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大选(贰)(1 / 1)

加入书签

待得她走远了,玉岫才和子芜稍近了两步,见方才那字字句句附和着王馥之的内监提声道:“你是哪家的秀女?”

一个细若蚊蝇的声音柔柔道:“家父是……是……是下牧监姚守正。”

“原来不过是个‘上等马夫’!”

那女子低着头虽看不见容颜,但也可见她听得那‘上等马夫’四字后脸上的一阵红一阵白,一张不敢抬起地小脸上霎时便失了颜色。

那内监瞥眼睨了睨她,鼻子里吭出一声气来:“本就小门小户还不晓事,刚进门就撞了个大的

!也算你命数低,罢了!你叫什么名姓?”

“我……我叫姚素柔……”

那问话的公公回头朝另一个内监道:“也不必安排她面圣了,算在今岁的采女之列吧。”

二人扫了一方宫苑内便转身离去。低眸望去,那地上赫然可见两朵浸染开的水印。

那叫姚素柔的女子用衣袖胡乱擦了擦脸,埋头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

崔氏子芜看得眉头蹙起,正欲上前找那内监说通说通,却被玉岫伸手拦下。

“妹妹为何阻我?”

玉岫微微蹙着眉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姐姐也见了,这宫中仗势欺人、拜高踩低的角色儿。姐姐若是一时气性,要为那姚氏女子出头,难道这宫中多少被人欺凌的弱主儿姐姐都能管待周全?若日后见着一个被人欺负的,你就要护住一个?”

子芜闻言如醍醐灌顶,也点了点头道:“多谢妹妹点醒。妹妹果真心思缜密,思量周全。日后入了宫中,还得妹妹多为看顾才是。”

玉岫摇了摇头,低叹道:“今日别说那人是王馥之了,就是旁人,姐姐也莫要轻易强出头。尚且不论那姚氏女子不知根不知底,你我都是初来选秀之人,宫中无依无靠。万一得罪了新晋妃嫔。进去之后哪里还有清净日子?”

子芜动容地点了点头,玉岫又道:“以姐姐这般姿色才貌,必能得圣上眷顾。再加上尊父官拜御史中丞,指不定进去就能封个有头有脸的分位。玉岫知姐姐心思向来缜密,只是宫中实在不比别处,姐姐四处都要多留双眼睛,总之万事小心就是了。”

崔氏子芜不禁皱了皱眉,“妹妹说得处处是理,只是这话中之意,竟像是日后要与我殊途一般?”

玉岫的神色有几分遮掩,却在转瞬间将那份盘桓掩入微笑之下,道:“毕竟是新帝登基之初的大选,多少往日里不得见的佳丽待选,我不过是担心日后不能与姐姐同进退罢了。”

子芜听了倒是拿起帕子掩住笑,还是嗤声道:“我倒不知这佳丽多得轮到妹妹要妄自菲薄的时候了?”

玉岫闻言,只是心中暗暗叹息

妄自菲薄么?可姐姐又怎知,我入得宫中来为妃为嫔,原本就是不自量力地要做那以卵击石之事。

她想到这里,眼前却又是那一日慈安宫中王氏太后手刃自己亲生儿子的那一幕。

不禁十指微掐。如此厉害狠心的女人,怪不得连先帝也奈何不得。

子芜见玉岫的神容有变,也是怔然地望向远处空濛天空,轻轻叹了口气:“妹妹你也并非不知晓,我本是不欲这宫中争斗的。”

不知是何缘由,今岁选秀似乎是有意将那几大望族之女都押在了最后。待到大半秀女都已回去之后,仍余下二十来人在略显得空荡的宫苑中等候,而其中多半都是家世丰厚之人。

内监见剩下的人已不多,统将安排到了暖阁稍作歇息。折腾了整整一日,直到这时才能喝上一盏热茶,玉岫捧着暖腾腾的杯子,不禁叹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日之间,自早上起面熟了的那些脸孔,到了晚间时候却是哭的哭,喜的喜。更有甚者方出那面圣的殿中便一口气提不上来晕阙了过去,唯独这几家望族之女特意押留到了最后。

玉岫不由暗忖道,这几家子的女娇娇,大抵都是要被选入的。那狡诈如狐的公子恪,定是借此考量这几个女子的心性吧!她这般想着,指甲却若有若无在那杯盏边缘划着圈儿,唇角竟绽开一丝丝探究的笑意。

子芜愣愣地看着兀自出神的玉岫,不由奇道:“妹妹在想什么喜事儿?”

玉岫回过神来,不自觉抚上自己微翘的唇角。心中却是一凛,气恨着想,好好地,怎会想起那人竟生了笑意!

此时间,但听那暖阁的另一头响起司礼太监尖细的唱名声:“大鸿胪卿郑如恭之女——郑若凝,年十七。”“泸州刺史喻荣之女——喻思言,年十五。”“御史中丞崔谨言之女——崔子芜,年十七。”“宗庙礼乐奉常温书伯之女——温玉岫,年十六。”

……

司礼太监一一唱完,便立马见有引导公公站在门口指点一番,让我们列成一排进殿内面圣

。虽说外头天色已暗,可殿内却是灯火通明。自御座至大殿两旁齐齐摆满了尺来高的灯烛,烛台内盛有宫中所用的沉水香屑,气味浓郁弥漫满殿,灯烛萤煌。

玉岫与同行的七位少女款步移近,香软的绢丝鞋在青砖上踏不出丝毫声响。行至殿中时跪拜如仪,衣料摩擦与珠翠相撞发出窸窣之声,七名女子纷纷低着头。玉岫也一般无二,细细凝着刻满古烟纹的地砖,在萤煌烛光中光洁如镜,几乎要倒映出自己的神情来。

余光悄悄瞥到那皇帝御座右侧的王氏太后,珠冠凤裳,甚是宝相庄严。与逼宫那一夜的凌厉傲气之色大相径庭。虽只是余光所及,却也觉得那气势丝毫不减。

众人纷纷垂着头,但听一声轻咳,王氏太后语气和善地开口道:“三月里的天气阴晴不定,春寒未散。再加上先帝之事,总是精神大不如以前了,熏了这沉水香提提神,气味是重了些,各位娇娇们忍耐些。”

司礼官在一侧吩咐一一抬头上前行礼,因玉岫和子芜的名字在最末,因是二人只是低着头僵跪在殿中不敢有其他动作。玉岫微微地瞥眼看向身畔,那七个少女一一上前报出自己家世名姓,眼中闪烁着熠熠生辉的亮光。彼时的玉岫知道她们心中都有梦,梦想着鱼跃龙门,甚至有朝一日凤袍加身贵为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

可她心知肚明,这大选不过是个幌子,她借着温氏娇娇的显赫家世今日跪在这里,不过是为替那御座上的人与当今琅琊王氏后宫中的势力一争高下。可是玉岫,你真的想清楚了,自此以后该以何种姿态在这弱肉强食的皇宫中生活下去么?

她想到这里,不禁自嘲一笑,然她却不知,这一笑却被那龙座之上的人尽数收入眼底。

眼看着七人一一施礼完毕,很快便轮到子芜。

“御史中丞崔谨言之女崔子芜,年十七。”子芜闻言盈盈而起,款步向前移了三分,匀称高挑的身姿宛然在殿中央轻轻一福,犹如一朵稍染了红晕的浮云冉冉飘来。

两排烛蜡的灯火下勾勒出她精致的脸廓,散发着淡淡的柔光,她向着那座之上浅浅一笑,却叫殿中之人顿时只觉玉面芙蓉,明眸生辉。

“臣女崔氏子芜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万岁万福,太后千岁金安

。”

空阔的殿堂之上,子芜温婉的声音如咽入咽喉的清凉,叫人浑身舒服惬意。

玉岫心有喜色,其实崔氏子芜和她一起来到元安,逼宫之夜以崔氏的名门身份作保,泼出性命去拖延那王都统,好让温洵领军潜入元安之事,她已然悉数告知公子恪。今日的大选不过是走个过场,崔氏,早已成为公子恪手中一枚新纳入的棋子。

大殿之上传来一道和煦之声,跟那城府颇深,狠勇果决的琅王简直判若两人。

“不愧是崔谨言的女儿,款步如莲,顾盼神飞,宛然如生。”

王氏太后不禁和颜悦色笑道:“看皇儿这已是欢喜得移不开目了……”子芜不禁脸上飞红,太后又道,“转过身去让哀家瞧瞧。”

凝目扫视了一圈后,太后赞道:“这崔家的妹子大方得体,端然沉静,颇有几分风致!怪不得皇儿喜欢。”于是笑着斜眸道:“快记下留用。”

司礼内监点头之时,子芜已翩然退下,经过玉岫身边之时,投来了一个安定的目光。奉常温书伯之女温玉岫的名字已然唱响,玉岫稳了稳心思,站起身来走到殿前,稳稳施下一礼:“臣女温玉岫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万岁万福,太后千岁金安。”

“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太后出言道。

玉岫依言眄眸向上,掩去这多年来在杀孽的鲜血里所浸出的一切戾气,轻轻漾开唇角,目光有些羞涩地迎上殿上之人。

十二旒白玉珠翠遮挡住那龙座上之人的视线,白玉珠轻撞出清脆之声,隐约在那珠帘之间,玉岫与他二人的视线乍然撞在一起,竟没了平素的冷凛,却是一派温雅。从她的角度看去正好看到他侧面那完美的轮廓,在烛光下更是犹如画手精心描绘出来一般细致美丽。

玉岫心思陡转,公子恪果真是公子恪,这隐忍虚伪的神情作得比谁都像。如此不觉宛生出一抹笑意,可这大殿之上,除却那龙座之上的人,再无第二个人能明白这笑容里的含义。

太后上下打量了玉岫一番,却见皇帝没有说话。此刻玉岫将那一双明眸眄向右侧的太后,一双明透清亮的眼细细对上太后揣摩的锐利眸子,稍稍滞了滞,投去一个善意讨好的颜色

这一切虽只在一瞬,可心中有数的玉岫,立刻将目光收回,眉眼微微下垂。却刚好来得及将王氏太后脸上的一丝明了之色收入眼底。

太后轻咳一声,缓声道:“打扮得这般清丽,却天生丽质,难掩致雅高贵。如此冰肌玉骨的娇娇,一眼看去竟让哀家觉得神清气爽,倒是与宫中那脂粉厚重的女子们不同。皇儿以为呢?”

公子恪垂了垂睫,故意顺言道:“好一个澄明空碧的玲珑女子,不仅生得宛然如莲,举止也是知礼知仪。”

玉岫闻言又是盈盈一拜道:“皇上谬赞了。”

太后闻言喜道,“你瞧这顾盼之间,也是妩媚却不姌袅。亭亭玉立的,很有一番清梅之气。”偏首道:“快快留用!”

玉岫躬身谢过。

待到出了殿门之时,玉岫和子芜二人双手紧紧交握,有宫人上前引路道:“恭喜两位小主。”

她二人却无多话,大选之时未带银两,忙取了身上的精致饰物打赏那嘴甜的宫人。直到出了毓合门,二人才长长吁出一口气来。

等候的马车已只有零星几辆,马车前悬挂的风灯在夜风里一摇一晃,明明灭灭。玉岫和子芜踏上车辇,从那微开一线的缝隙中看见那宫门里的寂寂甬道。夜幕之下的宫阙,再不见正午清晨的磅礴大气,却是在琉璃四合的暮色之中有股难以言喻的寂寥。

“这便算是进去了……”子芜低低叹了一声。却叫玉岫心头没来由一震,蓦然之间,她觉得荒唐可笑。来到这个时空已有十一年时光了,过往十一载年华,长年与兵刃为伍,所有温软心肠在生死门前磨得半点不剩,偶尔对镜,只觉一颦一笑都透出刀锋似的冷意。

这陌生时空里的岁月,除却学会活下去,没有金堂玉马,没有锦绣生涯。直到今日这一刻,确信自己或许就要在这深宫中度完一生,竟没有什么心愿可挂碍。

前一世的亲人,朋友,早在这十一年的磨砺中渐渐远去了。就连偶尔想起那些人事的音容笑貌,都已觉得恍若隔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