也是他的工具,除非他有天下为公,或以"法治"而非"人治"的观念和心胸,那工具对他有利时,他会重用;无利时,他就要除去。

中国有句成语——"芳兰当户,不得不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那芳兰不是长在门前,而是生在窗前,不但不会被锄。反倒可能被"供养"。

所以如果你自认是芳兰,却不能为上司重视,甚至被视为眼中钉时,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当了户",是不是挡了路!"

牛马逃亡记

这个世界上,很难说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敌人。

当原来的"互利"变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冲突,则原来的朋友可以变成敌人。

当原来的"敌对",变成"共荣"在利益上可以结合,则原先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

你在批评任何人之前,都应该想想,是他这个"人"与你对立,还是因为他今天的职位和立场,使他不得不与你对立。进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这个工作,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所谓"对事不对人"!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个人也都有眼睛会看、耳朵会听。一个人似乎没有良知,也似乎不看不听,很可能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处的"位置"。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要知道——在看别人立场的时候不可忽略那个"人"。绝对不要用立场否定"人",或否定"人性"。

因为有一天,你也可能换成对方的立场。如同前面故事中的小牛和小草,你原来的朋友,一下成了敌人;你原来的敌人,又一下子成为了朋友。

等到这么一天

你绝不要以为站在今天职位上,所获得的推崇,当你换了职位,依然能够保有。当你在大公司工作顺意,似乎外面厂商、客户都对你奉承有加、形同兄弟的时候,你千万不可乐昏了头。甚至想,如果我跟老板闹翻了,自己出去另立门户,大家都会跟着我走。

据统计,客户跟业务跳槽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因为:

第一,原来的厂,已经合作很久,既然没出问题,何必自找麻烦换地方。

第二,原厂的老板也是老交情,甚至交情远在那跳槽的业务之上,何必为个部属得罪老朋友。

第三,许多人认厂不认人。如同猫常常认屋子不认主人一般。这是一种人性。

第四,做老板的常向着做老板的。他下意识也不会愿意跟着对方老板的叛徒跑。何况这样做,会给自己手下,留下坏榜样。所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必呢?

第五,当有人跳槽另起炉灶时,原厂为了留住老客户,并打击新对方,常会加强服务、降低价钱。既然已经在这"矛盾之间"获利,也就不必换厂了。

由此可知,除非你自立门户之后,条件远优于原来的东主,你是很难在短期获胜的,即使获胜,也常会两败俱伤。所以,不论跳槽或自立门户,都得好好策划,而不能因为自己"狐假虎威"地得到些掌声,而错估真正的形势。否则,你会败得很惨,甚至惨到在原来的***呆不下去——

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高人出手挡不住

这小子最近有笔大生意过我手上,我不打算放水,所以今儿准没好事,你讲话小心,什么都不能答应,就算帮忙也办不到,更绝对别占他便宜,他给什么都不能拿!

临下计程车,他还叮嘱老婆:"三请、四请,面子上不能不去,我可是真不愿意,所以他要开车来接,我都回了,我说-你要是来这一套,我就不去!-咱们这包礼也不轻,只得他一顿饭,两不欠嘛!好聚好散,老同学一场。"又转身捅了捅儿子:

你也听着,别拿人家东西,事关老子的操守,不是开玩笑的!

有钱人就是有钱人,院子大得像个小公园,还带荷花池呢!池边木莲树,正开着一朵碗大的白花。

在台北,这已经是稀有的植物。

他感慨地说:"小时候,我家院里有一棵,公家改建挖掉,十几年不见了。"

挖起来送你,如何?

笑话!我哪儿有院子种?

心里一惊,他马上把脸挂了下来,回头看老婆,正在那儿赞赏女主人的衣服:

这名家款式的衣服,只有你这高个儿穿起来漂亮!

这哪儿叫款式?没腰没身的,谁穿都一样,不信换给你穿穿看!

说着就把他老婆往屋拉,却被他及时吼住了。

红木大圆桌,薄胎米瓷,外加银托银盖,菜更不用说了。

桑岛的海鲜,寻香园的排翅,福寿齐的小点心……

主人一样样地介绍:"你坚持不上馆子,我只好出去打点了,要是再来个你老家的名产汾酒。就更妙了!对不对?哈哈哈………"

他支吾地点头,心里却在计算一桌菜的价钱。

拍!主人一击掌:"您老哥这一点头,我还真想起,多年前有位高人送过这么一瓶酒,没舍得喝。"说着打开酒柜。

他赶紧冲过去阻止:"已经开了一瓶XO,不要拿别的了。"

哈哈!你慢了一步。

砰地一声,主人已经打开了瓶盖。

不成!不成!放回去。

他胀红着脸坚持。

已经开了嘛!老同学,不要这样嘛!你不喝,我喝行了吧!

正巧那边儿子打翻了果汁,太太急着拿餐巾擦桌子。

桌子没关系,应该先照顾小孩儿嘛!

倒是女主人掏出白手帕,跪在地上为孩子擦拭,跟着自己进去换了衣服,想必身上也被弄脏了。

都十六岁,明年考大学了,还跟小孩子一样冒冒失失的。

他皱着眉对孩子说:"快点吃完;自己坐车去补习。"

我们送他。

不用!他认得路,每次到附近打电玩,都自己坐公车。

打电玩?

可不是吗?非要玩那种叫什么-火鸟-的进口机器,动不动就是几十块钱!

老婆拍着儿子,还笑呢!

餐后四个大人坐在荷花池边聊天,木莲的香,让他有些陶然,却又不得不随时提高警觉,所幸男主人居然没再提那笔生意。

告辞已是近黄昏了,女主人提个小袋子出来,拉着他的老婆的手:

你老公说什么礼也不准送,我们女人例外,而且是旧的,我原来穿的那件,刚才已经叫佣人送出去改过,下襟剪短,一定正合适!

他老婆吓了一跳,近乎尖叫地喊:"不行!不行!声音直发抖。"唉!剪都剪了,我也不能穿了,又不是新衣服,你怎么这样呢?"

老婆回头看他,两眼惶恐。他点了头。

这才对嘛!

男主人拍拍老同学的肩膀:"你不准我送东西,一根小树枝总成吧!"举手便折下那朵木莲花,递到他手上:"童年!童年!回忆一下。"

他的脸又胀红了,倒退着往大门移动,竖直食指:

君于一诺啊!不推开车送。

当然!当然!

男主人举起双手作成投降的样子:"而且车子送令郎去上课了,等在补习班门口,说不定正送令郎回家呢!"

七天之后,他的孩子再不用老远到天母打"火鸟"了,因为有人运了一台到门口。他一生不曾见过孩子那副兴奋的样子,东西又没处退,只好留了下来。

十天之后,他又看到那个案子。犹豫了一整天,临下班,批了"可"。

想一想

为什么会签原本不打算批准的公文?

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盛情的款待,并收了礼物!

但是让我们回想一下,"他"得到了什么?

不过是一餐丰盛的午饭、两瓶酒、一件衣服、一朵花、孩子上下补习班的一趟私家车接送,和一个电玩。全部加起来,也值不了什么钱!

不是原先坚持不接受对方的馈赠吗?为什么还会接受?

这就是故事的重点了——

因为那都是无法拒绝的东西,当他要拒绝时,已经来不及了!

那不是一百万块钱,一辆车,一只都彭打火机或一只劳力士金表,那些具有有形价值,又可以退还、拒收的东西!

菜是由各大餐馆叫的,你能退吗?

酒已经"砰"地一声打开了,你能再密封得跟以前一样吗?

白手帕为孩子擦身体,你能让手帕不脏吗?

衣服已经剪短了,你能再把布接回去吗?

唯一一朵木莲花已经折了下来,你能使它长回去吗?

孩子已经送了,你能叫时光倒流,车子退回吗?

电玩已经放在你的门前,你能运回给不知名的发货人吗?(虽然你猜到是谁送的,但无法证明)

送礼人的高明,就在这儿了!他知道你不会接受,所以送出你不得不接受的东西。

有一种人敬酒,你非喝不可,因为他说:

如果您看得起小弟,就一定喝了这杯,我先干为敬!

一仰头干了杯,你能不喝吗?不喝就是看不起他。

更狠的人,是当他把酒倒人口中,酒杯先不离嘴,两眼圆瞪瞪地盯着你,看你喝不喝,如果你还是不喝,他一低头,原来"含"在口里的酒,又吐回了杯子!

真脏!也真狠!

问题是,世上多少英雄、豪杰,坚守原则的人,就这样不得不妥协了下来!

日本帮会的人犯了大错,常自己切下一截小指,呈给帮会的长老或被亏欠的人、对方如果接受那用白布包着的血淋淋的手指,就表示原谅犯错的人。

有几个人看到这种场面,会不接受呢?

手指已经切下,再也接不回去,你忍心不接受吗?

当禅宗大师慧可,拜达摩为师的时候,达摩本来不想收,但是后来为什么收了呢!

因为慧可砍下自己的手臂呈上去!

连达摩祖师这样"定"的人,都不得不改变初衷啊!

再往前想吧!

公元前二二七年,燕太子丹用什么方法?使荆轲愿意赴那"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死亡约会——刺秦王!

很简单,也很简单!

当荆轲跟太子丹出游,捡地上瓦片丢着玩的时候,太子立刻捧上金块,来替代瓦片。

当他们一起骑千里马出去,荆柯无意中说了一句"千里马肝美",太子立刻杀了千里马,把马肝奉上。

当荆柯看到弹琴的美女,赞赏一句"好巧的一双手"时,太子立刻把美女的双手剁下,用玉盘盛来送给荆柯……

好狠的燕太子丹!又是多么懂得"送礼之道"的燕太子丹哪!因为他知道,最毒的礼.是当对方想拒绝时,已经来不及的东西。尽管"千里马的肝"和"美女的双手",都是那么不合情理地被牺牲,却如同"慧可的手臂"一般,叫你无法"不领这份情"!

怪不得荆柯要感叹他说:"太子对我大厚了!"

总而言之,这世上送"有形礼物"给你的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以一种莫明其妙、毫不合理的方式,捧上礼物,又使你不得不接。即使不接,也不得不百分之百领情的人!

如果真碰上这种人怎么办?

一、你要保持高度警戒,在他开酒、折花,掏手帕之前,先一步挡住他!

二、你用苦肉计对苦肉计。将那电玩放在门口,任它日照雨淋,或捐给公益团体。

把那名贵的衣服捐去慈善义卖,再送一个大红包,给带孩子上下课的司机!

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最好都说在前面。

谁教你不早说

从乡下的老盾,搬进台北的高搂,小李真是兴奋极了。楼高十八层,小李十七楼,站在阳台上,正好远眺市中心的十里红尘,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李那十几盆花。阳台朝北,不适合种。适合种的东恻,却只有窗,没阳台。

何不钉个花架呢?什么都解决了

有朋友建议,并介绍了专做花架的张老板给小李。

只是,自从订了花架,虽然还没钉上去,小李却一直作恶梦。梦见花架钉得不牢花盆又重,突然垮了下去,直落十六层楼,正好掉到路人的头上。当场脑浆四溅……

小李满身冷汗地惊醒,走到窗前,把头伸出去往下看,深夜两点了,居然还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想想!这时候花架掉下去,都得砸死人。要是大白天出了事,还能不死一堆?

想到这儿,小李打了个寒颤,可是,花架已经订了,花盆又没处放,看样是非钉不可了。

钉了花架的那天,小李特别请假,在家监工。

张老板果然是老手,十七层的高楼,他一脚就伸出窗外,四平八稳地骑在窗口,再叫徒弟把花架伸出去,从嘴里吐出钢钉往墙上钉。

张老板活像个变魔术的,不知道事先在嘴里含了多少钉了,只要一伸手就是一支,也不知钉了多少。突然跳进窗内:

成了!你可以放花盆了。

这么快!够结实吗?花盆很重的!

小李不放心地问。

笑话!我们三个大人站上去跳,都撑得住,保证二十年不成问题,出了问题找我。

张老板豪爽地拍拍胸口。

这可是你说的,

小李马上找了张纸,又递了支笔给张老伯:"麻烦您写下来,签个名。"

什么?还要……

张老板好象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看小李满脸严肃的样子,又不好不写,正犹豫,小李说话了:

如果你不敢写,就表示不结实。这要掉下去,可是人命关大,不结实的东西,我是不敢收的。

好!我写我写。

张老板勉强写了保证书,搁下笔,对徒弟一瞪眼:"把家伙拿出来,出去!再多钉几根长钉子,出了事,咱可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说完,师徒二人,又足足忙了半个多钟,检查再检查,才气喘吁吁地离去。

(想一想)

这是个发生在台北的真实故事,只是后来,故事的主角小李对我说,

他还是放心不下,而一直想,会不会张老板起先只是马马虎虎地钉,直到发现他要签保证书,才出去补救。

我怕他先钉的钉子根本不够长,可是能钉的地方已经钉满了,后来虽然要补大钉子,却没什么地方能补下去,因此,用了那么多时间。

小李对我说:"如果我在他钉之前,先讲明要他写保证书,事情恐怕就好得多了!"

他的这句话,可以说"正中要害",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重心。

记得我有一次叫工人送印好的新书来,书很多,堆了一落又一落。因为堆得不整齐,我特别请工人别堆太高,免得地震时倒下来伤人。

几千本书总算堆完了,我看工人忙得汗流侠背,除了运费,还额外给了他不少小费。

看到小费,他怔了一下,很不好意思他说。

哎呀!早知道你要给我小费,应该特别给你堆整齐一点。

说着,居然就跑到书堆前,东推一下,西推一下,已经堆完了,再推也没用。

这件事,让我得到个教训——

在国内,因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所以给小费或任何好处,最好先讲明。有处罚和原则,也应该事先说好。前者是"好话说在先",后者是"丑话说在先"。

人性是很妙的,基本上,对于负面的事我们会假设:"即使我做得不够好,对方也可能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可能放一马。"

对于正面的事,我们也会假设:"即使我做得好,对方也可能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八成不会给额外的奖赏,而认为这是当然。"

在这个基础上,一般人做事,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的。如果你希望非常好,或不至于"有一点点坏",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摆明了"。

举两个最普通的例子来说。

如果你带了不少怕摔、又笨重的行李到旅馆。明明小费是要最后给的,但是你可以在到旅馆,才下车的时间,就对运行李的人说:

麻烦你小心一点运,等下我会好好谢你。

我曾经参加个旅行团,团里有对老夫妇,每次住旅馆,都被分配到"窗外景观最好"的房间。当十几天的旅行结束时,我开玩笑地问:"你们一定是事先就告诉领队,会给他很多小费吧?所以运气总能那么好。"

岂知老先生一笑:

我们没说,否则是-期约行贿。但是,我们让他感觉到了!

感觉到?

对!

老先生神秘他说:

教你一招,你可以在旅行才开始,就当着领队和导游的面,给餐馆服务生或司机小费。那些人明明是不必给小费的,你却给,而且给得大方,看在心里,就受用了!

可不是吗?当一个人预期,甚至确定你会给予额外的奖励时,当然会努力地表现。这对老夫妇的暗示法,诚然是极高的艺术。

说到这儿,我也要举个相反的例子,就是当对方根本不预期你的奖赏,甚至报酬时,所产生的问题。

最常见的例子是,我们往往发现,请亲戚帮忙做的事,不但不见得最好,还可能最差。同样的,我们帮亲戚做事,也常并不把事情摆在最优先。

第一,是亲戚,就算做坏了,也还是亲戚。

第二,是亲戚,不好拿报酬,就算给,也不好意思收。

问题是,人性基本上是相互的,当你有了以上的两点假设,怎么可能产生最好的效果?能及时交件,表现平平,已经不错了。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事:

某人请亲戚帮忙做事,拖拖拉拉、马马虎虎完成之后。某人很客气地照样付钱,亲戚先推,某人硬给,说"哪儿能白做?一定要收。"

最后,亲戚收下了,某人则在背后大骂:

什么亲戚嘛!又贵又差。

他岂知,说不定那亲戚也正后悔呢:

早知道会硬给我钱,而且一文不少,当初应该好好帮他做!

这种情况,中国人的社会最常发生。我们要好好检讨:原则、酬劳、赏罚,是不是应该跟人情分开来?所谓"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都说在前面。

这不再是个能猜来猜去的社会,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该讲明的事,如果都能早早讲明,事情会完满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