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第四章 中国大众文化(26)(1 / 1)

加入书签

老三篇写于1939年到1945年间的延安时代,雷锋精神出现于1962年,**在1966年全面展开,这几个时间概念有利于我们清楚一件事。即**不是毛泽东兴之所致的事,而是毛泽东革命生活中早有计划的一个部分。

归纳起来,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就是具有愚公移山的那种人定胜天的顽强意志,具有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风格和具有张思德那种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为什么说防止美国病是中国新文化的追求呢?在整个60、70年代,中国的工人和农民都完整地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中国工业化时期的核心道德,它想说的就是:有雷锋精神的新国民,社会就不会有美国病。

试想,如果民众具有雷锋精神,还会有败坏纲纪、丧失人沦、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嫖娼卖**、赌博打牌、诈骗抢劫、吸毒贩毒、流氓斗殴、艾滋病、同性恋、、官僚腐败的现象发生吗?具有雷锋境界的人,不会感到孤独、陌生、无聊。

在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在车间的机器轰鸣中,中国新文化所讲述的理想,就是一堆雷锋的故事,它贯穿于各种劳动竞赛、年终评比、荣誉活动之中,没有金钱的气味,没有肉欲的气味,没有烟酒色的气味,它单调、朴实然而美丽。

人类的认识,来自于人类的经历,人类的向往,也是人类经历的超前反映。评价人类某一形态的文化,综上所述,首先必须立于一定的时代,并找出时代的价值标准。其次必须从人类发展的立场来予评判,而不能由一定的政治立场来予概全。

这里,我们以益于人类发展为价值准则,分析比较封建文化、大众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简称资本文化)的主要观点。

封建文化与封建社会关联着。封建文化的系列学说,发源于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代表周姬旦建立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但是,将组成封建社会的道理说清楚了的是孔丘。

孔子认为,只有社会有了秩序,人们安居乐业,则国家才象国家。要达到秩序社会,社会要定名分,人们用定名份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做到恰当的扮演。因此人们要安分守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妻妻、妾妾。具体的方法,一是忠,二是孝悌。由忠和孝悌推广引申,得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方法“礼”。由“礼”再发展衍生,导致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为,得出封建文化。

由此可知,封建文化的本质,从人类社会学的意义上讲,是追求一种不同于春秋战国混战时代的秩序社会,而该秩序社会的实质又是孔子说的“定名份”。“定名份”是封建文化的最终基础,与之对应的哲学视野是“家族”。

资本主义社会发端于工业革命。表面的现象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物质财富滚滚而来,社会日益富足,金钱在社会中占日渐重要的地位,遂形成资本社会。金钱属于人类活动的中介物,特别体现富裕与贫困,客观上促进了人的享乐观。

近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纷繁复杂的文化派别,其激进的为中国所不见,其颓废的也为中国所未有。黑社会崇尚吸毒、恐怖、敲诈勒索、**等,宗教团体崇尚上帝、自杀、基督等等,公民们崇尚性解放,平等博爱,学术界关于社会的解释有权力意志论,社会契约论,存在主义等等。总之,宗教与科学并存,真理与伪善同在,人类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任何人性活动,都在这里找到市场,显在或潜在地运动着。

以享乐观为人生观的资本主义社会,从孟德斯鸠、卢梭、狭德罗等资本主义思想的先驱到目前普通的社会公民,都把个人的享乐权放在第一要位。并由此推及人权,定为社会的金科玉律,并在世界上以舆论、经济和军事的方法广为宣传。

他们的逻辑是:人生来是为享乐的,任何社会组织,只有尊重人的享乐权才是文明的合理的,因此社会应崇尚以享乐权为核心的人权。要尊重人权,最起码的就是要保证人的自由,不论是发展个人的自由,还是戕害个人和他人的自由,都要保证,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能与潜能,便于社会组织的优胜汰劣,使社会充满活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